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大蒜
成授昌
扬州有烫干丝的名菜,那是扬州早茶的必备菜肴。三五知己,就着干丝喝茶,吃包子,叙旧,那是“皮包水”的享受。干丝是豆腐干子劈成片切成丝的,开水煮开,捞起加作料拌成,就叫烫干丝。配料基本是肉末、虾丁、姜丝,麻油、酱油、绵白糖。
在家乡,一般人喝茶风气也盛,平常无事不去茶馆,在家里也喝。不少人家春天在家里也喜欢拌个吃早茶的菜肴,用干丝、用百页,不过那主要是用大蒜拌,所以都叫烫大蒜。
一进冬天,水乡市场上青大蒜就多了,几片绿色的叶子油油的颜色发亮,紫红的嫩皮包裹着白色的肥肥的粗蒜茎,根部还留着带泥屑的根须,这都是刚从田里拔的,新鲜。拎一把回去,切去根须,撕去紫皮,那白嫩的粗蒜茎着实让人喜爱,再买几方干子就可以烫大蒜了。
干子切成干丝,把干丝放锅里煮开,拿七八根大蒜整棵放锅里烫,只一会儿功夫,大蒜就软了,捞起下冷水“避”一下,防止烫黄了。烫大蒜这个“烫”的过程很关键,烫的时间少,大蒜不熟,切出来硬的,不入味,吃起来辣味呛人,且大蒜味留在嘴里,到处喷喷的,难闻。反过来,烫的时间长了,则大蒜就黄了,不再保持绿叶的颜色,拌出来不好看,吃到嘴里烂烂的,味道就差了。于是烫大蒜时,要用筷子不断试,看大蒜茎软了就成。一般有经验的,事先要对大蒜做一个选择,选出几根个头差不多的,蒜茎一样粗细的,一块烫,整齐,烫的程度一样,好掌握。要是有粗有细的怎么办?那就要事先把粗的茎用刀划成两半,这样和细的茎就差不多了,也好掌握。
大蒜烫好,切成半寸长的段,与捞出来的干丝用麻油、酱油拌。不过其中要加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那就是生姜。家乡人其实早就准备了酱生姜,一筷子搛出生姜片来,改刀,切成丝,然后加进去。如酱生姜不就手,鲜生姜也可以,拌了酱油也就“酱”了。现在也有买咸的嫩生姜子的,喜欢那嫩、那脆,味道不够辣,正合了年轻人的口味,年纪大的则喜欢酱生姜,老的那辣得才有劲,应了那句老话:姜是老的辣。有人家把大蒜拌在盘子里,在盘子下垫一大碗,大碗里倒上烫大蒜的水,这样盘子里的大蒜就保温了,在这春寒料峭里始终吃热的。家乡烫大蒜拌起来就这样简单,也就因为简单,春天家家都要拌上几回,不过现在有条件了,可以天天拌。
烫了大蒜就泡茶,家乡不产茶,一般喝外地的茶。龙井、碧螺春都喝,也有喜欢喝加工过的花茶,图的是香气。现在泡茶就五花八门了,为了保健,有泡西洋参的、有泡枸杞的、还有泡“花”的,各色花朵漂在杯子里,据说那是美容的,年轻女子特喜欢。
家乡烫大蒜,其实用干丝拌是近几年的事,一早,是用百页拌。家乡人的百页做得好,薄、白、软、筋。薄薄的,透亮,晃不破;白白的,起浆,不泛黄;软软的,适口,不见硬;筋拽的,耐嚼,有骨子。这种百页其他地方好像做不出来,不是软烂得经不住煮,就是硬得嚼着腮帮子疼。在家乡,不少人家从春节开始,买了百页就切成丝用水养着,百页切丝比干子好切,注意不要切成碎屑就行。先下锅煮开,滗去黄水,然后用白开水泡在盆里,吃时捞一把,很方便。百页易干,干了就硬了,那没法烫的。
记得,春天我们家常吃烫大蒜,一直吃到大蒜起苔,新鲜大蒜头上市才作罢。
其实,大蒜是杀菌的,春天防感冒最佳,生姜是驱寒食品,豆制的干丝、百页更是保健食品,而茶则是大家须臾不能离开的,必须要喝的,都是春天的好东西啊。
小时候,吃几筷子烫大蒜,几口热茶下肚,暖了身子,会有一股荡气回肠的感觉,就觉着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