1、中医讲“痛则不通”,痛让我们觉知身体的不适,进而迅速做出反应,消灭隐患。
同样,内心出现‘痛’觉时——不满、焦虑、抱怨、厌烦……,则是生活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亦需要我们的行为去做出回应。
身体的不适可以求助医生,那生活中的困境又该像谁去求救呢?
答案是:自己
生活的困境多是自我意识的不足导致的一种投射问题,需要自我意识的调整与升级,意识的改变意味着生活的改变。
2、通过桃共读三期,找到了解开生活困境时钥匙——《精力管理》。
《精力管理》是美国作者吉姆.洛尔和托尼.施瓦茨,他们致力于确保职业运动员在高强度压力下保持高水准的表现,并将运动员模式应用在职场人士和企业组织,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飞跃,为他们的人生注入不竭的动力和热情。
本书提出革命性理论: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表现的基础。
同时书中介绍了精力的四个层面——体能精力、情感精力、思维精力、意志精力,一个金字塔,以及精力管理保持持久性变革的三步骤。
本书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对精力的管理来达到对事情的全情投入。
想做到全情投入需要遵循四个原则
原则一:全情投入需要调动四种独立且相关联的精力源: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
原则二:因为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都会削弱精力,必须不时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
原则三:为了提高能力,我们必须突破自己的惯常极限,模仿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
原则四: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即细致具体的精力管理方法,是全情投入、保持高效表现的诀窍。
(提取关键词:
原则一:精力互动与连接;原则二:动态平衡;原则三:突破舒适区;原则四:精力仪式习惯)
全书始终在强调如何做到各精力的消耗与再生的动态平衡,实现节奏性波动。以及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在精力管理的重要性。
3、我们在认识了精力管理的重要性后,这一理论又能在多大程度帮助我们。
生活中处处存在精力过度消耗的情况,一方面有多少人愿意花时间找寻方法?另一方面,又有多少人能克服惯性,从而避免回到原点呢?
我对象就是加班狗一名,常常都是恨不得不吃不睡,24小时工作。以至于总是打不起精神,专注力差,抓不住别人说话重点,腰酸脖子疼……。我在读完精力管理后就把这一理论和方法介绍给他,然后吧啦吧啦说了一堆重要性,他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表态愿意尝试,开始的一两天有意识的去调整,但三五天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换作之前的我肯定会去批判他、对他说教、企图去影响他,但现在我会去先冷静的分析问题。
(WHAT)这一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存在的问题:为什么生活中对于明知有好处的事,却不一定会去做?即知易行难的问题。
(WHY)为什么会存在这一现象?
原因:(分享部分共读小伙伴的分析)
@霜降
因为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往往并不能立即得到正向反馈。打游戏,打完一关立即能获得关卡奖励和金币,多打几关就能升级,在这个坚持的过程中很多人由于没有即时正向反馈就很容易放弃了,就会抗拒去做。
@何璐
我试着拆解一下:
1. 很多事情我们知道是“有好处”的,这个好处可能来自于别人的认知,也可能来自于自己的实践。
2. 如果是来自于自己以前的实践,那么抗拒去做可能是由于这个“好处那么想要(不属于底层价值观延伸出来的东西)或者是做这件事的痛苦大于我能够得到的好处。
3. 如果是来自于别人的认知,也就是说自己没有实践过,那么我们会考虑这个好处有多大,值不值得我去做?也就是我有“多想要”这个好处。
4. 当这个好处的确是我迫切需要的时候,可能会触发行动。但此时的问题又来了:“我”做这件事一定就会拿到别人所说的相同的好处吗?以及“如果路径没问题,多久这个好处能够发生呢?”
@原来的原
1.表面上对你好的事,有时候做了会引发其他方面的坏处。你只是没有彻底想清楚一件事的好坏,而你的大脑根据本能做出了选择。
2. 重要不紧急的事,容易被拖延。
长期重要,但短期利益不明显。人类的天性爱偷懒,大脑爱走捷径。
3.应该用好的微习惯打败坏习惯。 确实对你好的事情,如果超出了你的舒适区,大脑也会提出抗议。 用微习惯养成法骗过大脑,逐步建立好的习惯,去挤走坏的习惯。
(HOW)如何去解决?
方法:
1、运用smart原则先明确可行目标
2、学习创建微习惯,小步快走,不断获得正反馈
3、给事情赋予意义,为了健康,为了家庭,为了自我实现……
4、刻意练习,突破舒适区
5、利用外部监督
如果你的生活中存在精力的过度消耗或者再生不足,建议大家可以打开《精力管理》进一步来研究。相信它会帮助你更好的学会自我精力的管理与作用。同时希望通过我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