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完虹影的《好儿女花》,蓦然回首,想起和虹影也算老相识了。这么多年了,她依然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之一。
与虹影的初相识,是从很多年前读她的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开始。作品还原了一名重庆南岸贫民窟私生女的成长轨迹,她的童年记忆基本跟贫穷、饥饿和嫌弃等一众不美好的词汇紧密联系着。
今年上半年还读了她近年来的新作《罗马》,发现她的创作开始向电影倾斜。目前,《月光武士》已经上映,便是虹影根据自己作品改编并担任导演的电影。后续电影版《罗马》也有望上映。
演员蔡珩、导演虹影
我还对她早期的一部散文体短篇小说集记忆犹新,集子取名为《离别后,爱你不顾一切》,既有着诗歌般的敏锐洞察力,也藏着她对父亲去世的不舍。
只是有点遗憾,一直没有读过她早期出版的诗集。有些诗人写诗会写一辈子,虽然虹影最初也是因写诗而登上文坛,但从她之后的创作类型来看,她更享受在不同文体之间切换自如的畅快表达和无拘无束,如散文、小说等。因为女儿的出生,她甚至涉足童话创作。
1、《好儿女花》在虹影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准确来说,跟《饥饿的女儿》一样,《好儿女花》也属于虹影的早期作品。通读两部作品基本能了解虹影个人早年生活经历,她如何从重庆南岸的贫民窟女孩成长为靠写作谋生的作家。
《饥饿的女儿》更像是对自身所遭遇苦难的控诉,而到了《好儿女花》,母亲才是真正的受难者。透过母亲艰难的一生,虹影也试图跟以母亲为代表的一切苦难和解告别。所以到了《罗马》,重庆南岸贫民窟的梦魇碎片依然会有条不紊地出现,但是“私生女六妹”或者“母亲”都已不再是主角,每个故事本身就是主角。虹影选择用类似上帝般的俯视角度来叙述事件,并且有意识地消解和弱化了苦难残忍不堪的一面。而是透过书写苦难故事努力仰望美好,去挖掘苦难背后更丰富的内涵。去展现人在苦难下所做的抗争与努力,以此确定人存在的价值。
《好儿女花》也可以看作虹影创作生涯中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重要作品。因为对母亲一生的回顾,她更加懂得了苦难的价值,而母亲也正是用她一生的亲身实践来证明爱比恨更重要。母亲所给予的精神力量,也将继续源源不断地为虹影的创作提供补给。
2、“好儿女花”是什么花?
一开始,我对小说题目《好儿女花》充满了疑惑,不知为何会取这么个名字。以为是把“好儿”和“女花”拆开来理解,通过盘点六个子女与母亲相处的故事及细节,来还原母亲的一生。
其实“好儿女花”真的是一种花,在我们这边叫做指甲花,它又被叫作小桃红、凤仙花、金凤花。
直到读至“我”在丧礼结束后去拜访杨阿姨时,发现喜爱种植花草的她也种了好儿女花。杨阿姨当然是因为我的母亲喜爱此花自己才种植的,包含着对姐妹情深的纪念。
“我”也才想起母亲晚年在窗台也种植了一些好儿女花。由此,虹影以花喻母亲的用意也就显而易见了。这部小说确实是有为母亲立传的意思,虹影借母亲最爱的好女儿花来指代母亲,又何尝不是对母亲的纪念呢?
这种花最易生长,虽然看似卑微,但生命力极为旺盛。母亲的生前际遇也跟此花类似,遭遇泥泞,苦难深重,但依然热烈而美好。
3、为啥将《好儿女花》献给女儿?
小说扉页小字写着“献给女儿”,阅读过程中,我一度以为这里存在笔误,毕竟这部小说主角是母亲,“献给母亲”应该更合适吧!
直到接近尾声时,“我”吐露自己怀孕。在葬礼结束后拜访母亲挚友张阿姨时,她也看出来我怀孕了,她拥抱了我,劝我返程时选择动车。而且也恍悟母亲在去世前一个月时也已发现了我怀孕,但是她选择了不问,只是若无其事拿着红色的婴儿帽轻轻哼着歌。
在经历过两次流产之后,这一次“我”义无反顾决定把这个小生命生下来。
“我”还回顾了母亲当年怀我时的艰辛。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她多次落红,也不敢跟家里人讲。后来实在坚持不住了,就一个人乘坐江上的渡轮到市医院,请医生打了催产针生下了“我”,读来令人泪目。
在经历了母亲的死亡之后,想必使“我”对的生命理解和感悟都发生了变化。而新生命的来临,也是丧母之外的莫大收获和祝福。母亲对自己无私伟大的爱,也将毫无保留延续到自己给孩子的爱之中。生生不息,唯有爱永恒。
4、关于母亲“两大谜题”的破解
《好儿女花》以回老家参加母亲葬礼为时间轴,精心串联起以母亲生命历程为核心的家族历史。虽然是以“我”这个家族六妹为第一人物视角进行叙述的,只是真正的主角其实是母亲,关于母亲的“滥情”、“晚年生活幸福与否”两大谜题进行了深挖和破解,这次写作也是为与母亲和解吧!
