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本书时隔半年,终于又被重拾起来了。
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间大概是在2020年11月底,看书的原因是觉得当时的自己越来越文盲,机械的接受专业知识,我总觉得自己还差点意思,说的话和思考的角度太多直白、简单,应该算是无效发言。这样的感体验就好像是在我们面前有一个苹果,我说这是个红的大苹果,然而其他人的表述会更内涵、思考也更深远。
但也因为一些过于孩子气的理由,把书本搁置了。回头看以前,现在反觉自己总是意气用事大于自我反省,喜欢用冷静理智、墨守成规掩饰自己的不所作为,企图将自己收纳于各类规矩之下,规避动态的变化。规矩总有一天会被打破,无关是谁的作为,受谁的影响。当我脱离这些之后,我发现自己追求的东西原来是最不起眼、最无法吸引人的那些,它们活跃在我的视力范围外,看着我挣扎。
《家》是一本很好的书,虽然我不是唯它主义,但它确实给予了我一些启发,我总是有一些赞美的话语是关于它的。
内容
《家》里面每个人物特征都是明显的,每个人都是鲜活的。拥有先进思想,却不得不屈服于守旧思想,接替家族的使命的觉新;思想进步、为爱奋斗的觉民;不受限制,极具斗争意识的新青年觉慧;梅和琴都是为爱奋斗的,拥有进步思想的觉醒女性,但是梅是不幸的,从头至尾都是不幸的,琴虽然犹豫和惧怕,但是她接受来自觉民和觉慧的支持和帮助,在斗争路上取得成功。瑞钰是在当时先进思想下的保守女孩,虽然她保守,但是对新思想是接受的,同时她也是善良的。书中总有一个人令大家遗憾和惋惜,鸣凤是拥有先进思想,对自由和爱情都充满期待的一位女性,但是限于封建社会的桎梏,最终在嫁给老头家做小老婆的前一晚跳湖自尽了,带着对自由和觉慧的爱,永远的沉在湖底了。在当时的环境下,拥有先进思想是多么宝贵和难得啊,但不是所有的斗争都能取得胜利,在斗争和前进的路上,有人会失败,有人会胜利,这不是概率事件,这是现实因素限制。
觉民和琴对自由爱情的坚持是牺牲了几代人的,觉新不顾制度顶撞了高老爷,家里父亲一辈的知识分子对封建大家的麻木,所有的一切终于在高老爷去世后得到一定的惊醒。然而觉新的夫人瑞钰在此时突然早产,家族里那么多的知识分子,都以封建迷信的角度认为这是不详的。瑞钰无奈一个人住在了城外桥边的一户潮湿的屋子里,在这个地方结束了生命。觉新不断收到打击,自己的亲人一个一个离开自己,他本来用家族绊住准备去离家去上海的觉慧,但觉慧不以为然,他已经对家族心死了。
觉慧在鸣凤去世的前一晚接受到来自鸣凤的求助,但他没能理解,也忙于自己的事情。他们两个人本来是情投意合的,但是鸣凤觉得自己依靠的那个人无法再顾及她了,鸣凤对社会的绝望和对觉慧的绝望一点都不少,觉慧也因此在内心深处有了块疤,这也是来自封建社会的烙印。
感悟
我们与书中的时代不同了,但我们又确实是相同的。我们都对新事物充满向往,对未来充满期待,在这激烈斗争的时代和社会,我们受限于自己的恐惧,一句“我可能不行”否定了所有的可能性。我们爱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也苦于辛勤耕种的炎夏,现在的禁锢多来自内心,“害怕”阻碍了可能发展的一切。
人的成功与失败是源自什么?这样的疑问大家都有过,但我们总不会在自己得意时思考,我们总会在那个失败了的,夜深人静的晚上冷静,去反省自己,复盘事件的细节。总是在复盘之后,进步才会更大,对事件本身的思考也才会更多,有时候明明天时地利了,但因为人事在天,也会有错误,也会影响结果。所以不管事情进行到哪一步,我们的处境和心情如何,我们总是要对未来和最初坚定的目标去奔一奔,搏一搏。等我们从失败中破茧,这个最熟悉不过的世界,曾令自己心碎的世界,也重新被渲染的绿色,让我们眼前一亮,最终我们回归自然,也回归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