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写了一套书,《明朝那些事儿》,几经周折,终于看完了,同时我感觉失恋了,那种看完书后的空虚感,难解,于是二次阅读,抒些情义,与君共享。
——开国——
一、明太祖——朱元璋
乱世造就英雄,英雄书写传奇;
明太祖朱元璋,天不悯其命乎;
朝廷不解其难,惟乱世奔命矣;
求一广厦安身,幸得志士名将;
成就千古传奇,书写明朝篇章。
路途艰险,陈张二人,威立两侧,巍巍数年,平定中原,重八本命艰苦,幸有良将相扶,徐达,常遇春,傅友徳,李文忠,蓝玉等,悉数登场,助朱帅开疆拓土,创建大明新王朝。
江山难得,更难守,风雨里腥血飘荡,万千将士鲜血未凝,国土难以守护,国家的复兴,家族的延续耗尽了太祖后半生心血。
书中有言,灼灼其辞:
黄觉寺里,明月相伴,孤灯一盏;
濠州城中,谨小慎微,奋发图强;
鄱阳湖畔,碧波千里,火光冲天!
茫茫大漠,金戈铁马,剑舞黄沙!
开创帝国,保世宏规,光耀后代!
二、建文帝——朱允炆
小儿不幸帝王家,其父朱标无帝命;
恰逢父逝祖衰季,便易太子轻帝位;
无奈叔伯守国土,无权惊悸恐生变;
帝位不稳急削蕃,惹怒燕王朱棣者;
奔波追逐千万里,帝位终让他人享。
三、明成祖——朱棣
虽有不甘藩王位,但未造反预谋意;
皇帝侄儿防范强,无奈装疯求活命;
怎奈道衍辨形势,谋逆靖难之役始;
途中虽遇强敌抗,喜得苍天多相助;
死里逃生不惧战,踏破铁鞋得帝位。
朱允炆的皇帝当得不畅,皇叔们拥兵自重,对帝位虎视眈眈,不削藩不足以安稳朝局,建文帝削蕃之策,迫使燕王朱棣开启靖难之役,帝王之家果然悲凉。
两军对垒,始于命,至于命乎,名将辈出,文臣志士也傲骨,忠魂千里护国都。
——国盛——
一、永乐年间
永乐大帝的执政比他的夺位还精彩,没有想到一位猛将也是一位明君,没看过《永乐大典》,但是文中描述却让人有赏鉴之欲,千古读书人的荣誉就是参与一部史集典故的编纂,所以解缙等人是伟大的,促进这一事件的朱棣是伟大的,后世能看到这些书籍真是幸运的;朱棣远见卓识,虽然动机不纯,但是他任命郑和七下西洋,确实是一壮举,联想到当年多国朝圣的景象,也能对大明王朝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
朱棣是个好皇帝,戎马一生献江山,我觉得他的死亡是伟大的,生于战火,死于征途,一生为家国,敬佩。
永乐年间,大明王朝表现了它一个泱泱大国的气度,国盛方可民强,民强才有国富,一切产业欣欣向荣。永乐大帝也体现了一个君王的不凡:内可庙堂怼言官,外可大漠扫强夷。
二、仁宣盛世
没想到狠辣干练的朱元璋和朱棣的后代,大多都是仁厚之辈,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的仁宣盛世,得益于老祖宗留下的丰厚遗产,也让明朝极盛一时。
但是不得不说,朱瞻基推行出来的特务机构和宦官体系,真的影响了明朝后期的发展。特别朱祁镇登基后,王振这样的宦官竟用谗言让国家临难,土木堡之战,多少人尸骨未寒,幸好有于谦,不然大明江山危矣。
——初见衰向——
一、明英宗——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
朱祁镇此人,性格真诚,为人善良,一生历经磨难,两次当上皇帝却又两次成为囚徒,甚为奇也。但他还是最幸福的,毕竟皇帝之事已然艰辛,但他居然有真诚的朋友和故剑情深的钱皇后,不说皇上这种高危职业,一般人也难得由他这样的情感收获。
至于朱祁钰,为了皇位失了兄弟,但在死前也能畅然释怀于权于情,也算是有所善终了。
大明王朝兴衰舞台上各色人员也开始粉墨登场,无论文官武官,在极盛时代,总会有人坚持正义,勇敢为国,流芳百世;但也有一些人,心灵腐朽,偏激行事,损人害国,遗臭万年,未可知其所思也!
