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曾经非常难以理解,为何一到节假日,她的女儿就会如同打了鸡血似的,四处张罗着往外跑,旅行,真有这么大魅力?
不就是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跑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更何况,孩子中意的地方,大多不是声名显赫的旅游景点,往往是荒郊野外的山水,穷乡僻壤的破桥、甚至无人问津的庙宇,到了就忙着拍照,或是和当地人聊天,走很远的山路,只为了看一件希奇古怪的玩意儿,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她的确不明白,甲之砒霜,乙之熊掌。
有人说,旅行就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哪里热闹去哪里,吃好喝好最重要。
于我,得到美食美景自然欣喜,可万一基础条件达不到,就寻找条件之外的乐趣。
比起国内外各大风景旅游地,我更偏爱名不见经传的山村古镇,老旧建筑,古代桥梁,几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带给我难以言喻的心灵满足,只要探知一处,就会千方百计一睹为快。
而在这样的前行中我渐渐领悟:旅行路上,无论吃得多妙,住得多好,最终留在记忆深处的,始终是自己最狼狈的那个瞬间,始终是自己倍受折磨的那个刹那,而最让人喜悦的,也正是苦尽甘来的那个时候,不是吗?
因为太苦,所以太甜。
曾经有一晚,因为找寻南诏古道观和追拍高原落日耽误了时间,我们在云南巍山的一座无名山上迷路,眼前只有无尽的乱石嶙峋,电话打不出去,GPS不听使唤,沿途没有人烟,远方没有灯光,连电线杆子都没有一个,迅速下降的气温让人心生恐惧,站在爆胎了的车旁,腹中饥鸣如鼓,那一刻,真是无尽的绝望。
后来,自然是化险为夷,记忆中,千斤顶旁滴下的点点汗珠,大家自发凑过来照明的手机灯光,沉默的等待与奋力的推拉,直到重新上路不知多久以后,远处有飘忽的光涌入眼帘,那种被无限的庆幸与狂喜淹没的感觉,永世难忘。
再曾经,在隆昌云顶山废弃的清代庄园里看石质雕花,我们在残垣断壁中边拍边走,越行越远,当察觉天色已晚想要返回,却被一扇黑沉沉的大门挡住去路。
硬着头皮推开门,那一声喑哑的“吱呀”声让我毛骨悚然,正在冷汗淋漓之际,屋角却飘出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手里还握着一把刀!
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已被惊吓到灵魂出窍,正漂浮在上空看着躯壳和老人冷静地对话。
须臾,当我们坐在这位民间艺术家的工作室里,欣赏他自己的根雕木刻作品以及收藏的数百件老旧文物时,捧着热气腾腾的花茶,只觉得眼前的一切,恍然如梦。
还有最近一次的龙脑桥之行,同样让我记忆深刻。
中国古代桥梁有三种类型:一是悬索桥,二为石拱桥,三称梁板桥。悬索桥的早期是植物藤索为主,后来发展为铁索桥,比如红军长征经过的泸定桥;石拱桥来说,最为著名的当数赵州桥和卢沟桥;而梁板桥则以造型奇特、布局优美的石雕桥——泸县龙脑桥为中国第一,身边某处这样一座史迹辉煌的古桥,怎么能不去看看呢?
那日天气晴好,众人刚一口气爬上玉蟾山,瞻仰了明代摩岩石刻,正累得东倒西歪腹中空空之际,我因心中执念,也怕天晚路难,迫不及待地要求赶去龙脑桥。
一路上山村小道七弯八拐,各种状况层出不穷,大伙儿又只得干粮果腹,颇有微词。数次反复折腾后,终有一指路农妇极其不解:前面不远的河边是有个石桥,可,那有什么好看的?
穿越农田,跨过小沟,转过一大片长得毫无章法的小树林,仿佛早已在脑海中出现过千次万次的石桥,静静地横亘在一波绿水之间,也横在了我的心上。
耳边依稀有众人的欢呼声,那一刻,开车的辛苦,找路的繁琐,同伴的埋怨,统统都去到了九霄云外,我的心如同一锅糖浆,满满地扑腾着欢喜的甜。
这座历时600多年历史的古桥,是桥梁建筑史上划时代的艺术珍品。
八头昂头张嘴的瑞兽承载着梁板,迎向缓缓流淌的小河,四只巨大的龙头居于桥下正中,中间两只更是眼凸身拱,尤其巨大,一雄一雌两只麒麟在西,白象和青狮在东,严格遵循着古代风水布局,镇护着这一方山水。
整座桥梁的雕工堪称一绝:从龙角到龙耳,从龙须到龙鳞,还有那点缀着云纹的龙身,无不生动饱满,宛若天成!
午后的阳光温暖恬静,有挑担的农人晃悠悠从桥上走过,休憩的老人正用随身录音机播放《小城故事》,远道而来的摄影家忙着从各个角度取景拍摄,友人清脆的声音正一字一句念出桥头的历代碑文,孩子蹲下身子,细细地数着飞龙脑后的石刻鬃毛……一种静谧的温存弥漫四周,旅行的意义,便在其中吧。
当我结束一段旅程回到原本的生活,经常能重新发现一些从前忽略的美,以往计较和纠结的东西,回头看来,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以抉择,内心,正变得更加平和从容。
歌手绮贞说:追寻的过程、放弃的勇气,迷恋着永远无法完成的旅行,走在一段没有尽头,了解自己的路上,就是旅行的意义。
我说:倾听历史的脚步,发现存在的价值,留下永恒的记忆,从而更为珍惜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这,才是旅行最大的魅力。
喜欢请点赞,转载请私信。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