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按:听到太多高中语文老师质疑初中语文教学,初中语文老师质疑小学语文教学,看到太多语文老师没有课程意识,各学段割裂问题严重,为追求高分师生俱疲。欲借“初中语文老师看小学语文教学之弊”之议题,唤醒更多梦中人,在反思中成长!】
庆阳张丽萍:
今天,我想给大家讨论的话题是:初中语文老师看小学语文教学之弊。高中语文老师审视初中语文教学。
记得前天的讨论中,张建文老师提到:小初高彼此是割裂的,各自只是基于本学段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不是从学生生命发现角度,为下一学段的学习奠基。
运城国际张建文:
没有带过初中的高中老师很难理解初中老师的困难,初中老师对小学教学也如此。以前带高中时总是抱怨刚升高一的新生,学文言只知道背翻译,写作总去找范文。对初中的语文教学总体印象就一个字,死。
现在教初中,再回顾高中的教学,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浅。
庆阳张丽萍:
是的,我是初中语文老师,我也常常疑惑,小学六年,老师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汉字写不到工整,不会写完整的句子,学了那么多词语不会用。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映像就是,只会让学生写生字。
运城国际张建文:
无论死,还是浅,都是对学生生命的浪费。
射阳淮农潘元成:
我所见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多仍是作业抄课课通,理解抄课课通,考试背课课通。
庆阳张丽萍:
所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每个学段的老师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天津市南仓中学石海澜:
到小学初中真正地看看,实地考察,学习,我想才能更好评价语文体系,所以感觉课程太重要了。
山西定襄智静:
小学语文老师之所以加入中学语文深度研讨群,就是想要找到一种契合,找到小学教育的方向,真正能为一个人的完整成长服务。
庆阳张丽萍: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的不足。
我常常思考:为什么高中老师会说初中老师什么都没教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归结应该是前几位大师提出的对话能力,思辨能力,课程意识等。
事实是:我看到太多初中老师教文言文就是朗读翻译背诵,布置作业就是抄两本练习册,假期作业就是每个生字写三遍。
所以,不是高中语文老师质疑,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运城市实验凝卓:
窃以为:不论哪个学段,老师都是想让学生学好语文的,考出好成绩的,不过为什么会造成现在这种结果,可能是以下原因吧1.自身的学养及教育理念问题。2.应试教育的试题导向,老师们身不由己地将考试目标等同于教学目标;3.现行的考核评价机制,领导只看分数,全校全县全市的排名都是看分数,老师们就成了排名的奴隶。也造成了一些恶性竞争。
运城国际张建文:
然而我们怎么办呢?
运城岳晓蓉:
每个阶段的起始,学生都来了一次大调整,语文水平参差不齐,一个班60多个学生,怎样因材施教,怎样整体提升,困难重重。
运城国际曹晓丽: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追求分数,走入到狭窄的胡同里,造成大量的浪费。那些抄写字词的时间本来可以用在更广更博的课程上,但是我们舍不得用。因为我们心心念念只有分数。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还得自省:追逐分数也是老师最容易做的事,如果让我们自己去开发课程,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和动力呢?
张鹏:
不认同“经历过才有发言权”。人生受制于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桎梏,不能亲自经历的事远远多于能经历的事。然而人仍有可能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知识。
每个学段有每个学段的问题,都可批判。没有批判,就没有反思与对话了。
批判不是批评(其实批评也是中性词),不是简单的否定或肯定什么,而是深入事物内部,条分缕析,进行中允的评判。
禹州慧润阶梯张毛丽:
个人认为,我们不应该指责孩子在原有老师那里什么都没学,而应该想孩子到我这里我应该赋予他们什么,这才是反思的重点。
张鹏:
我中师毕业就教初中,其间教过几天小学,近十三年一直在高中。各有各的问题。我们能做的也许只能是羽戈的那句话:“大道不行,各尽本分。”
王欢:
原来小学初中高中教材本来就是割裂的,若说有衔接,也是若存若亡,若有若无的。
我还是部编教材出现后才提出来这个问题。当时给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七八年级孩子上完课后,越发感觉到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所以贯通小学,初中,高中,部编教材本就是最好的路径。这个命题也是刚开始。指责过去没必要。
张建文:
当时创建研究会的初衷之一就是打破壁垒,今年小学分会刚成立,有望实现交流,打通太难。@华岳王欢
王欢:
而且现在谈这个命题还为时稍早,因为高中部编教材还没投入使用。
张建文:
@华岳王欢 教材不解决问题。
@华岳王欢 很快就会被考试击碎。
张建文:
@运城国际 张建文 赞同。以高中为例,完全可以抛开教材,——如果不是有6分默写题话!考试才是王道。
王欢:
等部编教材出来后,建议大家都弄一整套,校勘新旧版本教材,自己动手,不要轻信那些对比的教辅。细细的体察新旧不同。
有没有用,校勘完后对教师来说进境应该很大。
我稍微校了一下三年级的头一篇,就发现在行文上一个避复的原则得到了贯彻。
鄙见以为贯通小、初、高,研究教材还是很好的路径。
张鹏:
校勘这个事儿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去做为好。一线老师有那个工夫,还不如静下心琢磨琢磨更迫切的问题,比如:文本解读问题、课堂建构问题、有效教学问题......
