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到底该怎么上?
以前提倡教学论,强调研究一个教学内容该怎么教的问题。
现在提倡课程论,强调围绕一个教学内容该教什么的问题。
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看见自家孩子上的体育课,觉得和自己小时候上的体育课几乎没什么差别,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觉得目前的老师上体育课普遍还是放羊的状态。
难道几十年过去了,体育课没有什么变化吗?
说实话,我自己作为一个体育老师,在刚入职的头一年,我发现我自己上的体育课和周围同事上的体育课其实就是在模仿二十年前我的体育老师教给我的上课流程。
难道作为专业体育院校毕业的我来说,真的没有更高效创新的教学手段吗?
答案,有!但是也不多,或者说,作为新手体育老师来说,徒有一腔热血和理论,但是实践不下来。
我回忆起自己当年在上体育课时,面对学生的任何突发状态,我第一个想到的绝不是大学时老师教的东西,而是不断回忆自己在学生时代,我的体育老师是怎么应对的。
说来惭愧,大学四年学的知识,还不如当年我的体育老师言传身教来的实用。
我想,这样的情况也不是只有我一个,所以社会上总是出现体育课和几十年前类似的情况也见怪不怪了。
但是这种情况也在实践中逐渐减少,每个体育老师都有自己晋升的轨道,在探究实践教学有效性方面,总会在千篇一律的战场上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在往后的几年,我便不满足于以练习为主并枯燥的体育课堂,我开始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改善,慢慢的,我的课堂就诞生了拥有我独特个性的教学节奏。
所以,如果要给新手体育老师讲怎么上一堂体育的建议,我想有几点思考可以进行分享。
体育课到底该怎么上?
我们体育老师在课前编写教案时,面对教学内容,我们一定要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教这个东西。
我们以往的认知是,面对学生直接拿一个教材来教,更多想的是,我该怎么把这个内容教好,让学生更有效的掌握,却没有考虑我们为什么要教这个东西。
难道仅仅为了应付考试?
如果不考试了,我们就不教了吗?
我想很多人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教材不一定就是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也不完完全全就是教材。
一个教材可以由众多教学内容组成。
教材是课标和纲要里面规定的内容,而教学内容却可以由每个体育老师自主开发,只要围绕核心教材,就可以开展任意创新有趣的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中又分显性和隐性。
显性教学内容是各种组合练习方法,隐性教学内容是发展学生各种潜在的能力。
有一点需要注意,当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思考这个内容对主教材的贡献是什么?所有教学内容一定要为教材服务。
以往我们评价一节体育课好不好,关键看老师有没有把教材的动作规格教给学生,而对学生能力的发展视而不见。
现在我们则要多去关注动作规格以外的东西,比如潜在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
技术动作标准的达成,需要较长的过程,是在能力发展积累过程中到达某个时段自然形成,简单点拨提示就可实现。
因为只有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好的体现教育的功能与价值,所以需要人为延长学习过程。
所以需要人为延长学习过程,因为只有在较长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好更多的体现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一个体育老师的成长必须要从教案入手。
看一份教案是否合格,首先看他的单元计划。
单元计划里面有分课时的教学内容。
比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必须是动作方法,第二阶段体能的课时教学内容必须是练习方法,最后运用阶段的课时教学内容必须是运用方法。
当然高段水平对低水平阶段的内容复习,第一课时也可以跳过动作方法直接从练习方法进行授课。这个需要按实际情况调整。
第二,看他一节课的教学策略,是否按单一练习、组合练习和游戏比赛的流程在走。
坚持教材“三个一”很重要,但单元计划也要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定一个单元肯定出现三个维度。
很多人总是混淆单元计划中的课时练习方法和教材。其实一个课时的练习方法就是以单一练习为核心,可以有一个也可以两个,但是组合练习和游戏一定要和单一身体练习结合起来。
组合练习和游戏比赛的目的是复习巩固这个单一练习。
很多老师在上课时,总是把一节课最难的部分当作核心,其实并不是说一节课越难就越好,而是把单一练习作为这节课的核心就足够了,其他的组合练习和游戏只是为这个单一练习服务。
很多老师肯定都上过这样的课:
一节课的单一练习很简单,无关紧要,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组合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最后的练习反而是最核心的。
但是现在不用这样。一堂课只是整个单元计划中的一个课时,涉及的内容只是其中很小的练习方法。所以只要整节课的设计把这个很小的单一身体练习运用好了,那么整个单元练习就会变得扎实。
一定要改变以往一节课就想把一个技术动作全部学完的节奏,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如果一定要把这个技术动作教好,就一定要把单元计划做好,只要单元计划中的每个课时设计是合理的,那么只要认真完成这个课时的单一练习就足够了。组合练习和游戏只是为了复习巩固这个单一练习。
老教师和新教师相比,改变的并不仅仅是教学水平,更多的差异其实就体现在上好一堂体育课的理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