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的机会比较少,也习惯一个人,除了家长,咸少朋友。不聚在一起,不面对面,就很少可以真正的交流深层的东西。
尤其是疫情前后这几年,大学毕业后到现在已经6年多了,真正进入社会磨练的这些年真的成长了很多,我相信这不只是我自己感受到的。虽然还是会有自己的小脾气,但是对待事物的态度或者说看待很多事情的态度确实都发生了很多的转变。主要是自己对于成长,对于家人,对于生活都有了更加深入的感受。如果就是这样说说也太模糊了。努力组织语言中...
这些年经历的事情大概有:父母的健康问题,老爸患癌后康复问题后又中风,这中间他承受了很多,现在努力做着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很让我敬佩。老妈在这期间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压力,不辞辛劳,要强的她经历了各种挣扎。我工作变动问题,从杭州回老家后经历了频繁换工作,在母亲压力下相亲,后结婚生子,产后抑郁,情绪调节,考证换工作等等。接下来就是工作上的问题,育儿问题,老公工作调动,婆媳关系,跟父母关系,户口,还有近亲离世等等。
我觉得大学毕业前后一两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都不知道怎么对自己负责的人,很理想化,很情绪化,什么事情都不想顾,很不耐烦,不管是对家人说的事情还是自己的事情都不愿意上心,觉得那么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真是可烦人了,就别给我添乱了,我又自己的想法,不要老是让我做这个做那个。那个时候明明一无是处却傲慢的不得了,任何芝麻绿豆的小事都入不了我的眼,压根看不上,也一点耐心都没有。可是也没有什么大事可以找上我干。只感叹没有出生在好家庭,没有遇上好机会,也没啥贵人,遇不到伯乐。现在想想应该就很符合愤青的标准。就真的什么都可以让我觉得愤怒,就是很容易被点爆的脾气。我是真的跟我的父母大声叫骂过,现在还记得很清楚的一次开着车呢,被老妈说毛了,直接下车砸门,边上的司机都开窗口呢。现在想想真的什么脸都没有了。哎,所以老妈还是时常会说“真的会怕你呀。说错了你别生气哦。”现在听到这个其实眼眶会有些不舒服,心里也很不是滋味。还有就是老妈会问“你再外面跟别人也这样吗?” 我呀就是窝里横。现在想想也真是太没出息。之前吧,真的是身上雷特别多,所以很容易被踩着,然后就爆了。现在排了不少,但是雷肯定还是有的。
长那么大了,都三十出头了,大道理真的听了不少,大家也应该都是跟我一样,一直会被各种前辈灌输市面上流行的那些个大道理。真的有时候被念的看那嘴一动就能知道要说啥了。那个时候这也是我的火点,一觉得又要开始念经了,没开口呢就开始在心里跑马了。反正基本就听不进父母什么话,觉得他们都是老思想,没啥见识还要说三道四,天天就是想着什么铁饭碗啥的,... 是的,大多数时候都是这样,但是我恶劣的态度,只是一直在雪上加霜。
其实真的一直都没有好好地看过他们,没有注意他们真的在老去,没有看到他们脸上岁月风霜留下的痕迹,也没有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问题,也没有牵起过他们粗糙的双手。孩子永远实他们心里的期盼,所以不免就会有要求,即使会强迫。这就是关心则乱,也是在我有了孩子之后越来越理解的部分。我是农村人,父母那一辈真的很苦,他们经历过物资匮乏时期,真的吃不上饭,后转成工人,都是干辛苦活赚血汗钱。父亲初中文化,母亲小学都没读完,就压根不怎么管我上学,只会把我送培训班,即使我真的不去,去了也不学,还是要交死鬼的各种培训费。这在现在是不是也还是很常见。所以交了学费我也没学好。那个什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有概念,连为什么要读书,上大学有什么用,都不知道有什么学校,眼框框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小村庄,真的直到上大学前我都没有离开过我出生所在的那个区。真的到了大学我的眼界才刚开始打开。那个时候换个了翻盖的手机就已经很开心了。高三到大一那段肯定都还是2G网络,也就是QQ农场偷偷菜。大学最大的收获其实是开始阅读了,虽然现在每年阅读的数量也不多,因为我读书很慢,可能就是初中水平,也可能只是小学水平,就差不多是逐字阅读的那种。现在特地练了练后可能好了点,可以允许自己扫读一下,尽量不回看。大学读完的第一套书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三部曲,也看了些人物传记,比如邓小平、富兰克林、邓丽君等,还有日本的,大多是东野圭吾的,其他的大多都是工具书或者成功励志类的,基本没啥印象了。可能是叫什么找补心理吧,我现在特别喜欢屯书,怀着孕的时候就开始买书,到现在可能一些应该是初中才可能会读的书都有买。我也有了很多爱看的绘本,如爱花的牛、逃家小兔、晚安月亮、是这样不是那样的, 我想赢也不怕输...好多好多。但是现在我的孩子还是不爱看书,就这样吧。
很多很多转变都是有了孩子之后发生的。或者是心里原本差点要枯萎的种子,在孩子的带领下,得到了滋养,所以开始恢复生机。我真的觉得什么教养孩子,其实是我们作为父母,作为成年人的一个机会,一次再次成长的机会。(当然还有后续,只是写的杂杂乱乱的,也就暂且唠叨给自己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