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这句民间谚语广泛流传于河北的河涧一带。相传是乾隆下江南之时,途径河涧,在尝过当地农妇做的驴肉火烧之后,大赞其味道鲜而不腻,可以和天上的龙肉媲美。
时光流转,驴肉火烧,也一直深受北方人的喜爱。
驴肉火烧用的驴肉多为野外放养的驴,年龄在三、四岁左右。不然老驴肉柴,小驴肉腥,再好的汤也卤不出好味道来。
夹驴肉的火烧,就是北方的脆皮烧饼。用小麦面粉和面,不用发酵,一个剂子一个饼,酥油起层,放入铁制的烤炉高温烤制,直至双面干脆。钳子夹出后,用刀在火烧的侧面开口,夹上切好的卤驴肉,再配上少许青椒丝和香菜末,酱红的肉里趁着鲜绿,光是看着就足够让人口内生津了。
每一家驴肉火烧店都有指定的人把刚杀好的驴肉送过来。店家接了肉,先是按照部位不同摆放成几堆,再用清水分别洗净。才按顺序把不同部位的肉,依次放入滚开的清水锅中去除血腥气,分别捞出后沥干水分再放入旁边的老汤锅中去卤煮。
卤驴肉讲究的是汤。曾经见过一家开了几十年的小店,不起眼的门面外面放了两个大大的卤肉锅,锅里的老汤常年不断火,保持温热,这叫“活汤”。
先是见店家弯腰在炉膛内添了几条木柴,不过几分钟锅中汤面渐渐浮起热气,这时候,驴肉的香味也慢慢四溢。待汤锅大滚了三次以后,店家瞅一眼火膛里的柴火已经烧成了半黑的碳。这时候,便闭上灶膛口,盖上汤锅盖子,把一锅肉焖在那里。两个小时以后,店家拿起一根布满油星的肉钩子,钩出一块驴肉来,放在凹了一个坑的案板上,等待着今天的头拨客人进店。
火烧里夹了驴肉,鼓鼓囔囔很是实惠。每次吃完我都感觉特别满足。
在河间,本地人总能在招牌林立的店面中,寻得一家自己最爱吃的。而外地来的客人,吃得满意总想讨个卤肉的配方。这是每家火烧店的立根之本,几十种香料配比不同,出来的卤驴肉滋味才会丰富多样。店家不好驳了客人的面子,便简单地说上几句。客人听出来自己问得不合时宜,只能把好吃的又说了一遍,主客尽欢的氛围荡在小店,很是热闹。
离开河北,在其他地方也有挂着河涧驴肉招牌的店,只是他们都用电炉来烤火烧、卤驴肉。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差别,但是一口下去,便能分出高低。电炉始终少了些木柴的烟火气,驴肉火烧失了醇厚的味道。
驴肉火烧的精髓,重在慢工出细活。那烧火的果木都是老树的枝丫,历经年久,烟火香气都沁在食物里,风韵别具一格。
只是,有时候离家在外,能吃一顿驴肉火烧,就当解了口馋,聊以慰藉浓浓的乡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