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己说,我可以试试从我是如何看待写作的角度展开,也许就明白了我为什么走到了现在。
为什么?我以前好像也这样问过自己。写作梦的是从何时开始在我心里萌芽?
我想应该是高中的时候吧。
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没有见过多面世界,但杂志打开了我对未来的向往。因为爱看杂志,我爱上了看书。学会了暂时从书中去了解我不知道的世界。
我是个比较喜欢摘抄的人,尤其喜欢我觉得一针见血又很触动人的句子。当然它现在被叫做金句。那时的我笔记本上,都是一些名言名句。并且每天早读我就喜欢把它们翻出来,自己细细品读。久而久之这些别人口中的话,好像就成为了我自己的东西。
和朋友聊天我会时不时冒出几句,写作文我会巧妙的用上几句。不知不觉中,作文在全班念了几次,慢慢地,就被扣上了“小才女”的名号。好像似乎还是个懂得挺多道理的菇凉。
路没有走过多少,经历也很浅薄,却好像看透了生活。现在想来,我认为那是的自己其实就是在装深沉。但我必须承认,因为受到了认可,我有了自己倾诉的基地,也有了可以挂在嘴边的爱好。
每个人好像都需要从别人的身上找到存在感。我也不例外,因为受到了鼓励,我仿佛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于别人而言的价值。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隐约知道,写作也许会是一辈子的陪伴。18岁的那年,我写下了人生第一个计划。关于未来的计划,有朝一日出书一本,被写在首段。
人是很奇怪的,只要一个想法一直在心里念着,慢慢地它就会促使自己展开行动。
上大学以后,写一本书的梦想仍然一直在心底。也因此我加了些社群,关注了些公众号,各种网络途径去接触写作。也自己尝试着去写写心得,写写新文稿,写写游记。
但我似乎并没有着急,也没有想过把写作变成职业或者副业。公众号最火的时候,我也没有申请,我以前觉得这是因为我知道自己能力不够,所以不着急,慢慢来。
不过现在想想,可能就是因为当初的自己并没有真正的想明白写作于我而言的意义。所以付诸行动的时候只是蜻蜓点水。
怀左学长的书屋,我是大三才加入的。记得加入后不久,我便给学长发了一段长长的话,其中一句话大意是,学长,我想写一本书。这是我的梦想。
学长当天就给我打了个电话,给我聊了聊写一本书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我猜想学长那时可能也会想,这个小女孩或许有点意想天开,毕竟没有任何行动,说出这个想法确实也挺可笑的。
但也是从那时起,我知道我还差的远。
可能也是这个原因,所以我很急切的想要在书屋里抓住点什么,想要加入写作训练营开始锻炼自己的能力。
不过,后来因为考研,学习写作变被搁置了下来。但也是因为考研,我好像又很坚定了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写一本书的梦想。
以前我总是很着急,着急证明,用写作变现来证明。但是现在我反而不着急了,因为我知道我不是差,是练得太少。阅历还不够,写出的东西少有灵魂。
此刻的我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多听多看多思考。我想总有一天,我心底的那颗种子,一定会发芽。
写作对我来说,不是吃饭的工具,也不是谋生的手段。如果非要问我它是啥,那我只能说,也许是信仰的载体吧。
心里想着一些东西,就有了一定的支柱。无论面对什么,都可以打开自己的秘密基地,写写东西,寻找力量。
我一直觉得文字很美,但我知道,除了美他还有力量。而我正在寻找的路上。也许需要很久,也许感觉到了,也不多久。
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写过的文字都算数。我相信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