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杨绛先生翻译的这首诗,说出了她自己的心声。
一直很喜欢杨绛先生的文字,看似平淡简洁的言语中,却有着淡定从容的智慧。她“一直坚持写作是心灵的自由表达,既不诉诸个人功利,也没有文学启蒙的救世主情结,而是抒发自我、关注个体,坚持知识分子的独立姿态,与文学的时代潮流始终保持距离。”所以,她一直坚持自己绝不是作家,也不是学者,只不过是一个业余写作者而已。
正是这样毫无功利之心的写作,让她能够保持一颗真实、纯粹、超然的心,以自我的灵魂独立和心灵高洁为创作根本,写自己所想,一吐为快。就像她在《将饮茶·隐身衣》一文里所说: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生活中,她就像一位超然的隐士,隐身于喧嚣的世事之外,专心治学,低调至极。几十年如一日,居住在国务院宿舍区的旧居中,几乎拒绝一切媒体的采访,专注于思考和文字创作。2004-2016年,先后出版了《杨绛文集》《杨绛全集》等作品集。
但杨绛先生的隐世并非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她也没有与世隔绝。她关心慈善事业,将自己和钱钟书的稿酬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还会跟着学获得奖学金的学生见面,鼓励他们。
杨绛先生,她不像一些专家汲汲于名利,也不像一些作家习惯于自我标榜,她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安之若素,却活得通透而安详。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她守着自己的世界,却把自己活成了最令人羡慕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