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孟浩然,康有为,梁思成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可是大家可能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都取自儒家经典《孟子》一书。
孟浩然:取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2章: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康有为:取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第8章: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梁思成:取自《孟子离娄上》第12章:是故诚者,天之反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上面的例子从一个很小的角度说明,《孟子》一书对国人的影响很深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先来了解几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它们虽然只占书中七八十个成语的一小部分,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古今词意发生了较大变化。(成语所在原文片段另附)
一,君子远庖厨(倡导仁义)
为什么说君子要远庖厨呢,在这句话前头有两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成语。第一个是不忍见其死。第二个是不忍食其肉,这里有两个“不忍”,再往前句看,不忍就是“仁术”的意思,那什么是仁术呢?实际上就是每人内心深处所存的那份善良。所以这个成语表达的是君子想让厨房远离自己,因为他不忍心听到动物的哀死之声,惨死之状,这是一种善良之心。
那么,学了这个成语以后,我们就不要再以此为借口逃避家务劳动了。相反,明白了这句话,回家的第一件事儿就要做好家务,不要再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如此经典的堂皇理由了。
顺便说一句,关于劳动的意义和作用,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讲得最为充分,大家可以找来看看,对你的励志成长绝对有好处。
二、流连忘返(反对纵欲)
大家注意这个词语古今感情色彩是有较大变化的。其本意是指统治者放纵自己的私欲。而现在的意思则是因喜欢美好的事物而不愿意离开。在古文中,流连荒亡是四个词,特别流连这个词,流,水流向下一样不知停止。连,逆流而上不懂迷途知返。前者是顺坡下驴,沉迷不知归路。后者是顶风作案,不作死就不会死。
总之,流连忘返是个感情色彩十分鲜明的词语,表达了孟子强烈的批判精神,这也是现代社会知识分子宝贵的精神品质。
三、出尔反尔(民贵君轻)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乎相当于从,这个词指君臣上下关系,意思是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往好了说是回报和感恩,往坏了说是报复和回击。北宋范仲淹曾在《窦谏议录》里面说: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在《孟子》一书中,作为君王,老百姓受苦受难时,府库充实却不救济,有关领导和部门也不上报实情。那么你君王大臣倒霉的时候,也别怨恨老百姓不来挽救国家,视大臣之死而不顾。如今这个词语的意思变化了,意思是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令人无所适从。常含有贬义。
四、事半功倍(施行仁政)
事半功倍这个成语是孟子阐述君王行仁政恰当其时,会取得明显的治国理政的功效。字面上的意思是说,花上古人
,比如说尧舜禹文王和周公这些人一半儿的力气,就能得到双倍的效果。但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古”这个字。有若(孔子的弟子)没说是事半之人,功必倍之。也就是说,你在做大事的时候,效仿学习的人很重要,一定得是古人、古圣人、古贤人,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是一般人甚至坏人,那不仅不能事半功倍,很可能会是事倍功半。
五、出类拔萃(私淑孔子)
出类拔萃这个并列式成语,严格来说,不是出自孟子之口,而是出自孔子的弟子有若。据说因为他长的酷似孔子,圣人死后,被那众位弟子推为老师。看来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学问品德也不差。这个成语本意是有若高度评价孔子的话,说孔子远超出其同类群体,并且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从来没有过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这句话真是足够强大!如今这个成语的意思扩大并且泛化了,可以形容任何一个领域的领军人物的品德和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另外,在《孟子万章章句下》第1章里面还有一句话,也是孟子高调盛赞孔子的,可以作为“出类拔萃”的一个补充说明: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六、舍我其谁(担当精神)
要注意舍我其谁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感情。结合上下文,可以理解成表现孟子的高度自信,如果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那么除了我还有谁呢!第二种,结合时代背景和孟子实际处境,表现的是孟子内心的孤独寂寞。因为生逢乱世,奔走呼号,为民请命的除了他,再也没有别人了,颇有些孤军奋战,荷戟彷徨的感叹。第三种,如果把这段话跟《孟子》一书的最后一章结合起来看,这句话除了自信还有含蓄的半遮半掩的自夸。意思是,我实在不好意思明说,其实我就是五百年才有的那个圣人!从这三个角度理解,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就比较全面了。
另外,在《孟子万章章句上》第7章里有一句话可以作为“舍我其谁”的最好注解: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大家可以对照着加以体会。
七、为富不仁(揭示现实)
为富不仁这个成语,首先要注意两点,第一,这不是孟子原话,而是阳虎说的。第二,客观地说,这句话从哲学层面和现实情况来看,说得都过于片面和绝对化,其实在实际中完全可以做到为富为仁,且富且仁。这个词语中的“为”有两个解释,一是为了。二是成为。这个词语大意是统治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或是富人唯利是图,不顾他人死活。
另外,说一句题外话,阳虎是春秋时期一个传奇人物,他是一个奇才,一个鬼才,更是一个乱世魔王。因为他多次得罪孔子,所以后代名声不太好。感兴趣的可以课后找来他的材料看看。
八、言必信,行必果(权变思想)
我们平时常说言必行,行必果,以此表达自己的诚信和执行力。但是这里孟子说的是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他强调的是一个人言行的变通性和灵活性,说了是否要去做,做了是否必须追求结果,要看形势发展,要看事物变化,要把握一个“仁义”的准则。仁义的就言必行行必果,不符合道德仁义的,言必行行必果反而是有害无益。
类似的观点,孔子也表达过。孔子曾对弟子子贡说“言必行,行必果,硁硁(音坑)然小人哉。”“硁硁”在这句话中是固执己见的意思,这句话整体的意思就是:“言必信行必果”这样的人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并不可取。教育我们不要让现实中的条条框框束缚,为人做事不能墨守成规。
九、左右逢源(学习境界)
左右逢源这个成语,在《孟子》一书里“源”就写作“原”。它最初纯粹是形容做学问高层次境界的一个词语。要达到左右逢源,孟子说有几个前提条件,一是以道,即方法要对。二是自得,即自觉主动,学而时习之。三是资之深,即注重深厚的知识积累。有了这三条,左右逢源就水到渠成了。后来,这个成语可做中性词,比喻做事得心应手,做事非常顺利。还可做贬义词,形容为人办事圆滑老到精明。词意有所泛化和扩大。词语感情色彩也有变化。
十、自怨自艾(个人完善)
自怨自艾这个成语,在《孟子》一书中是特指太甲这个人。自我悔恨,然后自我改正。后来这个词在演变过程中意思有所缩小,感情也由褒义变成贬义,只有自怨的意思,而没有自艾的含义。给人一种顾影自怜的单一感觉。
(1—5详讲,6—10略讲)
小结:
孟子一书是经典,历久弥新两千年。
成语典故蕴内涵,世世代代口相传。
不忍之心有所现,流连荒亡迷当返。
出尔反尔最难堪,出类拔萃为美谈。
事半功倍莫畏难,舍我其谁做模范。
为富且仁民期盼,灵活变通行胜言。
自怨自艾求完善,深造自得喜逢源。
珠玉点缀语精湛,亚圣光芒史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