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孩子,分享是一种美德,不分享也没有错

孩子,分享是一种美德,不分享也没有错

2017-07-21 童妈

溜娃的时候,经常会遇见小孩子争抢玩具,大人们便会在一旁各种劝说:

“你玩具那么多,和小朋友一起玩呀,要分享!”

“弟弟/妹妹比你小,要让给弟弟/妹妹玩啊!”

“这孩子,就是小气,自己的东西从来不给别人玩!”

或是孩子不情不愿把玩具给了别人玩,大人面子上总算是过去了,可是却没有看到孩子满脸的不开心……

之前关于“分享”这个主题,我曾经记录了童宝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在学习了正面管教、接纳力以及对孩子敏感期的表现有了更多了解后,我对孩子的“分享”与“不分享”,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论上的补充。

故事一:

我和童爸带着童宝逛超市,允许童宝买一件喜欢的零食,他选了棒棒糖,拿到后幸福满满的样子。离开超市时遇见我的一个同事Z,童宝很有礼貌的叫了声“阿姨”,

Z问童宝:“童童,买的什么好吃的呀?”

童宝开心的回答说:“棒棒糖!”还拿出来给Z看。

我对童宝说:“给阿姨一个吧。”

童宝脸色一变,拿着棒棒糖的手很快缩了回去,撅着小嘴坚定地说:“不行!”

我有些尴尬,不假思索的说:“哎呀,你可真小气。”

Z笑着打圆场:“没关系,小孩子嘛!”

童爸对我的话有些不满,说:“这怎么就是小气了呢,我们刚买的,还没稀罕够呢!是吧?”

我立马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话有些冒失和不妥,为了挽回自己的一点面子,说了伤害孩子的话。

先不说童宝的从来都不是一个小气的孩子,自己的玩具和零食平时都很乐于和大家分享,我和童爸也一直告诉他要善于分享。

就“棒棒糖”一事来说,孩子只是对自己刚刚得到的喜欢之物开心和满足,而此时却要让他立马与他人分享,这个要求还是挺残酷的,他不能接受,继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决定——“不行”,却得到了妈妈的不满和冷言语,如果不是童爸及时阻止,我会继续引导他与别人分享,这样的结果只是我想要的,却不是他自愿的。我会在同事面前驳回一点面子,但在无形中却伤害了孩子。

事后,童爸与我沟通这件事情,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一个成年人身上,刚买的新手机、新衣服、新鞋子,自己都还没有来得及用,就要和别人分享,想必也很难接受吧。只是在大人眼中,孩子手中的棒棒糖,十几块钱的零食而已,微不足道,可在孩子眼中,却和大人眼中的“新手机、新衣服、新鞋子”是一样美好而有价值的东西。

想想自己的童年,在当时那个传统教育思想还根深蒂固的年代,被大人强迫与其他人“分享”的情景也历历在目,内心的委屈和不情愿,从来不敢说出口,羞于说出口,因为一旦说了,就被冠以“没礼貌”、“小气”“不知道谦让”的标签,渐渐地,我们失去了说“不”的意识,甚至是能量。

能够拒绝别人是需要能量的,一股很强大的能量。

故事二:

童爸带童宝在小区玩耍,童宝在一个健身器材上玩的很开心,这时候来了一个比童宝大一些的男孩,要求童宝从器材上离开,因为他想玩一会儿,童宝还没玩尽兴,丝毫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对大男孩说:“我先来的,我还没玩够呢!”童爸站在一旁,没有插足孩子们之间的这场“小较量”,大男孩意识到靠嘴巴说没有什么用,上前去撕扯童宝(当然,并未发展到大打出手),童宝依然没有让开,大男孩作罢想要离开……

这时候童爸对童宝说:“童童,是你先来的,你还没有玩够,所以你不想离开,对吗?”

童宝点了点头:“嗯!”

童爸接着说:“但是小区里的健身器材是大家都可以用的,所以你可以和哥哥一起玩呀,两个人一起玩会更有意思呢!”

童宝迟疑了一会儿,转回头对大男孩说:“那我们一起玩吧。”

大男孩很高兴的接受了这个提议,俩小孩玩的不亦乐乎……

这就是“不打不相识”吧!

