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营销人员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别人的策划能刷爆朋友圈,我的策划只能自嗨呢?
1、
第一个法则叫击破三重“人格面具”。
什么是人格面具呢?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不同的人格有不同的需求弱点,营销策划的对策也不一样。
首先说本我,它代表我们的欲望和本能,只遵循快乐原则,也就是什么开心我做什么。什么能让我们开心呢?像甜食、烟酒、电子游戏,这些满足的都是本我的需求。如果你的产品服务的是本我,那千万别讲道理,直接去展示效果,诱惑本我。比如有个旅行社的文案就很火,是这么说的: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PPT啊,报表啊,这些都是我们工作经常接触的,同时也是本我特别讨厌的东西。文案利用这种对比,本我的冲动很容易战胜理性,我们可能说走就走,打开钱包去旅行。
再说自我,它代表我们的理性和逻辑,只有真正需要时才会做。它对应了什么产品呢?比如健身软件、理财产品、教育培训机构等。这些产品需要我们思考、判断,不断地约束自己。这样的产品做营销,得有理有据,告诉用户“如果你按我说的去做,你会得到什么”。比如健身软件keep的一支广告,里面有快得让时间变慢的跑步者,能对抗地心引力的篮球运动员。这就是告诉用户,运动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再比如理财产品,都会直接告诉用户,“买了我的产品,你在多少天之后能获得多少收益”。
最后看超我,它是我们的理想和良知,遵循的是道德原则。策划各种公益活动啊,保护濒危动物啊,反对虐待妇女儿童啊,都要打动超我才行。
2、
触发情绪
什么样的情绪最容易被触发呢?是高能量的负面情绪,也就是愤怒啊,焦虑啊这样的情绪。比如前段时间有个“告别老板24小时”的活动,你请假,一家手游公司给发补贴。很多用户叫上朋友,甚至有公司的老板带着员工一起去领补贴,一下就引爆了。这是因为上班族平时不能随意请假,高能量的负面情绪积累过多,一下都在这个活动里释放了出来。
3、
利用每个人的所谓“自恋”心理,让用户心甘情愿地为我们做传播。
你看每隔一段时间,朋友圈里就会出现一些关于性格啊,星座啊之类的测试。用户分享这种图片,传递的信号是“我很特别,我是这样的,大家快来了解我啊”。这种心理还能利用信息差别造就优越感。比如标题是“关于弗洛伊德你不知道的5个秘密”、“杨绛的这10句话,不听后悔一辈子”,这些文章阅读量一般都比较高。用户转发这种文章,都是在塑造自己的形象,为自己贴上“我知道的比你多”的标签。
总结一下:第一要研究人性的弱点,有针对性做策划;第二,想办法触发人们的情绪;第三,利用人们的所谓“自恋”心理,让他们自愿转发。掌握了这些原理,还要不断实践,逐渐摸准用户的心理,营销活动才能有的放矢,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