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文章,上篇文章咱们说到秦人祖先定居西陲,秦人祖先坚韧不拔的精神再次爆发出惊人的生命力,如今他们成了失败者,翻身遥遥无期,但是他们并没有沮丧,你让我西迁我就西迁,你让我放马我就放马,反正这辈子翻不了身,还有下辈子嘛,子子孙孙无穷匱也,这批失去内地户籍的,最早的支边秦人部落在茫茫陕甘大地上扎下了根,当时周王朝的国运正盛,不断的扩张,边境也在不断的延展,秦人的这帮支边的人也只好不断的向西迁移,据考证呢最远的时候已经到达了甘肃的天水一带,秦人这些先人们栉风沐雨的放马,终于凭着他们放马的技术迎来了命运的转机,年复一年,周朝的王位传到了周王的曾孙周穆王的手里,这位国王就是传说中的穆天子,据说他是特别好旅游,他在征伐的途中曾经驾着八骏之车,前往昆仑山下会见当地温文尔雅的西王母,根据《穆天子传》中所述,会面那天穆天子拿着白圭·玄璧献给西王母,第二天又在瑶池宴请西王母,两个人相谈甚欢,相互祝福,根据这本书的描述穆天子是个奇人,《穆天子传》也是部奇书,太康二年,一个无名的盗墓贼纠结了几个盗徒挖开了秦襄王的陵墓,几个盗贼在陪葬品里面发现了一部竹片书就是《穆天子传》,根据这本书的记载为穆天子驾车的人叫造父,这个造父就是蜚蠊的第六世孙,这个驾车的职业呢是老祖宗从事的行当,他在驾车技术上的确是有家族传承的,能够日行千里,车开好,司机当的也棒,不仅送穆天子见了西王母,还让穆天子迅速的返回平复了一次叛乱(徐偃王造反),由此这个造父也就立下了大功了,穆天子很器重他,一高兴就把赵城封给了他,从此赵城这一族秦人嬴姓就改成了赵氏,所以老赵家的祖先就是造父,那造父改姓赵了,他的儿子自然也姓赵了,他有个儿子叫赵大骆,赵大骆的嫡子就在赵城这个地方为周王朝保卫西部边陲,世代延续下去,后来就成了春秋时期晋国的贵族,战国时期赵国的王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赵国其实和秦国是同宗的亲戚,后来赵国被秦国打那么惨,说实在的那有点兄弟相残的意思了。
历史上的赵氏名人辈出。早期是久负盛名的,有战国时代的赵武灵王赵雍、平原君赵胜、名将马服君赵奢等; 再如,在汉朝建立了屯田制度的营平侯赵充国;唐代被大文豪韩愈聘为士子师的“天水先生”赵德;宋代开国皇帝,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宋朝名相赵普;以及元代的大书画家赵孟頫等等,都是为赵氏家族带来荣耀的历史人物。
赵大骆还有个小儿子叫赵非子。因为不能像他的哥哥那样继承父亲城主的地位,只能住在犬丘,就是现在的甘肃天水西南边,但是非子不是个公子哥,命运使他漂流至西陲,他就只能入乡随俗,他非常喜欢马和其他的牲畜,天长日久呢他也就对养马这门技术非常的精通,他的这个特长令当地的犬丘人非常佩服,就报告给了当时的周孝王,周孝王不拘一格的任用人才,令人把非子召来,让他在渭水和天水之间(今天的陕西眉县一带)主持国家的养马工作(相当于当时西游记里面孙悟空的弼马温的工作),非子也知道改变命运的时刻就在此一举了,得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他果然干得很好,马匹让他的越养越多,而且马羊的非常的彪悍,油光铮亮,周孝王一看非常的高兴,人一高兴呢感慨就来了,啊呀从前伯益给舜帝主管畜牧业,那牲畜养的那叫一个好啊,因此得到了舜帝裂土封侯的奖赏,还被舜帝赐给嬴姓,既然他的后代给我养马养的这么好,成绩不错,我就让他在秦这个地方建一座城,作为附庸·准许他们嬴氏祖宗的祭祀,他们这支那就叫做秦嬴吧。秦地就是现在的甘肃秦安县,严格来讲这里才是后来威震东亚的发源地,秦人从此也就有了堂堂正正的名号了,虽然说只是一个附庸国,但是呢毕竟已经是正了名了。
