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说了关于拍摄街头需要一台什么样的相机,最后的结论是紧凑型相机或者旁轴相机,但话虽如此,我还是要说,街头摄影没有任何的器材限制,只要用的顺手,任何相机都可以成为你拍摄街头的利器。
只是有的时候需要准确,快速,近距离的拍摄到自己想要的画面,又能够隐藏自己不至于让双方都很尴尬,那么一台小型化的相机还是很有必要的。
今天就来专门说一说那些经典的适合拍摄街头的 PS 相机(Point and Shoot)。
Contax T3
自从 Zeiss 和 Yashica 合作以后,CONTAX 就变成了 Contax,又称 C/Y,在 C/Y 时代,虽然前期的重点在生产单反相机,但是中后期还是推出了很多素质相当之高的小型相机,可换镜头的 G 系列和不可换镜头的 T 系列就是其中的代表。
第一代 Contax T 于 1984 年推出,1990 年推出了第二代 Contax T2,在 2001 年,推出了最后一台 T 系列相机 Contax T3。相比 T2 的 Sonnar T* 38/2.8,T3 的 Sonnar T* 35/2.8 在镜头设计上,尤其是在反差和环境光再现上,都要优于 T2,在快门速度提高的同时,重量也降低了 20%。外壳采用钛金属,取景器采用高硬度玻璃。
具体技术参数就不多说了,说说它的优缺点吧,但是所谓的优缺点更多是因人而异,还是比较主观的,可能有些缺点在某些人用来就成了优点,有些优点用不好就成了缺点。
优点:
便携性就不提了,这应该是所有的 PS 相机所共同具有的特点;(下面的机子都有,就不一一细说)
有蔡司在背后做支持,镜头的素质自然不会差,Sonnar T* 35/2.8 镜头更加注重大反差以及色彩还原,锐利度很高,甚至就连最大光圈也能保证高素质的画面;
最近对焦 0.35m;
作为后期的完全电子化的相机,这一台也加入了很多自定义功能,让整机有更高的可玩度。
缺点:
有人说容易坏,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拼人品的事儿,有些人有了很多年从没坏过,有些人一用就坏。只要没有大规模的返修故障,应该都还算是说得过去;(这条结论同样也适用于其他相机)
相比 T2,材料做工可能会差一些;
正是因为镜头素质太好了成像太锐了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成片会有些「数码」味儿,这种事情见仁见智吧,对于胶片党来说自然会有些差强人意;
镜头前的挡板有时候会打不开,一不注意就拍一张黑片;
Minolta TC-1
96 年推出的 Minolta TC-1 的命名来自「The Camera One」的缩写,足以可见美能达对这台相机的自信了。
Minolta TC-1 搭载了一支 G-Rokkor 28/3.5 的镜头,拥有极高的解析度,美能达甚至将这支镜头放大推出了徕卡 M 卡口的版本限量发售。
优点:
镜头成像不多说,G 头就是保证,曾经被评为年度最好的相机,最好的28mm头;
圆形光圈叶片,焦外美丽自然;
结构紧凑,光圈优先合理;
缺点:
过片声音较大;
最大光圈 f/3.5 略小;
容易有暗角(不过拍好了也能变成优点);
产量太少,导致市场价格很高。
Nikon 35Ti
在高端 PS 相机的浪潮中,Nikon 也于 1993 年 12 月推出了 35Ti 相机,搭载了一枚 Nikkor 35mm f/2.8 的镜头。
Ti 意味着钛金属机身,这也是当时高端 PS 相机的标配。
值得称道的就是这台机器独特的外形,对于 Nikon 来说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如果不算同系的 28Ti 的话)。它的所有参数指示都是依靠机顶的类似于传统的仪表盘指针设计的而非电子化的液晶屏。虽然也设置的液晶屏,但更多的是指示已拍摄张数。
优点:
做工扎实;
同样作为高端 PS 相机,镜头素质不用多说;
仪表盘的指针设计很骚;
测光很好,即使对曝光很挑剔的正片也能很好的曝光。
缺点:
对焦声音较大;
前期的版本的闪光灯按钮必须要按着才能强制关闭,因此不想开闪光灯的时候必须要左手一直按着闪光灯按钮不松才可以(有人说可以在设置里把灯直接关了,但是我没研究过),后期的版本将闪光灯按钮变成了拨杆式,就不需要强制按住了;
机身涂层真的很容易划伤,我的机子就不知道怎么的被划了好几道;
对焦速度有点儿慢。
Konica Hexar AF
Konica Hexar AF 于 1991 年推出,国内称之为“巧思”,搭载了一枚 35mm f/2.0 的大光圈 Hexar Lens。后期推出过可换镜头的 Hexar RF,这里不再讨论。
优点:
由于搭载了特别设计的低噪音过片马达,所以拍摄和倒卷的时候声音非常小;
旁轴造型可能会讨很多人喜欢;
P 档完全可用,对焦速度快;
相对于其他的 PS 口袋机,f/2.0 的光圈足够大;
因为体积大,所以取景器够大够亮够方便。
缺点:
相对于其他 PS 相机,体积比较大(因为这台本来也是传统 RF 设计而非口袋机);
最高快门只有 1/250s,户外大光圈拍摄可能需要搭配减光镜;
虽然取景器够大够亮,但是在拍摄时无法在取景器中看到光圈快门信息;
非金属机身,可能会有一些廉价感。
Ricoh GR
GR 自不用多说,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被视为最好的街头相机,不过这个最好多半都是来自一些拥笃者的吹捧,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我一直都在用 GR,大部分时候甚至将之作为主力机使用,所以要我来说 GR 可能会有主观的感情因素。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GR 出色的单口操控性的确很适合拍摄街头,我在外面拍照的时候完全可以只用一只手就完成所有操作,这对于街头摄影的快速性隐蔽性来说非常重要。
优缺点我就不谈了,这款相机从胶片时代一直做到数码时代一个模子套出了十几款型号依然还在生产更新就足以证明它的经典了。
虽然性价比很高,但是有点儿青黄不接,老相机限制产能,新相机又迟迟不见踪影,只能说相比 CNS 三大厂,理光在相机制造上还是有些跟不上。最近听说理光已经把相机部门全部转移到了宾得下面(宾得已于 2011 年被理光收购),据说下一代 GR 将以宾得命名而非理光,传闻会推出全幅 GR,不过毕竟只是传闻,谁知道呢?
对我来说,拍摄街头最重要的还是操控性,全幅诚然会提高画质,提高高感(这个倒是很有必要的),可是如果要是影响到体积影响到单手操控性,可能会有些得不偿失,毕竟这台相机是为街头而生。
上面说的都是高端 PS 相机,可能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贵,但是相对应的,镜头素质也是相当的高,几乎都是每家的看家水平了。同样这个贵也是相对的,就像我昨天的文章里面所说的主要还是一个心理落差的关系,对比它们的镜头素质以及它们的操控性,可能也并不是很贵。至于操控性这种事,见仁见智,有些人说有些相机不好用,我觉得大可不必去相信他们,操控性本身就是一个习惯的问题,你习惯了这台相机,那这台相机就是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