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冯导还是没让我看到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力量,充斥的是对弱者的冷漠和善良的嘲讽。
一、对弱者的冷漠
1,何小萍进团后受欺负没人替她说话,没人化解歧视。
何小萍穿林丁丁的军装照相,她身边一群漂亮脸蛋下面表现出的是一个个刻薄的灵魂;分队长看到要打起来了才出现,几句话后再无下文;政委老谋深算把何小萍架上了舞台然后一脚把她踹到了野战医院。
2.刘峰受屈无人帮助。
所有人都受到过刘峰的帮助,但没人帮助刘峰过难关,最后带着腰伤被派到伐木队,仅受气包何小萍去送行。
二、对善良的嘲讽
1.一直窝里窝囊的何小萍终于当英雄了,不说风光,起码能得到了被人平视的机会,却落得了精神病的下场。
2.好人刘峰,战斗英雄刘峰几乎沦落街头,一直处在经济窘迫当中。当郝淑雯数落儿子的变形金刚、抱怨陈灿忙着买地时,刘峰在为交不上罚款受挨打。
冯导和严歌苓的青春时代,是一个以集体意识代替个人意识的时代,当时代变化后,他们发现自己热衷的集体意志漠视了他们的存在,不属于自己应属的追求,他们开始返回自身寻求人生的意义,而此时他们已经步入中年,突如其来的市场经济即给他们带来了压力,也让他们有机会享受以前不敢奢望的物质生活。面对压力他们要选择丛林规则;丰厚的物质使他们承受幸福堕落的诱惑,但这些与他们成长期所受的教育和成长后认识到的人生意义相冲突。
冯导的冷漠和嘲讽是自我抛弃式的。当冯导一代从失去集体意识回到个人意识后,找不到一种被自己和他人认同的集体意识,仍处于个人世界当中,芳华的背后是孤独和失落,人与人之间是单独的、自私的个体,没有放心的依赖和安心的驻足。
人需要和他人、和社会的统一,否则就会孤独和焦虑,这是现代人产生失落感的根源,是始终困扰人类世界的永恒话题。
人与人之间的统一靠爱和信任。冯导和严歌苓想降下身段获得普通人的闲淡与真诚,甚至也希望他们和自己一样有好的生活条件,但又愤懑于自己曾与他们一起热血彭拜,出类拔萃的自己往往会在固定的标准下败给庸碌的俗人,这些精英人士就选择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你们做不好是因为你们笨,能力不够,如果我看到你们受委屈我会挺身相救。严歌苓所说“任何情感,任何美的东西都是带有一点哀愁的”,更像是富人对自己多余脂肪的抱怨,强者的抱怨永远是弱者的伤痛,他们所嫌弃的常常是弱者需要的。结尾处称刘峰和何小萍带着“普通人的知足”更像是得意者的戏谑,潜台词是“你们虽是好人但活得不如我”,没有让观众看到善的光芒和温暖,而是针扎的心痛。
社会为人服务才能实现人和社会的统一。人在强大的社会力量面前本来就是渺小和无力的,冯导一代又恰逢忽左忽右的社会大变革,他们内心深埋着对社会力量的恐惧和不信任。冯导的电影从个人孤芳自赏式的奋斗,到愚公式的挖煤山、执着地打官司,再到老炮留给中纪委的检举信,虽然不断地增强对社会、对政府的信任感,但更多表现的还是个人力量,看不到社会力量的主动出击。人自我实现的需要无法回避社会的认可,社会或政府有责任保证善良的人能够实现德福一致,这是社会正能量的目的。冯导一代都见到过劳动模范受爱戴,光荣退休戴红花的感人场面,肯定知道对普通善良小人物的普遍尊重远远超过评选十大人物的感染力。
作为艺术家发现了问题,应该给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毕竟在观众眼里作者和导演是远在他们之上的聪明人,他们的无解对普通人来讲会是死路一条。即便是悲剧,它的目的是解决悲剧,而不是制造悲剧。文艺作品要给人以希望,这与人类发展属性是一致的,观众需要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