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67天写作练习,今天进入写作细节部分。那么写作中都有哪些细节地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呢?通过学习郝广才老师的作文课,把我的收获分享给大家。
一,文章要有画面感
写作中图像思考很关键,也是写作核心。就像瑜伽中,最重要是呼吸,如果动作都做对,结果呼吸乱了,那动作就白做了;在工笔牡丹画中,最重要是构图,如果构图布局不合理,颜色涂再漂亮,整张画也缺乏美感。
图像思考就像呼吸、构图,它是整个写作里面核心概念。
好的语言文字要能够表达图像。就是我讲我看见的事情给你,让你能跟我一样“看见”。写出来的文字要有画面感,让读者透过文字,就能和你看到同样画面,感受到当时你感受到的场景、氛围,甚至温度。如同看一场小电影,里面的情景清清楚楚,如真实展现般在你眼前。
例如柳宗元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仅仅用20字,就描绘出一幅画像,冬日雪景,远山近水,孤舟老翁,让你和画中人物一样感受到宁静和自由。好文字如同被施了魔法般,拥有神奇力量,而写作者就是会使魔法的人。
练习写作:选一首曲子,通过视觉描写,让失聪的朋友感受到这首曲子。“《黄河大合唱》里,音乐犹如咆哮的黄河,声势浩荡,又似万马奔腾,有远至近、滚滚而来”。
二,写成语不如学创意
成语是形成很久的语言,极度精炼,有固定意义。用多了读者看的没新意,无法引起共鸣。
1.同样意思换种说法,给读者创造出新鲜感。
例:(1)伤心欲绝,换成“心里难过,感觉犹如天要塌下来似的”。
(2)知行合一,写成“获得新知和践行同时完成”,或“在知道同时,马上行动,学和习同时完成”。
2.使用成语有三“不”:
(1)一篇文章里不要放太多成语;
(2)不要用太常见、太泛滥的成语;
(3)不要用太少见、太生僻成语。
3.使用成语有三“有”
有画面、有动作、有对比。例如:大海捞针、扶老携幼、声东击西
三,有动作,文字才有生命
从动作描写中让读者明白角色感受,而不是将感受直接写出来。
例如:(1)“老师生气地对我说”VS“老师拍着桌子对我说”。
(2)“小守誉哭着要找妈妈”VS“小守誉拍着门、跺着脚、撕心裂肺嚷着要找妈妈”。
好的动作描写是能够产生意境,让读者进入画面。例如:
方文山歌词《悲伤的斜对面》:在你离开我那段时间,我将心碎磨成了刀片,开始狠狠切割我的脸.
把动作描写跟形容结合起来。例如:“我肚子饿扁了”VS“我饿的前心贴后背,连腰都直不起来了”。
写好动作的方法:
1.写连贯动作,写动作的组合。
“他怒气冲冲的抓过长发公主的秀发,在自己的左手上绕了几下,右手抄起剪刀,咔嚓就把头发剪断了,美丽的发丝散落一地。”――格林兄弟《长发公主》
写作练习:小王欢看见哥哥吃油条,上去拽过哥哥拿油条的手,张嘴咬一口,转身就跑。
2.写慢动作
慢动作把时间放慢,空间放大,让读者清楚看到细节,产生深刻体验。
“他再一次跪下,亲吻了地……而后将我的脚放在自己头上,似乎在向我发誓,永远当我的奴隶。”――丹尼尔.笛福《鲁宾逊漂流记》
写作练习:50年前教过的学生来看爸爸。看到客人临近,爸爸整整衣领,拉拉上衣下摆,右手拍了拍身上不存在的灰尘,拢了拢白发,低头又看眼刚换的新鞋,这才展开笑颜。向前紧走两步,骤然停下,还没开口说话,笑声先飘出来,眼睛有些潮湿,准备多日的问候,却激动地说不出来,只是紧紧握住对方的手。
四,删减
在掌握素材足够多时,脑中有文字要流动的感觉,让自己处于安静中,文章一气呵成,要尽快写出来,不能让它散了,先完成再完美。
文章写出来之后要修改,主要是删减。任何文章删掉30%都根本损害不到文章筋骨。“个”字删掉80%,“的”字删掉90%,“进行”全删掉,多余字必须去掉。
这样文章读起来流畅,文字才简洁有力。
一篇好文章,细节描写要有画面感;成语不可过多,要有新意;有动作,文章才生动;多余文字一定要删掉。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触动,如果你还喜欢,就顺便给个喜欢、赞赏或者转发,以此作为鼓励!不给也没关系,一样感谢您的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