对母亲的两大误解,是小说特意埋下的伏笔,也是困扰“我”的心事,其中也包含着“我”对自己骨子中叛离的追根溯源。
关于母亲“私德有亏”的谜题,是因为母亲生前确实有几段令人津津乐道的“情事”。
母亲第一任丈夫是袍子哥,她不堪家暴带着大姐逃跑,又嫁给来自宁波的船员,后来又生了“我”这个私生女。期间还流传着母亲有一个情人剪伯伯。剪伯伯的儿子也是母亲的干儿子,在母亲葬礼上,特意为母亲安排了众多寺庙和尚来念经,超度亡魂。
家中哥哥姐姐对母亲为这个家庭蒙羞一直耿耿于怀,某种程度上甚至把母亲视为家庭不幸的根源,而这种厌恶也间接转移到了我这个私生女身上。
最终在母亲葬礼后,张桂香阿姨为我解开了谜题。
父亲从船上坠落后,双目失明,做起了家庭妇男,母亲为了养家糊口辗转于各个工厂打工。母亲年轻时长得漂亮,又能干,很多人觊觎她。
剪伯伯和妈妈的关系其实跟兄妹无异,剪伯伯坐牢后,母亲去求派姓领导网开一面,付出的代价则是自愿送上门成为领导的猎物。所以在剪伯伯妻子去世时,她执意把幼儿托付给了母亲照顾。
至于我的生父,他确实是来找过我母亲,但母亲一律选择不见,因为她不忍心抛下养活我们这一大家子的重担,只是默默承受着!
可见母亲并非是以王眼镜为代表的邻居眼中的“坏女人”,而是一位勇敢扛起家庭重担且情深义重的母亲。
再来说关于母亲的另一个谜题,从总是跟母亲作对的王眼镜口中,我听闻母亲晚年会捡垃圾,“我”震惊不已!
因为“我”拼命写稿子,在金钱方面从来没有亏待过母亲或者照顾母亲的哥哥嫂嫂。后来通过与一记者朋友的通话,才还原了母亲晚年的生活,因为她曾亲自探望并采访过我的母亲。
母亲晚年的不幸,不仅仅是因为十万块存款被大姐偷走装修房子后痛心不已,而是人上了年纪,身体日渐衰弱,加之她早年经历的各种噩梦又常常来袭击她。她在精神方面无所依靠,一些怪异行为也加剧了和家人的矛盾,所以导致了她常常吃不饱饭,不得已才去江边捡垃圾。
这也不能完全说明母亲晚年不幸福,因为在母亲的不幸福里,也有我所施加的无形压力。
从张阿姨手中,我拿到了母亲收藏的我每次寄回的照片和关于我的每一篇新闻报道。其实母亲一直日夜牵挂着我的最新状况,包括我陷入版权官司、我和小姐姐共伺一夫、我在北京长期和丈夫分居等。以及她在去世前已经发现我怀孕了,只是母亲选择了沉默而已。
所以“我”作为造成母亲不幸的一个根源,也无法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哥哥、姐姐、嫂嫂们对母亲的伤害。
在母亲葬礼仪式结束后,有一个经典的场景描写,也预示着我们兄妹之间的误解矛盾被解开。
每个人复制一道父母的拿手好菜,大家在厨房相互协作,像是欢度佳节般一团和气。
每个人做的菜都很用心,也很可口,深得父母烹饪技艺的精髓。然后大家其乐融融吃饭,很多的恩怨也随着母亲的去世而终止,大家也似乎将一切的不愉快都已遗忘。这也几乎是整场嘈杂纷乱葬礼之外,唯一的团圆欢聚片段。
尘埃落地,许多事情已经随着母亲的去世而变得微不足道。
在这一瞬间,我想起我母亲在参加完外婆葬礼时说过的一句话:人死如灯灭!
而这苍茫悲凉的世界,又怎么可以没有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