什么叫附庸呢?原来在夏商周三朝从天子到公·候·伯·子·男等等这些诸侯,属地大小是有等级差别的,最小的男爵只有50里方圆的封地,其余不足50里的就作为附属于诸侯,这就是附庸,附庸是没有资格去朝见天子的,而尽管如此秦人在历经艰辛之后总算有了自己的一块封地,一块根据地,有了自己在周王朝的政治地位,也算是不错,别看现在是弱小,还需要战战兢兢伺候着周天子,俗话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火种了还怕什么呢,人那只要有把事情做大的志向,有脚下的一点点根基就不愁发达不起来,秦人的祖先曾经有一个叫助纣为虐,周朝开国之后呢又参加过叛乱,按理说呢是个十恶不赦的大罪,那为什么到了周孝王这一代,周朝高层突然对他们开始示好了呢?难道是周朝统治者开始宽宏大量了吗?那肯定不是,凡事都是无利不起早,政治上的事情也是如此,原来这时候的周王朝已经堕落到了腐败定略的下滑轨道,实力大大衰落,他在国家体制上实行的是分封制,用这种制度来统治庞大的国家,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时间一长,某些手上有兵·有赋税收入的诸侯渐渐的就越来越做大,自然也就不听招呼了,在外部呢,化外之民羽翼也日渐丰满,不断蚕食周王朝的土地,袭扰内地,周王朝夹在两股势力的之间,内外交困,日子也不好过了,是非常痛苦的,而秦人长时间生活在边疆的戎狄之中,与戎狄的关系很亲密,他们不仅能够保卫周朝西部的安全,而且还能使桀骜不驯的西戎前来归服,实质上呢成了周王朝的西部边防民兵,秦人在西部建立起了巨大声望,使周孝王刮目相看,起初呢他想把养马有功的非子作为大骆的嫡传后代,也就是让非子成为赵氏的正宗,这样可以让非子心存感激,也能更好保卫边疆,可要真是这样的话,那恐怕后来春秋战国的历史都要改写了。
这时候诸侯之一的申候就出来说话了,这位申候是大骆的老丈人,他的女儿嫁给大骆,生了嫡子成,是赵氏正宗的继承人,如果周孝王的想法实施了,那他的外甥不就做不成赵氏的老大了,于是申候就出来劝阻周孝王,他用委婉的方法先向周孝王介绍了秦人在西部的作用,又表功,说我是深谋远虑才把女儿嫁给了大骆的,我们两家联姻以后西戎也惧怕我们的实力,前来归服,所以因此孝王你得慎重考虑,不要轻易变动赵氏的继承权,申候的这一番劝说,目的当然是为了他的女儿及外甥打算,不过呢却使得周孝王改变了原来的设想,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周孝王他并不昏庸,他知道要想让秦人为自己在西部卖命,于是他就正式的赏给了秦人封地和名号,周王朝调整了对秦人的策略,秦人也就紧紧的抓住了这次机会,从牧马的支边的人群一跃成为周王朝的正牌的边防军。
大秦的纠纠武士从此呢,也就奉周天子的之命骑着战马保边疆了,秦字的黑穗旗所到之处猎猎生风,桀骜不驯的西戎人纷纷归服或走避,秦人的首领从此也就有了更加宏大的志向,他们可能对未来发展的预测还很模糊,但一心想做大做大再做大的冲动是没有问题的。
接下来秦人所做的事情是历史上所有聪明诸侯或者是权臣玩弄权力魔术,利用天子的声威去压制异己,然后回过头来向天子邀功请赏,对上对下都不断的捞好处,渐渐增强自己部族的势力,他们知道当实力增长到某一个节点的时候就会起 变化了,站在了苍天大地之间,秦人终于可以舒口气了,从最早的老祖宗女修起到非子这一代,史书上记载一共是18代,期间年头究竟有多少已经不可考了,三起三落的命运使得这个族群经得起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非子之后呢又传了两代,就是秦候和秦公伯,然后秦之权柄传到了秦仲的手里,秦仲在位的时间有23年,在他的首领生涯中,秦人的命运又经历了一次较大的起伏,秦仲一向对周朝的礼乐制度十分的钦慕,而他对周王室的恭顺也得到了周天子的回报,他即位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周厉王的时代,历王暴虐无道,诸王联合起来造反,境外的西戎受到了鼓动,在境外也跟着暴乱,击溃了犬丘和秦人的大骆家族,周宣王继位之后,又任命秦仲为大夫(这是爵位了),派他前去讨伐不老实的西戎,这是秦人在周王朝第一次被封爵,自然是荣耀无比,不过这一来,西戎人也看清楚了,平日里和他们关系不错的秦部族,原来是周王朝的卧底,西戎人头脑简单,非友即敌啊,立刻就和秦人翻了脸了,西戎首领集结了自己的全部人马,猛攻这个新出炉的周朝大夫,在阵中杀死了秦仲,兵锋直指周朝的腹地,周王顷刻之间就面临着崩溃的危险,秦人再英勇也挡不住滚滚而来的西戎精锐,周宣王手忙脚乱,在仓促当中召来秦仲的五个儿子去抵挡,秦仲的五个儿子当中长兄是庄公,周宣王把临时集结起来的7000名士兵就交给了庄公,哥五个就带队去组织反击,五兄弟绝地求生,浴血拼杀,终于赶跑了西戎军队,周宣王大喜,封秦庄公为西陲大夫,把过去分给秦族先人大骆的犬丘之地全部都封给了秦庄公,这样一来呢就相当于从今天的甘肃天水到秦安,这一大块西陲之地都全部归了秦嬴氏了,那么秦庄公呢以军功受封,率领儿郎们移驻犬丘,声威遍及西陲,成了周王国在西部边陲的钢铁长城。