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铜雀台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它演的不是戏,而是经典。
虽然这部电影评分很低,却并不能因此否定它,很多人觉得看不懂,是因为太多人都浮躁得懒于去思考前前后后或明或暗交代出的线索,因而听不懂台词,看不懂剧情,觉得似乎在故弄玄虚。然而经典是用来反复品味的,并不是一次性消费。况且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但凡沉心而观,想要弄懂剧情并不是难事。
这部电影在剧情发展和人物关系上的表现的复杂隐晦,观众没有耐心去勾连前后或明或暗交代的情节。它的复杂晦涩来自于很大程度上略去了对中心事件的周边演绎,而是把大部分的镜头都用于焦点事件的焦点部分,因而它显的很晦涩,迎合不了观众的傻瓜看剧习惯和心理,不能得到应有的欣赏和评分,然而正因为如此,它才称得上是经典。可以说是败于斯,亦成于斯。
抛开历史的真伪,单单以一个电影的角度而不是纪录片的角度来审视这部电影,它真的很优秀。单单从对灵雎的人物塑造来看,仅仅其画面,其场景就精美得今人心醉。有夜中白灯红衣颔首的佳人,有明月微漾旁的人影幢幢,有沙场良驹美人傍卒将,篇篇场景如同想象之中的图画,给人以化虚为实的惊艳之感,让人见之难忘。在这些绝美的场景里,配上哀而不伤的冰雪忧郁的配乐,配上灵雎于铜雀台红衣蹁跹的愁怨与凄凉,配上她最终用生命去追随穆顺的死亡的冷面深情,让人最终对于她的楚楚动人的久久萦怀,对于她困于乱世,陨于钟情的命运的悲叹、祭奠和耿耿于怀。灵雎在这部电影里一只如同精灵般的蝴蝶,红衣蹁跹,为爱而生而灭,令人扼腕惆怅。
然而以上仅仅是对于一个乱世佳人的刻画,只是对于一种主角的陪衬或者另类的主角的描摹,但表现情感,形象都丰满优美沉郁至此,那么对于真正的主角,便是更不必说了。构成整个铜雀台的,远不仅仅于此。
剧中经典除了灵雎实在是太多,整个电影几乎是由所有的经典组成的。比如皇帝暗中派人刺杀曹操后的第二天,大难不死的曹操在第二天朝堂之上的发难,曹操遭到暗杀后的那种冷血,刚毅,愤怒,和深藏的城府就在演员不急不缓的一言一语之间,在步步为营又步步相逼的一皱一舒之间,表现得玲离尽致。不管是联通整个故事的剧情的发展,还是对于皇帝的懦弱大臣的愚忠等各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在张弛有度的台词拿捏上,这一幕戏都达到了一种无出其右酣畅淋漓的精彩效果,令人拍案叫绝,不愧为是经典。而类似的经典戏段还有很多,比如曹操请皇帝冬狩一举一动的寓意深刻;比如曹操在识破自己儿子对自己的阴谋后威慑他又放过他的对白;比如曹操和皇帝在最后的厮杀后的推心相对;还有悬崖边,曹操站在灵雎和死去的穆顺面前,他说的那句“跟我回去吧,雎儿。”,一场场一幕幕实在都是经典。不管从画面,色彩,背景音乐,演技,颜值,台词,剧情,情感,情怀,都已经像是一杯老酒,需反复细致的斟酌品味,得者都已经悠然心会了。
而艺术作品本身的内容表达是其核心灵魂,这部电影带给人的思考与启发并没有辜负艺术的使命。它刻画的是一个不同于刻板印象的曹操,些微带着歌颂倾向,然而总的来说,镜头十分冷静,并没有刻意渲染和打包太多情绪,评价和观点,关于呈现出一幕幕大戏,呈现出各种人物命运的波澜与历史的壮阔,是英雄或者奸雄,一切只留待观众去用心揣摩体会。
而反观整个故事,你会发现在那样的一种生存境况下,命运的身不由己恰恰就是理所当然。作为一个个鲜活的人,有如曹操曹丕这般对夺取权力的追逐,也有曹丕对于皇后的一般对于情欲的追逐,也有灵雎和穆顺一般对于爱情的追逐。权力,情爱,是七情六欲的人所无法自控的毒药,无论年龄,无论伦理,无论贵贱,无论输赢,如有矛盾,那么就滋生了阴谋,背叛,怀疑,杀戮,这一场惊心动魄的铜雀台大戏如是,那世世代代上演的帝王将相的历史又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