明朝是一个崇尚学历的朝代,虽有固化,但也有于谦,“三杨”这样不迂腐固执的读书人,并非都如《儒林外史》那样,知识份子都是被八股科举给毒害了,还有很多人将所学所思用于百姓民生之上。
二、明英宗——朱见深
朱祁镇过的不好,他的儿子就更惨了,明英宗朱见深,跟着他爹的升迁囚禁,他的生活也是历经坎坷,于是他软弱的特性就显现出来了,虽然人不坏,但是却亲佞臣,尤其还专宠万娘娘,让大明朝的腐朽从内滋生。
三、明孝宗——朱祐樘
神奇的事,懦弱无能的朱见深有个好儿子朱祐樘,一句评价,他是个好人也是个好皇帝,任贤而用,刚正不阿,能平反于谦冤案,特赦方孝儒等一代忠臣,不得不说,他是个伟大的人,被历史嘉奖的人。
四、明武宗——朱厚照
但是朱祐樘却有一个荒唐荒度的儿子,明武宗朱厚照,典型纨绔子弟,天天都在玩,建豹房,喜有夫之妇,简直骇人听闻,不管朝政,又宦官职权,江山社稷为什么会有这些害群之马,国之悲哀。
——江山代有人才出——
一、于谦,王守仁
历史总是一幕一幕更迭着变化着,盛世有佞臣,乱世也有忠臣,这些人在历史的风波里,成为历史演变的催化剂。
有无能的君主就有无耻的官员,但是也有昭昭忠心的贤臣,于谦以一己之力,让大家众志成城保护北京,是个伟大的人,而且清廉又正直,在那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挽救明朝于危难之中。
千古圣贤王守仁的出现,才是这个时代最璀璨的历史,有个性有特点,生于官家,却不免于官家,崇尚自由,有思想有深度,现今不觉,但在王守仁那个时代,他真真就是离经叛道的少年郎,但是他也能一直坚持,虽然仕途坎坷,但是却能参悟大道,也能做到真的知行合一,真为圣贤也。也为后世留下璀璨的文化瑰宝。
二、党争为盛,人才蛰伏
明世宗朱厚熜,也就是嘉靖帝,他在位的那一时期,由于皇帝权术的制衡,厚黑学在那时代也被参悟颇深。
嘉靖这一阶段,严党专政,严嵩自私且奸佞,不为民不为社稷,陷害忠良,逼走夏言,直接导致杨继盛和沈煉的死亡,以及王世贞悲剧,只能说,严嵩称霸内阁,无所作为,权侵朝野,大明朝的悲剧阿。
但除了严党,有一群人为国为民蛰伏起来,虽然隐忍不发,但一直在养精蓄锐,准备将严党处之,最是激愤,徐阶,高拱,唐顺之,邹应龙等,都在默默抵抗着严党,看着他们的奋斗,孤军难战,相当坚韧。
三、抗倭名将
在那一段时期,江浙一带水盗横行,日寇丛生。于是涌现了一批能人战士,胡宗宪,为自已的一腔抗倭梦想不惜背负骂名,依靠严党扶持,坚持自己得抗倭大业,虽有才,但却不够正,但这也是当时的政治环境使然;还有一生都莫名其妙的俞大猷,多耿直,骁勇善战一代名将,居然总碰到无解之事,上苍作弄;戚继光就不说了,著名抗倭名将,按书里描述,委实令人佩服,有些人的军事之才真的是天生的。
四、杨慎、徐渭
嘉靖时期真是能人辈出,除了朝堂之上名臣将士外,不得不说,文学大家也很多,杨慎虽然喜欢折腾皇帝,也比较冲动,但在其流放川蜀边境时,也能悠然自得,留下个千古名篇,也算对得起天才之名,还有就是徐渭,虽然不是个应试教育的人才,但是可谓诗书话赋样样精通,尤其还会兵法,在方寸之地领悟兵法,居然不是纸上谈兵,对此,我们只有欣佩,毕竟天才是不世出的,一个朝代难有一个。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明朝外受日寇截流,内受到党争摧残,已不胜当初辉煌,但是还是在勉励支撑着。
一、张居正
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太稚嫩,在张居正的带领下,明朝又小小的繁荣了一番,他在不触及原则的情况下,实行了改革,一条鞭法和考成法为老百姓做了实事,确当是一代名臣,但是那时明朝朝堂混乱,在几经洗涤以后,朝廷已然溃烂与芯,在没有彻底的更新前,它都是飘摇欲坠的,这也预示了明朝即将崩塌的情境。
二、海瑞
一代大清官海瑞,我之前看过《于成龙》的传记。我就一句话,清官都是相似的。不过于先生比海瑞更幸运,遇到的是一代明君康熙大帝,而且康熙时期朝廷是首重廉吏。两人身处不同政治环境的,海瑞大人更任性也更愤青,敢说敢做,还以身作则,为民好官。
三、抗倭
从嘉靖到万历年间,明王朝一直在抗倭,日本这国家,最是厚颜无耻,幸得大明人才济济,李如松,麻贵,还有朝鲜的英雄李舜臣等,在这七年抗倭事件中贡献良多。
引用万历皇帝的话: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气数已尽——
一、内忧外患
内忧:魏忠贤,便是大明残喘的侩子手,东林党的书生意气,那么多重义之文人,世间罕见,为家为国为百姓,一心道统,正义心间,令人钦佩,却都不抵魏忠贤的无耻陷害。
即使再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杨涟,依然抗不过魏小人的陷害,魏忠贤的阉党,与明朝之前所有的祸害太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是一点道义不留,真所谓明朝最黑暗之阶段。
外患:努尔哈赤一直骚扰辽东,明朝不作为,眼见其民族强盛,这也加速了明朝的覆灭。国有难,小人作祟,将才难出,国之殇。
二、全面爆发的败絮
历史总是残酷的,崇祯皇帝已经很辛苦了,没有享受,只有劳碌,却依然不能挽救大明王朝于危难之中。呜呼哀哉。
这一时期,后金背后捅刀,遇天灾大旱,人民无法生存,民兵四起,简直内忧外患,但即是如此,皇帝大人也没有放弃,铁血将士也没有放弃,大家依然顾家守国,只是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国库赤字,民不聊生,四处灾荒,庙堂之内还有浑人言架,不知为国分忧,但是幸得还有一批猛人陈奇瑜,卢象升,洪承畴等在世,为国家挣得几年寿命的。但是,强大的人民起义人员,李自成,张献忠,还有一大群起义领袖,天天就折腾这大明山河,加速了明王朝的覆灭。
——更迭——
这个朝代结束了,就像朱重八开创大明王朝一样,始于叛乱,终于叛乱,但是崇祯皇帝并不是一个不作为的君主,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就是一心想延续老祖宗的千秋大业,只奈何,无天时,无地利,无人和,天要亡你,无需有缘。
但是历史就是通过这样残酷的竞争才得以更迭,虽然悲伤,但也得看的开来,既要对忠君爱国的人士以敬佩,也要对残酷命运的到来坦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