我女儿小学三年级,我翻看她的语文课本,发现一本书,除了几首古诗,基本没有啥经典文本。古今中外那么多伟大的童话、小说、神话、散文,教材编者眼都瞎了吗?偶尔有两篇大作家的作品(比如托尔斯泰的《七色花》,还有节选自亚米契斯《爱的教育》的一篇),也是改的索然寡味,编者“化神奇为腐朽”的能力确实了得啊!编者们修炼的都是“取其糟粕、弃其精华”神功吗?几乎每篇文章(除古诗),编者都要改动,原作如果不够好,何必选它?原作如果够好,又何必改它?连女儿都发现了这个问题,指着每篇课文题目的注释问我:“爸爸,你看!为啥每篇文章都是‘有改动'啊?”我都不知道咋回答她。
张建文:
经典太少,营养不良,老师再用功,也无法起死回生。
张鹏:
仅有的经典是几首古诗,但女儿也大多半懂不懂,我问老师没讲吗?说是讲了啊!怎么讲的呢?用现代汉语解释一下诗的意思,而已。然后就是让背诵。像李白《早发白帝城》、王安石《元日》、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等,她对诗意都不甚了了。
郭治锋:
这几天在浙江大学培训,浙大很推崇老校长竺可桢的一个说法 :“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吕叔湘先生早年也有个说法:我们在很多具体问题上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能够退一步在根本问题上重新思索一番”,往往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张丽萍老师做主持人提出的这个初中教师看小学教学之弊、高中教师看初中教学之弊的话题,其实触及行内一个亘古问题:语文教学效率太低。不论哪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少慢差费现象严重。为什么会这样?其中一个原因,是较多语文教师不大思考语文教学自身的问题,也就是竺可桢的“来做什么”及吕叔湘的“根本问题”。
语文教学自身的问题,最重要的有两个:1、语文是什么?2、语文教学做什么?这两个问题,《论语》第一句就回答了~~“学而时习之”,既“学”且“习”。“学”是获得知识,“习”是形成能力。作为工具的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用语文这个工具,也就是提高语文能力。可惜的是,至今的语文教学,较多课堂上老师都习惯于或满足于教课文所涉及的语文知识而缺少对学生思维及语言使用的训练,比如教小学语文,让学生把一个本来就会的字单写几十遍而不让拿学过的字去写父母及好朋友的名字,教中学语文,作家、文体知识讲了数十上百遍,却不教学生深入感受课文和仿照课文写作。于是,学生上了初中,老师感觉他们小学语文没学好;上了高中,老师认为他们初中没学好;上了大学,老师恼火他们高中没学好。
前些天南昌全国首届诗词教学大会,反响最好的可能要数陈琴的课和赵谦翔的课,因为陈老师的课上教了学生吟读,赵老师的课上教了学生仿写。
王欢:
@郭治锋 郭老师,我抛砖那天是准备说语文工具性问题的。越来越感觉语文学好了,确实有通天之能!羡慕的很哪!
