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观就是自己对恋爱的看法,在探究自己的恋爱观之前,我先透过段老师在开篇的解释了解爱情的概念。
首先爱情的产生源于生理,精神和道德这三个互相递进的基础。
段鑫星老师对于生理基础的诠释:
男女在胎儿期决定第一性征,之后青春期第二性征逐步发育成熟后,性激素水平快速升高。
出于内心萌发的性意识和对异性的好奇和向往,开始产生对异性的有意关注、追求的欲望和亲密的感觉。
由此可以看出,性生理的发育是性心理的生物学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爱情是不可能产生的。
生理特征除了发育状况是否健康以外,也包括体型,力量等植根于基因的特征。
在《欲望的演化》中,大卫.巴斯向我们诠释了现在女生和男生被异性所吸引的性特征是如何被演化出来的。
而生理层面的爱情则多体现在生理发育和体型特征上,通俗说也就是“我单纯馋你身子”层面的爱情。
先前提及的身份——生存价值——身体特征的提升,就是对第一层面的爱情产生元素的制造。
段鑫星老师对于精神基础的诠释:
爱情的精神基础有多方面的说法,一种是柏拉图所提出来的“满足心理方面的需求”。
另一种是苏格拉底所提出的“在美中孕育”,也就是男女双方的审美情感。
这种审美情感使得对异性的需求范围进一步缩小。
柏拉图所提出的心理需求,或多或少会影响自己的审美情感。
至于精神需求到底有多少种,如何探究自己想从恋爱中满足自己怎样的精神需求,后面如果有读到就会补充。
我先举一个例子,在《机动战士高达:逆袭的夏亚》中,夏亚有一句名言:“拉拉可是能成为我母亲的女人!”
而根据夏亚这个角色的背景设定,可以看出他将自己对于那种包容一切的母亲一样的需求投射到了拉拉身上。
现在一些动漫角色也具有“包容一切的母爱”的属性,使得观众可以通过投射来缓解自己现实中的压力。
例如最近流行的《公主连接:RE DIVE》的女主角之一可可萝,许多玩家喜欢管她叫“妈”。
同理推导,从心理层面诠释萝莉控、御姐控等萌属性对人产生吸引力的原因的阐述非常多。
这些阐述就解释了自己对恋爱的心理需求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审美情感。
因为能够满足自己这些需求的异性有什么样的外形特征,所以这种特征对于自己而言就是美的。
所以在探寻第二层面的恋爱观上,我们需要了解自己对于恋爱有什么样的心理需求。
而尽管不同的人的审美需求不同,但对于美绝大部分人都有一个普遍的标准。
所以对于自己外形上的提升是对第二层面的爱情生产元素的制造。
让人对爱情产生渴望的心理需求的源头是依恋,于是需要了解一下艾斯沃斯提出的童年依恋理论。
1.约翰.鲍尔比对依恋的定义
个体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他人形成牢固的情感纽带的倾向。
能为个体提供安全与抚慰。
2.迈克尔.拉特对母爱剥夺的阐释:
(1)由分离经历造成的剥夺
(2)由在父母关系中缺乏活力成分导致的缺乏。
3.辛迪.哈赞根据艾斯沃斯的婴儿依恋关系延伸出的情侣依恋关系:
(1)回避型:不想亲密,难以依赖,害怕亲密
(2)安全型:不难亲密,安心互相依赖,不怕抛弃,不怕过度亲密
(3)矛盾型:亲密困难,害怕抛弃,过度亲密
4.深入发展阶段提出的受到父母依恋方式影响的依恋传递
我本人属于矛盾型的情感模式,需要收敛自己的控制欲,给彼此独立的空间。
而根据文中对矛盾型和安全型的表述,可以参考阴阳心态培养自己成为安全型的依赖人格。
而养成正确的态度是气场培养的最终目标,阴阳心态的态度可以分别对应气场建设的各个部分。
这些态度在对气场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解后,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认同。
涉及依赖人格改善的正确态度有这些:
1.动机:我不乞求爱情,不粘人,不等待被女人发现。
2.方式:不会盯着女人不放,过度表达兴趣。
关于受到依赖心理影响而产生的爱情形态,约翰.李分为六类:
一.心理动机产生类:
游戏(LUDUS):把谈恋爱看作征服和消遣(缺乏责任感,丧失道德)
依附(MANIA):自尊低,具有很强的占有欲和排他感(占有,猜忌)
情欲(EROS):受到心理需求形成的外形吸引追求灵与肉的统一(幻想,幼稚)
二.道德动机产生类:
现实(PRAGMA)现实和理智地对待爱情(缺乏表达)
利他(AGAPE)用精神力量支撑爱情,具有包容心(容易让对方内疚)
友谊(STORGE):寻求两个人之间的真正感情
这其中,友谊之爱由纯洁的友谊产生,和自己类似的人在一起,平淡且深厚,是最好的。
因此正确的选择自己对象的方式是找自己类似的人,也就要求我们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
段鑫星老师对于道德基础的阐述:
道德基础是指两个人在心灵上的认同和默契,双方具有相对一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支撑和坚固爱情基石的方法,就是了解彼此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某种程度上,这就像男女之间产生和维持吸引最核心的规则,就是三观一致。
单纯基于生理的感情是苍白的,而根据心理需求引发的审美情感也只是一时,并不长久。
虽然说良好的生理状况和能够吸引人的外形可以更有效地让你和异性靠近,这一点不能否认。
但是真正决定能不能在一起,能走多远的,还是三观上的认同和默契。
