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归来,一场夜雨,正是时候。
静坐床边,滴答的雨就在旁侧。灯光暗淡,帷帘遮不住雨声,夜空弥漫;星星点点的闪,像是敲打雪白的床单。总想风干一些岁月,做成记忆的标本,淀里带回的两扎莲蓬,红木桌上投下一大片影子,注视它,继续攫取某种气息与纵深。其实,惦念由来已久,如今终于如愿。
白洋淀宋代时称南塘,自古就是广淀长河,由濡、滹沱河、滱等众水汇集,形成诸多大小淀泊。晋·左思《魏都赋》有“掘鲤之淀”;到了唐代,境内先后开凿长丰渠、通利渠、赵王河等,池陂通漕,灌溉良田;宋太宗时期,兴修堤堰六百里广开白洋淀进行屯田,并用以抵御辽军;到了明清,更是南七省进京要道,水运便利,白洋淀自然成为一处重要码头。
一、
喜欢水的缘故,从小就盼着坐船。细细算来,坐船的经历少之又少。每次坐船,特别是敞口船,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开慢点,开慢点——要不一会儿到站了。钱钟书在《围城》里写道,留学生往来于国内国外之间,穿越大西洋、太平洋,总要坐很久的船,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也许那是很苦的事,我总觉出一些浪漫。设想可以站在船舷上看水,几个小时不疲惫也不厌倦;或坐在甲板上喝咖啡,看落日的余晖在鸥鸟的羽尖滑落;要不静听汽笛和波涛,在蔚蓝的海面整夜轰鸣……
水的好去处,南方去鄱阳湖;北方来白洋淀。
游船在白洋淀大片的水域上穿行,无边的浩淼便尽收眼底。即使有苇、塘、淀、村庄,仍可忽略不计,三百三十六平方千米的面积,足以使它广阔无边、一览无余。坐在船上,仔细观察会发现,白洋淀延绵百里沟壕纵横,河淀相通,田园交错,水村掩映,是自然界神奇的造物,是一幅天然的水墨丹青。
“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歌里唱得好,坐船一定要坐船头,看着粼粼的水波被船划开,一点点退去,波痕传得很远,像和着微风、伴着雨滴,一起去了远方。大淀的水很清亮,透着一股滑爽,掬一口不知该多甘甜。坐在船上,分不清方向,辨不出南北,沟沟汊汊的芦苇荡、荷塘涌入眼底,一波滑过,一波又来,想看清芦苇深处藏着什么,船已开出老远。同行师友有的看水,有的拍照,有的沉思。右手边是一位姐姐,留着短发,脸朝向前方,微风吹拂起她的秀发,发隙间,闪亮的水波裹狭着荷香旖旎而来;左手边坐着一位白裤男士,我注意到了他的目光。
在码头,白裤男士曾绕过沟塘在芦苇边站定,走出来手里多了一把“伯克抢”。记得小时候,哥哥都是用木头做抢,或者用铁丝揻,头一次看见用芦苇编抢,一根粗壮的长苇杆儿在手里挝来挝去,便成了。任何天然的东西里都有智慧,这是大自然的奥秘。那目光一直注视着大淀,远远地注视,既不是新奇与惊喜,也不是苦闷悲哀,就那么专注地看着,瞳仁深处藏着一些更深的东西。据我了解,他是新安本地人,淀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苇都再熟悉不过,目光里仿佛有编抢的童年,所有日子的过往,以及烽烟弥漫的岁月。
透过目光,仿佛看到一场激烈的游击战。在抗战时期,雁翎队的队员就像白洋淀里的鱼,划着小船在纵横的港汊里穿梭,千顷芦苇荡,万亩荷花塘就是他们得天独厚的战场。他们在大淀里与敌人兜圈子,迷得敌人团团转,最后把他们引入事先埋伏好的包围圈,用打野鸭子、打大雁的火枪和大抬杆消灭敌人。他们还利用水性好,熟悉地形的优势,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潜入水下,趁敌人不备,在睡梦里端掉岗楼,打伏击战,赢得了一场又一场战斗的胜利。
二、
雨意婆娑,灯光明明灭灭,心头始终萦绕着一个身影,挥之不去。
一场烟雨,那些莲还好吧?
