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么一篇文章:
林菁的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最近,林菁在家长群中被语文老师@了。语文老师说,她儿子最近汉字书写非常不规范,希望孩子周末好好练字,而且家长也要在旁边督促提醒。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语文老师这条@林菁的信息发布没多久,林菁就简短地进行了回复:对不起,我做不到。第一,我觉得假期里孩子应该好好休息玩耍;第二,我没有时间,自打他上学以来,上班几乎成了我的副业。林菁的这条信息就像一个休止符,一下子阻断了家长群中以往“老师一条信息发布马上几十条甚至上百条家长回复”的热闹景象。
这就是一场老师和家长的较量。事实上,由于他们各自的出发点、所站角度、持有的教育价值观、所处社会地位的不同,常常造成他们之间的错位、误解,甚至矛盾。
其实,越是那些认真负责的老师越容易跟家长发生冲突。要求林菁陪着孩子练习书写的老师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好老师。“越是好老师越容易暴露自己的问题。”北京教育学院一位教育专家说,以实际教学为例,中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总会遇到工程问题,老师通常的做法是用书上的例题:一项工程甲工程队6天完成,乙工程队10天完成,两个队合作多少天完成?“虽然问题离学生生活很远,但是科学性能够得到保障。”这位专家说,有些老师喜欢动脑子,把同样的问题变成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让一班、二班、三班、四班的学生到操场上扫落叶,并计算时间,然后让学生们计算如果同样的落叶,由不同的两个班级组合完成,需要多少时间。
显然,那位按部就班的老师所用的办法省时、省力,还不会犯错,而认真动脑的老师的办法费时、费力,还可能因为一些不太好控制的因素影响了教学效果,很容易被别人找到漏洞。
教育就像这个工程问题,老师和家长分别就是甲乙工程队,最理想的状况是,他们在实验室环境下顺利合作完成了工程。但现实不是实验室,老师和家长就是撒到操场上的一班和二班,有时他们会忘了合作盲目比拼,有时他们会用力过猛忘了界限,还有时候可能会因为狂风暴雨等突发事件让整个任务停滞……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合作。好在,无论是较量还是比拼,只要老师和家长心中牢记最终的目标,总能走上合作的道路。
虽然文章中的这位家长只是个例,但就是这种个例的家长出现在了咱们身边的时候,也会让老师捏把汗吧!现在强调“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大部分家长还是比较明智的。
我同事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幼儿园大班,一个还没上学,孩子的爸爸已经意识到家长才是孩子真正的“老师”,并且要把他这段时间日思夜想的教育心得表达一下,于是他利用空余时间写了10万字的思想笔记,准备了1.6万字的讲述,开始了他的第一堂课。他不是专家,他就觉得他认为好的思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的亲子日记也一样,我们虽然写不了长篇大论,我们可以记录一下生活的点滴,学习其他家长的教育方式,分享校长和老师们的教育心得。感恩闻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