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的主题,用北京人的说法,算是个“酸词儿”:“我们”。
“我们”是一种共识、一种命运共同体、一种利益共享,或者一种共度的经历。
比如,徐皓峰写《师父》里耿良辰临死前还要再推一推脚行的木架车,是江湖恩仇的“我们”。RDF君今早在网上谈起去年一道走马观花的赫尔辛基与当时随口言及的日本电影,是回忆往事的“我们”。今年2月8日(刚好北京时间大年初一)是美式橄榄球总决赛“超级碗”50周年,地点放在旧金山,于是满城都是热闹的招贴,连梅西百货都特别设了专柜开售纪念周边产品,是一座城意义上的“我们”。今天是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纪念日,全美国放假一天,是更大更久远的“我们”。
再比如,我下午与HCC小姐一道去参观的、做联合办公空间做到100亿美元估值的WeWork,连命名都是打“我们”这张牌。对于ONES Ventures来说,现在的WeWork是“他们”。但是如果ONES的美国业务开展落地,“他们”也有可能变成“我们”。
今日无雨,总算可以看到点蓝天。第一桩安排,是临近中午,赴跟DS小姐和MG君的约,在住处附近的Chloe's Cafe共进早午餐。他们刚从危地马拉出差回来(参加一个非政府组织的会议),给HCC小姐与我看了在火山口热石头上烤棉花糖吃的照片。DS小姐和MG君在硅谷一位大佬麾下工作,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人。虽然都是做早期投资,但除工作关系外我们常常从十年前的病毒视频聊到法国斗牛犬,从科幻小说讲到孢子甘蓝再到好莱坞大美女杰西卡·阿尔巴,每次都谈得极愉快。我吐槽某名人的不靠谱传闻,“噢,”DS小姐双手在周围一圈划定范围,“他跟我们不一样……”这样的“我们”听起来有一种默契的愉快。
接下来去市区见了ZWD小姐与PFK君伉俪。刚认识ZWD小姐的时候她还是单身,后来看她恋爱、结婚,仿佛见证了一位朋友人生中的重大节点和改变。去年HCC小姐与我一起去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旅行,还多亏在那里读过大学、活泼爱玩的ZWD小姐给了不少推荐。PFK君是湾区本地名校毕业,工程系的头脑,严谨而风趣,他俩说起话来常像讲相声一样相互捧哏逗哏,也算绝佳拍档。分别时候,“下次来我们再聚!”这样的“我们”听起来很暖和。
下午走到Front街1号的那家Philz Coffee,跟上午刚抵达旧金山的ZBG君碰头。加上HCC小姐,三个时差还没倒过来的人边打着哈欠边谈话。之前数次去北京办事,跟ZBG君皆因日程冲突没法见面,最后反约在大家都常跑的旧金山。上次是这样,这回亦如此。跟他讲起,我和他可以研究尝试做一档相互提问相互解答的谈话类播客节目,在锻炼打磨自己的头脑之余,也算是让那些没处可去的想法有个存档,他很抱兴趣。越聊兴致越深,不靠咖啡因就能清醒兴奋。“反正我们一起做点什么!”这样的“我们”听起来太带劲儿了。
感觉这两三天过得极快,明晚就要动身。不过幸好,我们走了,还有“我们”在,似乎我们也未曾真正离开。
(文集题图均为本人拍摄。连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