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着差距,甚至那个差距,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就如舔狗的爱情。
为什么大多数舔狗付出大量时间金钱精力,却只能无疾而终?
因为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叫认知失调的东西。(还是一样,这只是一个角度,不是全部因素)
那人什么情况会出现认知失调呢?
当态度和行为不一致的时候。
心理学家费斯汀格做过一个关于认知失调的实验:他将实验的三个人分为三组,即三个被试。第一个被试做实验不给钱,第二个人给了1美元,第三个人给了20美元。
实验要求被试参与一项非常无聊的工作——拿着线绕线圈。
绕绕绕绕很久绕完了,再把绕好的线解开,解完后又绕,如此反复,绕一个下午。(听起来都觉得无聊)
然后第一组被试做完后出去,实验者要求该被试要特定对即将进去的第二个被试说“这个实验很有趣哦”这句话。
于是第二组被试满怀期待的进去,然后满怀期待的绕起线来,然后心态就崩了,表情逐渐失控,心中十万头🦙奔腾。
绕完了,同样的他也特定对第三组被试说“这个实验很有趣哦”。
然后第三组被试也满怀期待的进来了,然后心态也崩了。
实验过后,费斯汀格要求被试对刚刚所作的实验做一个评价。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这其中有一个被试觉得这个实验很有趣。
你们猜是谁?猜猜?猜猜?
猜出来了吧?是第二个被试。
为什么?然后它跟舔狗又有什么关系?
关键,在于做完实验后的那个撒谎环节。
(此刻柯南的在推理时的BGM响起)
大家想想,被试1为什么撒谎?它是没有利益关系的,完全是公益性质的做这个实验,因此他可以说是为了科学做出贡献。 那被试3为什么撒谎?为了钱,利益相关。
那么被试2呢?为了钱?1美元不至于;为了科学?但他拿钱了。
那怎么办?
在这里,行为已经不可逆了,唯一能做的只有让自己的态度发生变化。因此他会认为,“我是真的喜欢这个实验,我真的喜欢做这个事”
所以其实,从绕线圈这个行为,三个人都是觉得很无趣的,但在随后的评价中被试2却自己做的这个事情很有趣,别人不管怎么问,他都说很有趣。
于是,该实验得出以下结论:人的态度与行为需保持一致,若不一致,人会出现认知失调状态,而这时,需要我们找理由改变自己的认知,以达到认知平衡,否则,人就会特别难受,别扭,感觉自己被否定。
而改变认知失调的方式有三种:改变态度,改变行为,引入新的认知因素。
上述被试1和3,当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不一致时,他们引入了新的认知因素,即一个为了科学,一个为了钱。但被试2就惨了,他啥都引不了,不是为了科学也不是为了钱,行为又已经做了,那剩下能改变的,只有态度了。
我们可以说回舔狗的事了。为什么舔狗追的追不到他喜欢的女神?
或者该这么问:为什么付出这么多为什么无动于衷?
因为对方不喜欢你,一开始就对你好感度不高。
你的付出,只是让你在对方眼里的社交价值越来越低。
一旦“不喜欢”这个态度存在了,那么根据认知失调理论,她的行为必须与她的态度保持一致,于是她不能答应你。
她会一直想:他对我这么好,我为什么不答应他呢?因为我不喜欢。你越舔,越强化她这个观点。
而当对方答应你时,她就认知失调了。
但舔的一方,会越陷越深。
因为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的,一旦我们为对方做了自己我们内心不情愿的事情,就会期望对方在别的事情上回报自己,而这种对期待的回报就会转化成过度的需求感,只会自己无法自拔。
愿舔狗们早日回头[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