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做笔记这件事情,我一项是认真且谨慎的。不论是逻辑的搭建、内容的记录还是最终的呈现,我都会花很多心思,也带入自己很多的思考。
有些伙伴很喜欢我的笔记,却也有些人在问我:为什么要如此认真的做笔记呢?如今电子产品这么发达,不仅可以用打字的方式,甚至还有同步录音的软件。纸笔系统的笔记呈现,是不是多此一举了呢?
的确,科技的发展为信息的收集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条件。然而,笔记从来都不仅仅为了收集信息而存在。理查德·布兰森曾说,不要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要把灵感转化为结合实际、可以实现的目标。由此可见,在做笔记的过程中,其实还包含了大脑积极主动的思考过程。
叔本华说:“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如何让所看所学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做笔记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那么,如何做出一份简洁明了、又能体现思考痕迹的笔记,就是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了。日本作家久恒启一的书籍《图形思考与表达的20堂课》,给出了方法——利用圆圈、箭头和关键词,就可以实现通过笔记高效沟通与问题解决。
久恒启一是宫城大学的教授。除了《图形思考与表达的20堂课》,他还著有《图形思考:依靠图形解决问题》、《图解德鲁克管理精粹》、《图形思考:事半功倍的工作窍门》等书。从这些书名就不难看出,久恒启一对于图解笔记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技巧的提升与呈现的美观,更注重笔记内在的逻辑、以及图解笔记在工作生活中的落地应用。这也恰恰证明了之前我们所提到的——笔记,不仅仅是记录而已,还包括了信息整合、思考归纳以及实际应用。
如果仅仅从笔记技巧的层面来说,两页图就能涵盖本书最主要的精华部分——
这两张图将圆圈、箭头与关键词最基础的核心要点全部展示。然而,如果你觉得看完这两张图就能够掌握全书的内容,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久恒启一之所以在图解笔记领域有所成就,绝不仅仅依靠技巧取胜,却在于理念。这本《图形思考与表达的20堂课》也是如此,除了技巧方面的深入浅出,更多的是对于笔记的态度、图解的细节处理与思考之间的关系。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随手记了很多思考笔记,不禁感慨:这可不仅仅是一本笔记类书籍,更是一本人生指南呀!
一、无计划不清晰,无复盘不成长
著名的效率管理专家,《吃掉那只青蛙》的作者博恩·崔西曾说:要达成伟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秘诀在于确定你的目标,然后开始干,采取行动,朝着目标前进。我们都知道目标的重要性,却常常被这个问题困扰:我什么都想学,哪个都不想放下,但时间和精力有限,该怎么办呢?在《图形思考与表达的20堂课》中,提到了关于笔记的聚焦——当你的笔记中有很多主题时,需要不断筛选再筛选,直到只剩下一个为止!如果有很多内容都很重要怎么办呢?也很容易,记多篇笔记就可以了。
这不恰好为目标的制定做了很好的诠释吗?我们需要筛选出最重要的一个,成为当前阶段的聚焦目标。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围绕这一个主题展开计划。如果有很多想完成怎么办呢?待到一项完成,再继续进行就可以了。
乔布斯曾说:“专注和简单一直是我的秘诀之一”。通过理解书中的理念,运用落地的方法,我们也可以拉近与这位创意天才的距离。
那么,确定了目标,是不是就大功告成了呢?并非如此。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回顾和复盘。在本书中提到,图解并不是重点,最终的目的应该聚焦在解决方案上。我们的复盘也是如此。其实,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为了成长和提升做准备的,不应该为了做而做。
复盘,最终的目的是帮助我们调整方向、汲取经验,以便更快更好地发展。比如时间管理,很多人做每日检视的时候,仅仅分析了时间的利用率如何,却忽略了究竟有多少是花在了与目标达成相关的事情上。这就是忽略了复盘的真正意义和目的。
聚焦目标,利用复盘调整和提升,才是最好的精进方式。
二、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其实是被你忽视的这些部分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展示了他如何为学生指导笔记的修改。在整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作者提供的修改思路,并不是整个大框架的重整方案,而是在一些很细节的地方,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
老子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其实,人与人之间拉开差距,并不因为智力的差异,也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更多是在于对细节的态度与处理。细节究竟有多重要呢?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事例:外商来一家制药厂考察合作,这时制药厂的厂长随意吐了一口痰,用脚使劲蹭了蹭。外商见状,马上打消了合作的念头,这家制药厂也就此失去了绝佳的发展机会。
商业如此,我们的人生是否也是如此呢?回顾过往,当我们抱怨幸运总是无法降临到自己身上时,或许我们忽略了,正是因为不注重细节,让我们错失了很多机会。如果能将一件小事、一个细节做到极致,或许我们就能较之前的自己有巨大进步,让生命绽放出更多的可能。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注重细节呢?其实作者在修改笔记的过程中,也给了我们启发:不断深入思考。没有完美的笔记,只有当下最适合自己的笔记。那么对于我们也是一样,不论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认真想一想,是否还能做到更好。要知道,任何时候,我们都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完美,随着阅历的增加、思维的提升,我们总会想到更好的办法提高做事效率、让结果更加符合期待。因此,对于细节的打磨不仅要认真,更要不断精进。
三、生活需要仪式感
本书中提到,对于笔记的整体布局,重要的内容要偏大,修饰的内容要缩小。这样能够保持整个页面的节奏感和呼吸感。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
生活并不只是工作和进步,还有享受和欢愉。如何在家庭和工作之间做个完美的平衡,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话题。就像一章乐谱,如果全部都是快节奏,会让人觉得慌乱;但如果都是慢调,却又显得沉闷。只有急缓交错,才能让人觉得高低起伏,甚是美妙。
如何调整生活的步伐呢?增加仪式感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式。所谓仪式感,就是不要对所有事情都习以为常,用心走心地准备一些迎接美好日子,就能够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
比如,每周给自己买一束鲜花,让家里时常充满着温馨而自然的芳香,整个人也会跟着喜悦起来;比如,每天写一小段心情日记,不管字迹是否隽秀,都是对过往的收藏与保存。像日本人吃饭之前,都要双手合十,说一句“我开动了!”,其实这就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会引起大家对食物的尊敬,也会让大家充满感恩之心。
其实,任何一本书的解读,都不应局限于内容提供的技能本身。回归到生活之中,我们都能找到可以借鉴的关键点。真正让知识为自己所用,真正将所学融入生活,才是读书的终极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