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去舅爷家,其实正儿八经的亲舅爷都早已老去了,剩下的都是些表叔表婶表兄弟他们。
好久都没有去过舅爷家了。听老妈常说,这几年表叔表婶们多病疾,有今个没明个的,再不去看看说不上都见不上了;更重要的是如果再不去舅爷家门上走走,有朝一日老爸过世了,请人家还会有没有人来都是个问题!
对舅爷家的印象还停留在三四十年前。那个时候,每到正月,奶奶就会坐娘家。过去的女人都要缠脚的,走路不方便;加之那时候奶奶年龄大了,就得坐着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架子车。当然架子车需要人力驱动的,爸爸还有五伯他们都是拉车子的主要“车手”。陪伴奶奶“坐车”的就是她最疼爱的孙子——“我”了。
在那些日子过得艰难的岁月里,我也喜欢去舅爷家玩,不仅仅是因为孩子的天性喜欢走亲戚,更重要的是去亲戚家有好吃的。在那个生活还普遍困难的那个年代,舅爷家有几家子印象中日子过得还很不错,去他们家可以吃些好吃的,这是那个年代人们最美好的期盼。
像我们这个年龄走舅爷家说实在就是走过场完任务。平时除过一些重要的活动,在正月里不走动也行,但是隔个一二十年不走还是说不过去的。到我们这辈人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尴尬的。那些父辈在乎的长辈们都已经故去,剩下的老父亲的同辈们,我的长辈是比较熟悉的,我们暂且还认识;那些跟我们一样的晚辈们(包括更小辈分的),年龄跟我相仿的有可能认识,年龄小点的,几乎全不认识。由于平时也没什么来往,就是属于遇见了打一架也不会相识的那种。如今老爸年龄大了,有朝一日还会请他舅家人的。如果现在再不走动走动,万一撒时候有个三长两短,再去请人家,就是人家有人愿意来,咱们也怪不好意思的。
现在正月里走亲戚基本上都是走马观花。走舅爷家更不用说。前一家走进门就会考虑下一家该撒时候走,这种时间安排在家里还没有出发的时候都会盘算好的;还有到谁家吃饭这些琐碎的事情,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也会得有个盘算,万一弄不好跑一天是要饿肚子的。
今天走舅爷家还算顺当,到下午五点左右已经走过了十一家,吃饭五顿。好多都已经在进去的时候饭菜早都准备好了,毕竟今天正月初二,是走亲戚的第一天。一些重要的亲戚基本上都是这一天开始走的。有时候会同时有几路亲戚同进一个家门,或者当你跨进大门的时候,提前一步到的已经等到了开饭的时间,这个时候再有一路亲戚进来那是再好不过了。你要知道,正月里招呼亲戚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不给准备饭菜感觉人情太淡薄了;准备了,有时候也只是动动筷子,做个样子,实际也吃不了几嘴,但是却辛苦了女主人。尤其家里有老人的,正月里前来探望的人多,这几天的亲戚会一茬接一茬走过,不提早准备等亲戚踏进家门再做打算是很尴尬的事情。虽然说现在的人走哪不图吃喝,但是在正月里按我们这里的习俗,每到一家如果不准备点吃的说实在的也过意不去。
由于今天所走亲戚太多,好多家子都是蜻蜓点水般走过。遇到子女儿媳在的,如果已经准备了吃的,就会跟上吃一顿。好几家年龄大的表叔表婶,他们的子女不在身边或者回家转一圈因为各种原因都已经走了,剩下的年老病残,行动也不方便,只能在一起叙叙旧。当然他们也会口头上提出准备点吃的,但是我们已经吃了一路,哪还会有多余的肚子去吃喝。加之他们行动也不方便,只能果断拒绝他们去准备饭菜。
舅爷家一路走过,感触颇多。
现在的农村已经不同于往日的农村。过去的那个年代,人们的日子普遍过得清贫,但是一个本家的庭院都会集中在一个山坡上。人们都住在窑洞里,庭院也比较宽敞,门前也会有很多果树,鸡鸣狗吠之声相闻;最主要的是人们都是被固定在土地上,基本没有出外务工的人,家里的孩子们年龄相仿的可以在一起玩闹嘻嘻,好不热闹。现在的农村已经没有了过去的那种人气。在正月里还好,如果到了正月十几,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就会像候鸟一样外出工作或者谋生。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说实在的有时候他们的吃饭都会成为问题。老两口健在的还可以互相有个照应,如果只剩下一个老人,那日子就会过得更加艰难。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五点多。
今天的行程将要结束。原本安排好的十四家由于两家长辈随子女在外地过年,只能把准备好的礼当委托别人代送。在即将告别的时刻有太多的话要诉说,但是时间不允许。天已经黑下来了。还有那可能再也不能实现的诺言,只能作为离别前的客套话。
再见,也许就是再也不见!
别了,南庄沟。
别了,曾经留给我童年美好时光的那个地方,还有那些可亲可敬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