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句子,觉得很有意思,问“为什么现在没有鲁迅那样的人了?”答曰“现在的鲁迅是不愿意发声的”。
鲁迅是什么样的人?不要以为他就是一个写小说的,他可是一个时代的斗士,是一个民族的卫道者。他懂的道理很多,也会毫不留情地写下来,给所有人看。他勇于将别人不敢说的事情说出来写出来,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这就是鲁迅。
刘小川在他的新作《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中,向我们还原了鲁迅先生的悲喜人生,这位伟大的文豪经历了哪些,为什么他会说出“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这样的话?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详细介绍了鲁迅的一生,从小到大,均有记载。第二部分收录了他的一些文章,重读经典,各中体会,需自己领悟。
正如作者自己所言:作家中能称思想家的,唯有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身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对自己的人生总结。他骂过很多人,有现实中的那些人,也有小说里的那些人,但所有的骂,都基于他对他对自己的国家以及百姓的热爱。他想唤醒大家沉睡的心灵,想让人们生活得更好,何错之有?
初读鲁迅,还是因为中学课本上的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是鲁迅先生初入学堂时的模样。那时候的私塾先生还可以打学生的手板子,调皮、不听话的学生均要受罚。
后来,慢慢认识了他笔下的祥林嫂、孔乙己、阿Q、闰土……我愈开始发现生活的苦难竟如此不同,但都苦得让人难以下咽以至精神错乱。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可怜吗?可怜?可恨吗?可恨!这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他笔下的祥林嫂是个悲惨的女人,出生底层,丈夫早逝,随即被婆母变卖给了贺老六,未曾想贺老六也是个倒霉鬼,没几年也死了,留下了一个幼子和祥林嫂相依为命。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却依旧不得善终,这又是为何?她把自己的苦难和不幸说给旁人听,一次又一次,直到把人们的同情心完全消耗殆尽,大家开始见到她绕道而行,直到她孤零零地死去。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最终也没有获得别人的认同,她一次次地传递负能量,也影响的自己对生活的信心。这样一个朴实善良的农村农妇当然不会知道:你的生活经历喜怒哀乐跟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对别人来说是无足轻重甚至是毫无意义的,没有人喜欢当垃圾桶,听你抱怨情绪。
还有他笔下的孔乙己,活得像个笑话,他保守又自我,死要面子,又懒又馋,可是不管如何,他都依旧要维持自己读书人的尊严,穿长衫。他读过书,以文化人自居,是唯一一个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生活中那些为了面子扔掉里子的人,割肾换手机?多么骇人听闻的消息,原来,自古便有这样的人。
《鲁迅传》这本书让我对鲁迅的了解更加充分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便是他了。他曾在一篇类似遗书的文字中写到:不得因为丧事,收任何人的一文钱;赶快收殓埋掉倒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的铿锵有力,全身的铮铮傲骨。“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可不就是他本人吗?
鲁迅,国人必读其书,必知其人,不为别的,就因为他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