但是在和对方的交往中,如何了解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如何感知别人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回到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本和大学的马原课本,了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定义。
一.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民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其涉及的问题是整个世界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在哲学的层面上,世界观的探讨为以下问题:
①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世界上的两大类现象——物质和精神谁决定谁?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还是精神的世界?
②世界“怎么样”的问题。世界上的事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相互联系的?是静止不变的还是运动发展的?可知吗?
因此具体的表现为对于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的看法。
二.人生观
对于人生观的问题,我在高中的教材并没有找到详细的解释。
但是据我的推断,人是世界的一部分,人生观是受到世界观的影响的。
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而我作为个体的人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该怎么活着?
人生观包括三大方面,涉及三大问题:
①人生目的,回答人生为了什么?是为了吃喝玩乐,还是为了奉献社会。
②人生态度,回答人该怎样活着?是乐观积极进取,还是悲观消极无为。
③人生评价,回答人生价值何在?是看贡献的大小,还是看索取的多少。(对自己人生的评估)
这些问题在相处久了以后,或多或少可都可以感知的到。
三.价值观
在《野兽绅士》中,价值观被定义为对价值的判断。但是价值的定义还需要回顾思修课本。
哲学意义的价值指的是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能否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而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主体(自己,他人,社会)的需要。
在认识具体事物价值(满足主体需要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是人们进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是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判断,这个判断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
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人们做出自己的价值选择。
有的人的需求是奉献,因为他觉得活着就是奉献。有的人的需求是索取,因为他觉得活着就是索取。
所以价值观是在人生观的影响下形成的,你觉得活着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什么对你来说就是最重要的。
同时,什么对自己来说较为重要也是价值观的浅显表现之一。
三观一致还不够,如果双方的三观是错误的,或者自己的三观是错误的,那就是一起往火坑里冲。
而因为三观的探究属于自我认知的一部分,所以属于气场的自我认知就是对第三层面爱情产生元素的制造。
从爱情产生的三个层面可以推导出,爱情具有性欲,情感,理想,义务四大本质要素。
这四大要素缺一不可,互相联系,如果缺失了的话就是残缺的,扭曲的爱情。
性欲作为生理基础和自然前提,在第一层面(生理)的产生过程出现。
情感作为爱情的核心,在第二层面(心理,灵与肉结合的感情)的产生过程出现。
而在第三层吗(道德)的产生过程,出现了两种要素,分别是理想和义务。
理想作为爱情的社会基础和理性向导,义务作为社会要求,都源于自己的人生观。
除此之外,爱情还应具有以下平等,专一,依存,自主四大特征。
平等性是尊重双方自主选择的权力,有的人企图逾越这个规则,绞尽脑汁让对方强制性地喜欢上自己。
初级的暗恋,单相思,野蛮一点的用威逼,死缠烂打,更恐怖的用PUA,心理控制等等。
双方同时付出和投入才是爱情,不管用了什么方法,逾越规则得到的根本不是爱情,都是假的。
依存性指的是双方在感情上相互眷恋,行动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
如果是单方面毫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只在乎自己的,那么恭喜他的对象,你这是找了个儿子,一个巨婴。
由此总结,段老师将恋爱观分为三个等级,源于生理,源于心理,源于道德而形成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