雨滴打湿粉红色的油纸伞,他们随着荷花仙子的衣袂晃来晃去,恍若到了江南?莲花带雨,欢喜妖娆,舞动翩翩……“这边,这边——跟上了!”几位老师在水边拍照,鲜艳的衣裙诗意朦胧,美成了风景里的“风景”。
西淀风荷呈弧形,被满池的野生荷花环绕。荷叶油绿,簇新堆叠;荷开正盛,曼妙袅娜。娇妍的荷花在丛丛簇簇的绿叶间探出头来,有的全部盛开,有的展开几瓣,有的打着花苞,它们错落有致,任意铺展,风吹过,一片花红柳绿,满塘暗香浮动。一座小桥横跨在淀塘之上,引得游人驻足围观……荷花高过水面,亭亭玉立,随风摇曳,仿佛一伸手,就能触到它娇羞的面容。照片拍了一张又一张,可是,哪及荷花情致风姿的万一呢?
荷香情韵勾魂魄,不觉疑似淀中人。当我细细听着雨声,静静凝视那雪白的雕塑,他的目光以及目之所及,都让我深切地沉浸到一种情丝里去了。不论走近还是离开;不论白天驻足还是雨夜“倾谈”,我知道孙犁先生并未走远,甚至离我们大家很近、很近,像亲切的师长,像语重心长的朋友。“犁”字起得好,正是他一生勤于笔耕的写照。“凡是伟大的作家,都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文学的职责是反映现实,主要是反映现实中真的美的善的事物……”在雨夜,静谧的时空,孙犁先生的文学观又轻响在耳畔,在激励,在鼓舞。基于这样的文学观点,文革十年,孙犁先生拒绝写一个字,在他看来,“作家永远是现实生活真善美的卫道士,他的职责就是向邪恶虚伪的势力进行战斗。”
上世纪五十年代,孙犁先生以《天津日报》为阵地,培养了一大批文学作者。以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为代表的“诗体小说”作家,因有意效仿孙犁先生清新质朴、诗情画意,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创作风格,被文学史称为“荷花淀派”。文学总在不断传承和演进,现如今,以蔡楠为首的“新荷花淀派”在全国小小说领域独树一帜,是白洋淀的灵毓,新区的崛起,孕育了新一代作家们清透隽永的文学情怀……由于逗留太久,和大部队走散,错过了与大家在孙犁先生座像前合影。追赶着队伍,孙犁先生书房“大道低回”几个字,一直在心头徘徊……看着满塘荷花,先生又何尝不是一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呢!
三、
须知人世无多事,撑得虚舟心自闲。
走在白洋淀二千五百米的水上栈桥,便有了这种悠然的心境。栈桥曲径通幽,亭台婉转飞虹,远远望去,荷田浅浅任意皴染;水波如镜暗影随风。几位红裙美女静立桥上,或驻足,或远观,或相携拍照,有静,有动,动静相生,画意盎然!
太空荷花园的“三千佳丽”,真是各有千秋,每一支,每一朵都“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元妃荷圣洁如雪,绽开的花瓣像白鸽的翅膀,要凌空飞去;牡丹莲浅粉如霞,半开半闭,像刚刚出浴的美人儿,犹抱琵琶半遮面……驻足、轻嗅、对视,一颦一笑都熨帖着你的心;一举手,一投足,让你心生爱怜;悄悄传递的幽香阵阵、内敛高洁,都会让你低下傲骄不逊的头颅。流连荷花池,没有声息,并不喧哗,好像一不小心,羽翼般的花瓣就会震落下来。
凌波的雨后,千顷荷塘,万顷碧波都是新的,雨荷该是怎样清丽脱俗?只有雨意、水珠最有发言权。他们滑溜溜的在叶脉上滚动,像调皮的小鬼,风一动,叶一摇,便跳起舞蹈,一不小心醉汉一样滚入淀塘,激起万千银光;他们融入花心,在金黄的蕊里酣眠,在清透的花瓣上张望,那么情投意合,充满默契。细细品咂,有净洁的光么,晨曦中慢慢苏醒;是清澈的灵魂么,漆黑的夜晚自放光芒?
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丛。
流平按不动,翠色满湖中。
相传爱新觉罗·玄烨在游览白洋淀时,随口吟出这首五言《白洋湖》。明清时,白洋淀的水运方便,风景秀丽,康熙皇帝先后四十次到白洋淀巡幸,有二十九次在水上围猎;乾隆皇帝也曾四次驾临,对白洋淀赞誉有加。可以想象,正是白洋淀的天高水阔、翔鸟云集、芦苇婆娑、雨荷飘香,令人见之忘忧,见之忘返,使得千古一帝的康熙也发出“可笑当年巡幸远,依稀吴越列行营”的感叹!
