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感模型”理论认为,抑郁最重要的诱发因素是绝望,认为“好的结果不会发生”,认为做什么也改变不了这种状况。
绝望理论模型认为绝望造成了一种抑郁,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缺乏动力、悲伤、尝试自杀,缺乏体能或精力,经常呆坐,不想动,存在睡眠障碍,难以集中注意力,认知消极。
当抑郁患者对未来悲观时,就不再做过去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从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中退出。
患者对于自我、世界和未来的负性的想法,实际上是由更深层次的认知观念决定的,也就是核心信念。
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与重要他人(包括父母)的互动过程中,以及在与周围他人(同胞、同学等)的社会比较中,形成了关于自我、他人和世界的概括性、一般性的认识,这个认识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被强化和巩固,成为统领个体有关自我、他人、世界的看法的核心,这样的认识观念被称为核心信念。
个体关于自我的核心信念包括三个方面,“我是无能的”,“我是不可爱的”,“我是没有价值的”。一旦个体形成负性核心信念,就埋下了心理问题的种子,外部时机合适时心理问题就会显现出来了。
当个体具有负性核心信念时,往往会采取补偿策略来包装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是有能力的、可爱的和有价值的,诸如努力、回避、顺从、警惕等方法,以使自己看起来是正面的、积极的。通过这些策略,能够顺利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个体就能维持心理正常水平。一旦补偿策略失效,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抑郁患者的表层认知观念就是对自我、未来和世界的负面认知,其背后则是负性的核心信念——“我是无能的、不可爱的或者无价值的”。
所谓认知方式,就是看问题的角度或处理信息的方法。那些歪曲的处理方式或看待问题视角被称为“认知歪曲”。抑郁患者否定自己、对未来悲观、对周围世界失望的认知观念,是通过其认知歪曲来获得支持的,主要有消极预测未来、内归因、读心术、算命术等。
马丁·塞利格曼从研究中提出,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批评和绝望感是认知歪曲的结果。他发现,抑郁患者往往会做出内归因而非外归因,还常常把失败进行稳定归因(如能力)而非暂时归因。
认知想法或信念是抑郁障碍发作的内部因素,是一个中介变量。抑郁患者的歪曲认知观念和认知方式相互作用,共同导致抑郁障碍的产生。治疗抑郁障碍,不仅要修正认知观念,还要修正歪曲的认知方式。
【戴维·伯恩斯10种认知扭曲】
1-非黑即白
世界是绝对的非黑即白的,没有灰色地带。
2-以偏概全
认为坏事永远都不会结束,或把一次失败看成永远的失败。还会告诉自己:“我总是这样。”
3-心理过滤
只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完全忽视积极的一面。
4-优势打折
坚持认为自己取得的成就或是优良品质都无足轻重。
5-妄下结论
即使没有确切的事实证明,也会迅速地定下消极结论。
-读心。觉得所有人都戴着有色眼镜看自己,认为自己不好。
-臆测未来。你总觉得所有的事都会以失败收尾。
6-放大或缩小
你要么把一件事看得过分重要,要么会把一件事情的重要性无限缩小。
7-情绪化推论
你的推论源于你的感受:“我觉得自己是个傻子,我一定就是个傻子。”
8-“应该”思维
你总是告诉自己,你应该、必须、不得不做什么。
9-乱贴标签
在不顺利的时候,你会告诉自己“我是个傻瓜”或者“我是个失败者”,而不是坦然承认自己只是犯了一个错误。
10-归咎责备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你总是寻找犯错的人,而不是积极解决问题。
内归因:每次出现了问题,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责任,你都会责怪自己。
外归因:每次出现了问题,你都会直接无视自己的问题,而不停地怪罪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