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四)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喂了牲口,大多数是喂牛,有少数喂马的,记得还有一家喂驴的。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那头驴总会和邻村的一头骡子隔着一条小河,嗨吭嗨吭地叫个不停,似乎在讨论着夕阳无限好的话题。

我们家通常是喂牛的,而且是老侍牛,这是对母牛的俗称,是不是人要老侍候它,才起这个名字,我是不知道的。但我只知道老侍牛不仅忙地时候能干活,还能生牛犊子卖,也是农民积聚钱财的方法之一。

我家最多的时候大牛和小牛共喂了四头,一头老牛是母亲,两条半大牛,还有一头小牛犊子,为了它们的吃与喝,真是忙死个人了。

记得好像是要盖大门,为了凑些砖钱,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后来慢慢的就有手扶机子打场犁地,基本上用不到牛了。因此好像一次就把那几头牛全卖了,也就几百元钱。

到现在,我还记得几头牛临走时的眼神,眼角似乎挂着泪滴,我也偷偷地抹了一把。从那以后,我家就再也没有喂过牛。那年我也考上高中到县城上学去了,也就没有人能保证它们粮草的充足供应了。

我和牛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不仅我是它们草料的供给者,而且每天它们的一日三餐大多数都包在我身上,割的青草只能算是它们的下饭菜,主食主要还是麦糠和麦穰子,那是收麦后留下的东西。

现在,联合收割机从地里经过后,就再也见不到这些东西了。收走粮食,留下秸秆,然后农人一炬,浓烟滚滚,顿为焦土,年年如是,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非常严重。

这实际上是自杀式的生态破坏,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每家每户不再养牛,生态链条断了,破坏了和谐的生态秩序,导致了环境的急剧恶化。

而在那个时候,生态链条是和谐的,收的庄稼给人类使用,庄稼的秸秆喂牲口,牲口又产生大量粪便,在积累大半年后再回归到土地,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说的就是这个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被打破,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然而养牛的重要作用还是干活,打场、犁地、耙地、拉车,这些样样少不了牛,因此,老黄牛就成了任劳任怨的代名词。秋天的农活比夏季的活要重了许多,除了打场之外,土地是要翻犁一遍的,大约就是种麦和种豆的区别吧。

由于是家中最大的男孩子,因此干很多农活的时候,我自然就成了父亲的助手。十来岁的我,基本上就自然成了以后干农活的法定接班人,就像古时候皇帝的太子一样,谁叫咱是长子呢?

所以农活我样样会干,我更深知干农活的艰辛和不易,这也是我决定不要再当农民的原因之一。可惜的是,也许是命该如此吧,我还是逃不脱我的家乡,离不开我深爱着的那片土地,只是比农民好一些,进县城做了一名农民工。

因此,打场便打场,犁地便犁地。打场时我会替父亲牵着牛转上几圈。站在太阳底下,秋日的阳光已经不太热烈,也还是比较晒的,带着草帽,一手拉着牛的缰绳控制着转圈的半径,另一只手拿着一枝树条,暂时当做皮鞭。

牵牛打场也是个技术活,通常要一磙压着一磙,不留空隙地来回轧,我们称为“盘场”,机关就在打场者手中的缰绳里,通过适当的收和放,控制着牛前进的路径,牛只负责拉着石磙不紧不慢地转圈,干着它该做的事情。

打场的活好干一些,犁地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豆子割过是要种麦的,而豆地是一定要翻犁一下的,否则无法种麦。犁地是重活,一头牛是不行的,这需要和另外一家“察使牛”,就是两家的牛配成一对干活,协同合作的意思。

常常是两家的品性能合得来,且人口数相当,责任田相近的两家来搭配,这样平衡一些。人多而且地多的,自然喂的牲口也多,就不需要再搭配了。这样的两家,田地是在一起犁的,是典型的互助,这使得两家的重活就由两家的劳力来承担,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家每年常和另一个小爷家合作的,我自然也就成了核心成员之一,虽然我看起来比较瘦弱,然而干起活来也还是很好的。比如干活前后的牵牛拿东西,用架车子拉犁子、耙和化肥等,我都会紧密配合着。

大人在前面套上两头牛,一手扶犁把,一手扬鞭,嘴里不时地吆喝着“驾”、“哪抗”、“哦哦”等声音时,我常常赤着脚,挎着盛着化肥的竹筐在后面,顺着犁痕洒化肥。

我是大人眼中洒化肥洒的最好的,既均匀又都洒在犁痕沟中,确保化肥不会暴露而流失,也不会因不均匀而影响以后的麦苗的生长。

之所以这项工作能做的让大人们满意,一方面,前面犁痕直且均匀。另一方面,当我赤脚走在新翻的土地里时,脚下的微微潮湿的土地时常能给我带来兴奋。

我特别喜欢那种感觉,就是现在想来,还是抑制不住地冲动,脚心会莫名地发热,产生新鲜泥土亲吻过的快感。

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也能扶动了犁把,就成了犁地的替补,上场的机会就多了起来。犁地比打场难多了,打场是一头牛的干活,犁地却是两头牛的操控。

左手扶的犁把,要控制它的位置,提高了,犁子飘了上来,下按的劲大了,犁子会扎得很深。犁子前进的途中,还要左右晃动,使得翻上来的土地翻到右手边。

右手要拉住两头牛的缰绳和鞭子,缰绳是用来控制两头牛的前进的速度和方向的,缰绳的另一端连着牛的鼻子,牛会根据缰绳的松紧判断速度和方向,那么由缰绳传递的力度很重要,这个度的把握是很不容易的。

最困难的是从地两端的掉头,每次快到地头的时候,牛都会加快速度,就像跑步的人快到终点一样。此时不仅要控制好两头牛,还要把犁子提起来,然后一同掉头转到回头犁的地方,这些动作需要人和牛高度一致,手中拉扯缰绳的力度、方向连同吆喝声必须在短时间一气呵成。

在替补的过程中,我也上场了几分钟,总是手忙脚乱,犁出来的地深深浅浅,曲曲折折,被大人们戏称为“猫盖屎”,一圈下来,常常手忙脚乱,通体是汗,嗓子都喊痛了。

大人说,这是技术活,没有几年的磨炼是不能熟练的,有些人一辈子都很难成为犁地的好把式,有机会才练练吧。

后来,我真的没有了机会,手扶机子和四轮机子渐渐取代了牛耕,再后来,国家一动地重新分配,家里只有二亩多地了。

再到十几年前,我离开老家到县城教书,加上父母也年事已高,我更无力再打点那些土地,那二亩多地也就分给家里的几个堂哥种了。

豆地犁好之后,歇一段时间,把剩下的亩把红芋地犁完,老牛的幸福时光也就到来了,每天除了吃好喝好就只有休息了。

一个冬天,老牛大都养的膘肥体壮,身上的毛也油光发亮,只是渐渐地没有青草当下饭菜了,一日三餐咀嚼着平时储备的干草,无聊时再反刍出来慢慢地品味。

Ade,我的老牛们!Ade,我的土地和农耕时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