四、
雨停了,星空湛蓝。
看着外面湿漉漉的天空,想起刚来的晚上,几位师友一起顺着林荫路散步的情景。小城的夜很安静,下过雨的缘故,暖湿的风令人心情愉快。大家随意聊着,包括白洋淀的荷花、苇塘、历史文化,当然还有美食。
欢迎晚宴上,把一盘红烧肉发到网上,得到许多朋友的赞赏,点赞的原因不是因为肉,而是因为一朵小花。
姑且叫它“东淀肉”,当然只是红烧肉而已,这样说,无非易于记忆和理解。这份油嫩光洁的肉被盛在椭圆的器皿里(类似于钵),淡绿青花,光洁无暇,下面配有同色托盘,立时让这盘普通的红烧肉,有了质地,有了品味。更妙的是,在托盘一角,有一支小小荷叶做的“花”,插在黄瓜卷成的“花瓶”里,十分娟秀可爱。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真的一点不假。荷花园里,导游说荷花浑身都是宝,嫩叶可以吃,可以做成荷叶茶;花可以吃,莲蓬可以吃,莲籽、藕自不用说,莲子芯也可以做成莲子芯茶,不仅清热去火,静心安神,还能降血压降血糖。荷花观赏区,我误打误撞走进了荷花特产超市,本想讨杯水喝,没想到透绿的荷叶茶吸引了我。喝一口,清新爽滑,口齿生津,微苦且芬芳。还有莲子芯茶,色泽莹润,苦短留香,让人回味一种万波涌动,咀嚼一份清气迂回……
在新安县城,一桌美食满是清新的淀上风情。有一道菜叫荷叶炒鸡蛋,看似简单,但荷叶绿,鸡蛋黄,夹一口,鲜香爽口,带点淡淡的苦味儿,极像家乡的香椿鸡蛋。有一道玉米饼子炖杂鱼的特色菜,吃起来有滋有味,做起来也很有讲究。鱼要活蹦乱跳的,下锅作料要齐全,垫锅底的咸菜也切成极细的丝,玉米面要新磨的。炖上鱼后,锅要烧热,然后将饼子半截在鱼汤面上,半截探入鱼汤中。饼子熟了以后,吃起来既有新玉米面的粮香,又有鱼的香味。再加上靠锅一面有脆生生的噶渣,吃起来清香鲜美,令人胃口大开。还有炸小鱼、虾肉藕饼、布衣神仙鸡等许多风味菜肴,口感都异常鲜美,远非日常的食材可比。
白洋淀自古就物产丰美,在任丘历史博物馆回放这样一个场景:在高郭侯的寝宫内,布局装饰华丽精美,案几上摆放的果盘器皿,精致考究,莹润有光……据考,汉代任丘境内设有“鄚县”,“阿陵县”和“高郭侯国”,作为献王的儿子高郭侯刘瞌生活十分奢华,由此可以推断当时经济的富足与丰饶。
五、
两扎莲蓬,身处一隅陪我静听雨声……归程的心,就像大淀无边浩瀚的水波,异常平静。
在码头,大大的莲蓬籽粒饱满,鼓胀着要跳蹦出来。买一扎,再买一扎,捧在怀里。
入了船,几位老师也购得,边走边剥,绿绿的籽在嘴里一嗑,皮儿便脱出来……我抱着莲蓬,收了收,回头打趣,还是不要吃,晾成干莲蓬可以插瓶。一阵笑声传来,诱不过,从后面老师那讨来一粒,莲籽鲜嫩微甜,好吃得很,而我的两大扎莲蓬,却舍不得贡献出来与人分享。
返航,船在千顷大淀上穿行,万千的雨滴激起无边浩渺。静静地看着水波一点点后退,荡起那些芦苇,晃起那些莲塘,穿越那些历史丛林,就这样一直前行,一直前行……多少惊涛骇浪没有阻止它前进,多少血雨腥风没能熄灭它追求自由幸福的理想,多少历史的烟尘也未能掩埋大淀人永远低回不息的波痕……
回望白洋淀,带回两扎莲蓬,那是莲之心。(409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