童爸在这件事情的上的处理,我觉得比较到位。

首先,他没有急于去插手孩子们之间的问题处理,给了童宝充分的信任和处理问题的自主空间;

其次,他肯定了童宝“我先来的,我不愿意让开”的想法,而不是盲目的去让他去分享,去谦让,尊重了童宝的决定和意愿,也让他明白“先来后到”的规则是没有错的,如果直接让孩子离开,孩子或许会觉得规则都是虚设的,可以不去遵守;

最后,以“大家都能用,而且更有趣”的善意诱惑,让童宝顺理成章接受了与他人“分享”的建议,为整件事情画上了漂亮的句号。

故事三:

记得看过一个关于“分享”的小故事。

小D到小A家里做客,对一件玩具爱不释手,离开时想带回自己家,而这件玩具也是小A非常喜欢的,小A妈妈没有强迫他一定要让出自己的玩具,而是征求他的意见,小A表示不想让小D带走,小A妈妈便告诉小D:“这件玩具是小A的,他非常喜欢,如果你带回家玩的话,小A会难过的,这样吧,阿姨再给你买一个一样的送给你,好吗?”小D没有接受,哭闹不止,小D妈妈变着脸色说:“不就一件玩具嘛,不要不要,回家!”结果,回家后便拉黑了小A妈妈,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状,让人汗颜!

这个故事,我为小A妈妈点赞,因为她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有充分的主动权和对自己物品的控制权,同时也会明白其他人的东西也要征得对方同意才可以用,如果不同意,不可以强求,让孩子在生活中有了“被拒绝”的思想准备和承受能力。

而小D妈妈,在遭到拒绝后,她觉得自己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产生负面情绪,处理方式粗暴甚至极端,这样的做法,让她不仅丢掉了面子,更输掉了自己的姿态和给孩子建立的格局。

占有欲形成的敏感期

3~4岁的孩子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从此开始,也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自我”形成的早期,一定是从占有可触摸的物开始。这是区分“我的”的自然方式。如何感觉“我”,当然从“我的东西”开始感觉,然后一步步建构从具体的“我的”,到意识的“我的”,到一个完全无形的自我……所以,占有的目的是获得物品背后的含义,不是占有物品本身。

而在这个时期,孩子想拥有的物品,获得太难,孩子就会忘记获得物品背后的东西,而把注意力放在了获得物本身上,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占有了,就成为了一种心理障碍。

另外,“独占效应”及“特殊待遇”在一些家庭中的出现,容易滋生孩子的“自私”心理。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总喜欢让孩子一个人吃;超市里看到好玩的,总是不计代价的给孩子买;经常给孩子开小灶,让他吃独食……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误的意识,只要自己想要,那些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别人不能碰甚至拥有,这种霸占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比如“故事三”里的小D,当有人破坏这种习惯时,孩子情绪不佳甚至哭闹,自然在所难免。

心理秩序的形成

3~4岁的孩子逐渐建立的了内心的心理秩序。这个阶段,有些孩子不但不允许别人随便动自己的东西,自己也不会去拿别人的东西,甚至在看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别人动的时候,也会出现情绪上波动,这就是孩子内在的秩序感,孩子喜欢遵守规则。

记得有一次童童姥爷带童宝过马路,没走斑马线,童童一脸正气的对姥爷说:“姥爷,我和你说过很多次了,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要遵守交通规则。”所以说,孩子心中既定的秩序感很强烈,也很固执。保持这份美德,将规则融入生命,这是文明社会的基础,也是成人后延续出的道德品质。它最终关系到孩子长大后的道德、文明素质、智能状态以及安全感。

一旦孩子构建了良好的秩序,就会自主地维护它。因为遵守了内在的秩序,对环境的秩序就变得确定和明晰起来。有了心智的秩序,使得儿童信任环境,维护环境,相信自己能和环境交流。

如果孩子的内在秩序以及外在环境的秩序被权威替代,就如“故事一”中,如果童爸没有及时阻止,我强制童宝“分享”他的棒棒糖,我就成为了这个“权威”,那么决定孩子内心的就是父母,如果不断累积,这种无秩序的环境会使孩子丧失安全感,最终,这种环境会培养和滋生出懂得丛林规则(屈服于强势力,欺软怕硬)的孩子,人格也会沦落。