郭治锋:
@华岳王欢 魏书生老师说“语文是人活着的工具”,福建陈日亮老师说“语文是人生日用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虽然社会有分工,但读写听说能力过硬的人永远是最受欢迎的大牛。
王欢:
@郭治锋 您说的极是!最近受委托给一个集团公司写了一个文案,真心实意的感谢平时上课所讲阅读理解跟平素治学养成的思路。我现在还是半吊子,等我有了大海,我一定把这能力向学生倾囊相授。
原来考试考不过学生,我总“机智”的说你多会儿见教练跑的过运动员?现在为自己这种文过饰非的卑鄙心态感到羞耻。你必须能,你必须很能,才有资格谈学生能,才有资格教学生更能。学生多好呀,一个一个鲜活的灵魂,我们再不进步,娃娃们可真被误了!!
所以,我现在不敢言教,治学之道,谋求进步一以贯之!!
三十多岁了才知道,教学教学,是自己教自己学。自己教学到一定地步,学生怎么也影响的进步了。
咱们现状就是以我昏昏使娃闷闷。
有愧呀!
郭治锋:
干老师的魅力,也就是读写听说。
知识的不断重复会让人厌倦,读写听说能力的精进没有尽头。
深度语文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与学生的深度对话,不论哪个学段的语文都会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好,也使不论哪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会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从而让下一段的教师满意。
干国祥:
关于语文12年课程,全人之美课程和深度语文给出了自己的道路,俺就暂时不说了。唯一的意见:就教材,无论你怎么叫,都是不可能的——越是低年级反而越不行。
低年级要多要广,高年级要深要透,但仅有教材都是不够的。
就中学教材而言,虽然研究性学习和审辨式思维可以利用一切教材,但教材本身的含金量和开放性,还是需要选择的——毕竟虽然都含金,但1%和50%毕竟差距太大。
自然,教师是关键,但是,教师的成长也需要课程支持——至少,糟糕的课程框架会窒息教师的发展。
全人之美课程框架本身不完美,但它极力促成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认为,最好的教材就是促成师生共同成为学习者、研究者,而不是教师置身事外的企图学生完成训练、获得成长。
江西南昌黄小庆:
确实,教师置身事外就无从对话,更不要奢望学生之间对话的生成。
干国祥:
目前语文教育整个系统的最大问题,就是分级评价——语文不能分,但评价却把语文割裂得体无完肤。
一年级的语文考试,有害于六年级、九年级、十二年级和一生的语文,同理,六年级的语文考试也不利于后面的语文及其考试。
教育不是一张张试卷可以替代的,语文也是——数学科学的替代性就要强得多。
但数学那也只剩下以算术为主体的部分,创造性丧失了。
语文,复制记忆部分也可以通过试卷训练,但是更多的语文,却在分级割裂的考试中丧失了。这也是许多有良心的语文教师采取几年素质一年考试的变通办法,戴着镣铐跳舞的原因。
三年一小系统改良是可能的!
六年就更完善了——十二年,几乎可以完美!
我当年从中学改革到了小学,从教材改革到了童书——许多人看不懂,甚至看不起,觉得我应该继续走中语理论和实践双专家道路——他们真不知我。
我所欲求者,改变教育病态,病在哪里改革到哪里,中学语文岂能独善其身?
这一走,三十年教育生涯的后十五年,就成了“小儿科”。直到去年(2018),终于托深度语文的福,又能回到中学语文的教研现场。
运城国际曹晓丽:
病态之下,没有哪个阶段的语文能够“独善其身”。语文人大概只能走出了呻吟的惯性,真正下定决心有所行动,才可能迎来语文的春天。
南明课程至少提供了一种尝试的可能。
张鹏:
我曾有一个偏颇的观点:真正要做教育,只能到小学去,甚至从幼儿园做起。
在高中越久,我越发盼望到小学去工作。我一个学生今夏在郑州办了个幼儿园,请我去管理,我几度欲行。
孩子越大,其认知方式、行为习惯、心理性情越趋稳定、固化乃至僵化,教育所能发挥的效能越有限。
我女儿小学三年级,每天晚上都有写不完的作业。以语文来说,抄写生字(要多少遍)、背诵课文、做成套试卷等,大多是无用功。我让她生字少写几遍,她担心老师批评,不同意,我只好帮她写。高中阶段的应试流毒向初中、小学反向侵害,小学也开始月考,并排名、评比。
当然,教育的问题,从来都不是教育的问题。社会有病,教育只是社会病体的一部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