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华杉详解
孔子提出了学习的三大标准:
1.默而识之
“识”,有两解,一般解作念zhì,记的意思。我们说博闻强识,这里识就念zhì,就是博文强记。还有我们说标识,这个标识的识,可不是识别的识,也是念zhì,也是记的意思,做一个LOGO,让你记住。
默而识之,学习不是为了嘴上念念,而是要默默记在心里,在自己心上去体会,真正把它理解了,能运用。只有用上了,才忘不了。
另一解,念shí,就是晓得。
我倾向于念shí。有学生问过王阳明:老师,我读书总是记不住,怎么办?
王阳明说:谁让你记得?你若记得,便不晓得。你若晓得,不必记得。
不管他念zhì还是念shí,没有标准答案,你能默而识之,心里晓得就行了。
2.学而不厌
人要学习,开始时都是奋发图强的,弄着弄着就厌倦了,懈怠了,如果功夫间断,则难有所成。所以曾国藩反复强调“日日不断之功”,这就是学而不厌。
学而不厌很难啊!你看我们很多人,很喜欢读书,到处找书看,到处问人要书单,但很少有一本书是读完的,都是翻一番就放下了。这就是没做到学而不厌。
曾国藩也讲了读书的标准,首先就是一本未读完,不动下一本。你不是爱读书吗,手上这本书没读完,不许读下一本。你可以试试这个办法,能不能做到学而不厌。
3.诲人不倦
诲人不倦,这是对老师的要求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是孔子做老师的标准。要尽心地开导学生,他再笨,你也不放弃,不倦怠,一心一意帮他弄懂。
我们要不要诲人不倦呢,我们不是老师,但你在公司里,不用说做个小领导,就是稍微资深一点,也有带新同事的责任。你对帮助新同事熟悉公司,和熟悉业务,能不能诲人不倦呢?
儒家讲学习,最重要亮点,读书和交友。你不能在家死读书,一定要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切讨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就要相互诲人不倦了。
最近我去了一趟以色列,一位犹太教拉比,跟我们讲以色列教学法,就是学生两人一组,一起学习,这是传了三千年的规矩,也很有深意。
诲人不倦很难啊!别说对学生,对同事,就是家长对孩子,多说两句也烦了。所以很多事,你不默而识之,用心去想,你点头称是就轻轻放过了。认真去想,认真去做,每一个字都很不可测。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深不可测,问题又来了,“何有于我哉?”什么意思?
第一个答案,朱熹解的:“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谦之辞也。”朱熹的意思,孔子是说,这三条我都没做到啊!这是孔子自谦之词。张居正也做此解。
不过刘宝楠《论语正义》考证了,在《孟子》公孙丑篇有一段:
子贡问孔子曰:“夫子圣矣夫?”
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子贡曰:“学不厌,知也。教不倦,仁也。仁且知,夫子既圣矣。”
子贡问孔子:老师您觉得自己是圣人吗?
孔子说:“圣人我做不到,我就能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吧!
子贡说:学而不厌,是知,诲人不倦,是仁,老师既知又仁,那当然就是圣人哪!
这样看,意思很清楚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就是: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也就能做到这三条吧!除了这三条,何有于我哉?我还有其他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