给孩子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保证孩子得到均等发展的机会,受到平等对待。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孩子就容易发现生活的法则,在行为中形成自律。一旦度过这个阶段,他们就会对社会秩序高度敏感。

物权敏感期,给孩子一个清晰的界限。

《正面管教》中指出,学会分享是一种很难掌握的技能,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技能训练、大量的练习和大人的极大耐心。

3~4岁的孩子,渐渐进入物权敏感期,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给不给别人自己有决定权;拿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对方的同意。这是孩子交往的主要规则,作为父母,我们也要帮助孩子去建立并形成这样的秩序和界限。

5岁开始,孩子会开始喜欢喝他人分享物品,这是一种成长的规律,但在此之前,孩子的物品应归他自己所有,不能强迫他放弃自己的东西,同时,学会尊重他人的拒绝。

6岁开始,孩子才开始真正体会分享的乐趣,这时分享就变成了一种快乐和良好的品质。

强制孩子分享自己的东西,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想法:我的东西被强制分给了别人,我也可以强行得到别人的东西,分享变成了交换或是占有。

有的孩子正处于“我的”占有敏感期,他要靠拥有自己的东西将“我”与“他人”区分开来、如果强制这个时期的孩子分享他的东西,会给他造成巨大的恐惧感和危机感。

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分享?

很多时候,我们不敢让孩子自由地表达,不敢让孩子说出真实的心声,我们打着高大上的旗号谆谆善诱,要求甚至强迫孩子让出自己心爱的玩具。这样做,表面上看,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分享;潜意识里,不过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已。

孩子的权益受到了侵犯,内心刚刚建立起来的对外界的信任感被破坏;而且,物权意识也被模糊了,容易形成两种极端的交际方式:一是面对别人的不合理要求不敢拒绝,处处牺牲自己的利益去讨好别人;二是不尊重别人的物权,喜欢抢夺、侵占别人的物品,成为被讨厌的小霸王。

家长强迫孩子分享,除了出于面子,当然也有怕孩子自私自利、不利于以后融入集体的考虑。不过家长们不必多虑,一个被充分尊重过的孩子,会更容易度过物权敏感期这个阶段,到了集体生活中,他们往往也更有交际的分寸,很快就会摸索出利人利己的分享模式。

那么,父母需要做什么呢?

第一,避免标签效应。即使孩子不爱与人分享,也不要说孩子自私、小气之类的话。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受标签效应的负面影响。同时,要鼓励孩子与人分享。当孩子做出分享的行为时,父母要加以奖励,表扬孩子的大方、懂事。

第二,让孩子体验分享的乐趣。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小朋友多交往,多参加一些需要配合完成的活动或游戏,让孩子感受到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慢慢意识到,要想朋友多,必须对朋友友好,必须要大方。

第三,运用规则效应。从孩子懂事起,就给孩子制定一套规矩,比如,想玩小朋友的玩具,一定要记得先问行不行,小朋友答应了才能玩。如果小朋友不给,不能抢。人人都喜欢守规矩、懂礼貌的孩子。

第四、巧用交换法则。带孩子出去玩,可以让孩子多带几件玩具,如果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可以与小朋友交换。时间长了,孩子既会养成与小朋友分享的习惯,又能改变不给就抢的不良行为。  

结束语:

引导孩子积极与他人分享,充分尊重孩子分享与否的选择和决定,但同时,也要教导孩子去尊重和接受别人的拒绝分享,因为,不分享,不是一种错误。

分享,是个美好的修为,“授者”和“取者”双方都受益,才是分享的真正意义之所在。分享的前提是要懂得尊重,理解“取者”的需求与愿望;同时,尊重“授者”的意愿,感恩“授者”的乐于分享,也要接纳“授者”的不愿分享,从而心安理得、心情愉悦的去“取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175评论 5 46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674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151评论 0 32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597评论 1 26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505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7,969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45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1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227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1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14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28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12评论 3 30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1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48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28评论 2 34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772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