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个星期六的线下分享会,我跟家长们谈到了一点,就是有不少父母的口头禅是:“你要听话,听话就是好孩子。”
这算是一个温和版本。如果遇到孩子不乖,家长情绪开始上来,可能就会变成咆哮版:“你要听话!听话这么简单都做不到吗?”
听到这点,大部分家长都笑了。毕竟,作为新时代的父母,大家都有一个共识,让孩子听话这样的表达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可是,我们仔细回想,自己是不是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期待孩子听话,或者跟孩子说你要听话。
为什么我们总是不断地用着一个自己都知道的最没用的方法呢?
因为这是原生家庭带来的。
02
我们这辈人,从小到大都被教导,在家要听爸妈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工作了要听领导的话。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努力做一个听话的人。
但是,我们这辈人又非常幸运地经历了社会的急速发展。因为全球化和中国的强大,我们看到了很多多元化的事物,接受了很多先进的思维,我们开始发现世界很大,要出去看看。
这不仅让我们开始背井离乡,也让我们的思维坐上了高铁,距离自己的父辈越来越远。
所以当我们对待自己的下一代时,就开始用了许多跟父辈完全不同的方法。
可是,当我们束手无策的时候,我们又情不自禁地用回我们最熟悉的模式:你要听话。
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撕裂的一代,我们身上被打上了父辈的烙印。他们一直遵循着“听话”的硬道理,安稳地过着自己的一生。
可是,我们的生活环境突然发生了转变,父辈的那套不再适用了。
于是,我们拼命地想要逃离,却发现自己怎么逃也逃不开。
因为,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要求孩子去听话。
而当我们面对父母要求我们听话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地反抗,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
比如,很多父母会逼迫自己的孩子生二胎。即使你跟他们说,你没有这个打算,他们依旧我行我素地告诉你这样做的各种好处。
你言辞拒绝,父母伤心欲绝,然后说你不孝顺,不能满足他们的心愿。
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充满了负罪感?觉得自己为什么要对父母那样,然后让他们生气失望?你也开始怀疑,自己不是就像父母说的那样糟糕,那样不孝。
当然不是。因为这是你的生活,你有权利决定一切,父母的意见只是参考,而不能成为必须执行的准则。
如果你因为愧疚感而选择听话,这本身就是一个失败的教育。
03
而你面对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情形呢?
孩子不想做功课,你左哄右哄,他都不听。
最后,你情绪崩溃,大声训斥他:“你为什么那么不听话?听话很难吗?你这样做太对不起我了!”
又或者:“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这两句话,其实都在用你的情绪威胁孩子。而这也是我们小时候常常被对待的方式。
你跟孩子说你这样做对不起我,其实是想勾起孩子的负罪感。
而一句不要你,其实是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为了不让自己有负罪感,为了保证你可以陪在他身边的这份安全感,他选择了听话。
可是这份不是发自内心的听话可以维持多久呢?
很短暂,这些场景会不断地重复。因为听话并不会让人舒服。
如果我们要逃离那份撕裂感,不再回到父辈模式,我们就必须明白一点:真正让人舒服的是尊重和互相理解。
我们需要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我们的孩子也需要得到我们的尊重和理解。虽然孩子很小,但他仍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一样需要尊重和理解。
我们对孩子的爱不应该是要求孩子听话的理由,我们也不应该用自己的情绪牵引孩子,逼迫孩子成为一个听话的人。
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动力。
04
依旧以孩子不肯做功课为例。
当孩子听不进你的话的时候,你可以跟孩子探讨一下不做功课的好处和坏处。
“你不想做功课是因为你觉得功课很无聊?”
“是啊!”
“不做功课会让你觉得舒服,对吗?”
“对啊!”
“那么不做功课会让你舒服,这算是不做功课的一个好处吧!”
“是的。”
“那么你还能想出别的好处吗?”
“可以啊!我可以多一点时间玩电脑游戏啊!”
“这也是一个好处。那么不做功课应该也有不好的地方吧?”
孩子可能会面露难色,但你依旧可以鼓励他说出来。
“我的老师会责怪我。”
“还有呢?”
“我可能会忘记自己学的东西。”
当孩子开始把问题跟自己的成长联系起来了,这就是一个非常棒的信号。因为孩子开始觉得这件事与自己有关,而不是为了谁而做,这才会为孩子提供动力。
希望各位爸爸妈妈,不要再在你跟孩子的沟通中出现你要听话这样的句子。
放下听话这个拙劣的招数,帮助孩子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内驱力。孩子的动力不应该仅仅只是为了让你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