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这位秦庄公有3个儿子,英勇都不亚于其父,长子叫世父,对爷爷秦仲壮烈殉国是耿耿于怀,他说西戎杀我祖父,我必报仇,若不杀死戎王,我无颜再回秦地,说到就做到,他精选了一队精卫人马,长期在外与西戎部落苦战厮杀,把传世之位让给了弟弟秦襄公,秦庄公在位44年之后去世了,秦襄公继位,这位襄公大家都知道是一位超级聪明的战略家,他一上台就采取了两项措施,专对付西戎,一是把自己的妹妹缪嬴嫁给西戎的一个支族丰王为妻,分化了西戎的力量,第二呢把 都邑向东迁移,搬到了汧邑(今天的陕西陇县南边),使自己部落更加靠近周朝的都城,背靠大树好乘凉嘛。
秦襄公继位的第二年,西戎又围攻犬丘之地,世父当仁不让,让弟弟安心执政,自己率兵反击,结果战败被西戎俘获,好在被囚禁一年之后,西戎还是把他给放回来了。
襄公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知道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抵挡不住西戎的虎狼之师,就先韬晦着,争取利用边区危机先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再说。
周朝天下现在已经是纷乱如麻了,几百个诸侯国都各自为政,对周天子只是虚尊,而勇冠西陲的秦人却连个最小的诸侯都不是,这才是秦人之耻,怎么才能升上这一级呢?秦襄公整天思谋得就是这个,绝大多数玩政治的人,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可能都在考虑这个问题,可谓是古人的哥德巴赫猜想,古来多少帝王将相功成身退,主动退位的大概也就只有一两个,可见这个问题是个终极问题啊!
秦襄公以退为进,把身置韬晦,上帝呢就喜欢这种玩深沉的政治家,在他继位的7年以后,历史给了他一个绝好的崛起机会,这就得从西周最后一位国王周幽王说起,关于周幽王的故事古今中外大伙都清楚这段历史,就是烽火戏诸侯的主角嘛,一个是好色之徒周幽王,一个是绝色美人褒姒,关于褒姒的身世呢古代传说当中的情节太过离奇,我们现代人是没法相信的,因此呢我们也不于采信,我们只说里面比较可信的一段,说周王朝到了周宣王时代呢,国事已经衰萎了,国中甚至有童谣说:“檿弧箕服。
实亡周国。”意思就是卖山桑弓、箕木袋的人,就是要灭亡周朝的人。这还了得,周宣王听说之后下令禁止老百姓贩卖这两样东西,正当此时有对夫妻因为消息闭塞,不知道国家新出了这么一个禁令,照旧在贩卖这两样东西,周宣王闻报立即派人前去抓拿,夫妻二人一听说吓得魂飞魄散,立马抛弃家产就逃命去了,在逃亡路上突然听到一个婴孩在路边河岸边啼哭,非常可怜,夫妇二人就动了恻隐之心,就把这个女婴给收留了,后来他们逃到了褒国,安顿下来之后,褒国历来就是比较尊重妇女的,所以习惯上都以国名作为女子的姓,所以呢夫妇俩就给这捡来的女孩取名叫褒姒,当时这个褒国迟迟不给周王朝进贡得罪了周王室,所以与周王室上下级关系一直非常的紧张,等到周幽王执政之后这个问题就更突出了,周幽王那脾气可不太好,也是亡国之君嘛,上台之后重用奸臣,沉迷女色,不理朝政,爱干嘛干嘛一概不理,但是对诸侯国进贡这个问题是非常看重的,他一看褒国的国君屡次不进贡,就派大军攻打褒国,这个褒国国君是个能请神不能送神的主,死到临头也没主意了,为了自保就在民间搜罗美女要献给周幽王,以解褒国之围,这时候长大成人的褒姒已经出入的如花似玉,那叫一个漂亮,自然就被选中了,作为谢罪的贡品就被送到周幽王的宫里边了,结果周幽王一看这个褒姒,啊呀我滴天那,腿都软了,哈喇子直流啊,手也哆嗦了,迷得五迷三道的不行了,下令呢就撤了包围着褒国的军队。
在宫中周幽王对褒姒是宠爱无比,立为妃,从此就只顾和美人逍遥,终日里就不再理朝政,他这一不理朝政当然就要出大事,究竟出什么大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