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昨天有写日记,大概在1000字左右,但后来觉得太过私密了,完全是我内心独白,所以不情愿向别人展露自己的内心,最终没有发出来。
《欢乐颂2》最近实在太火了,像我这种不追剧不关注热点的人,也感受到了吃瓜群众对剧中情节的讨论的热烈程度,简直像冬天的寒风,无孔不入,所以引得我在周日也特意搜来看了起来。可惜平时不爱思考,没看出个所以然来,且各大公众号对欢乐颂进行360度挖掘,我似乎也写不出更多新意了。
此次引起轩然大波的是有关“处女”这个话题,蹭热点的公众号都持什么观点呢?大致分为这几种:
1.说服型,给男士看会更有意义,各方面举例说明看重那层膜的男人实在是太蠢了,没有任何意义。
2.将矛头指向自我奴役、自我贬低的女性,认为比直男癌更可怕的是,女性对这种观念的认可及捍卫。
3.尊重个人选择,直男癌请找“自身有处女情节”的女性,但女性请远离双标男人。
三个点我都同意,我比较想拿第三点拿出来说。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不同,造就每个人的世界观不同,直男癌之所以会有男权思维,那也是成长过程中受环境所影响,要改变他的世界观,除非穿越带他离开成长的环境,或者他亲身经历大痛大悟,否则很难有改变。有古谚“百闻不如一见”,可见人类往往更相信自己的亲身体验而不是听闻,因此说服只能改变一小部分人的观念(基本上就是那些没有主见的男士了),而不能改变大部分观念根深蒂固的直男。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有名言,“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公众号虽然抨击有“处女情结”的思想,指出这种做法的荒唐,但仍尊重“个人选择”。
但部分公众号提醒姑娘们,一定要睁大眼睛,远离双标男人。双标男人才是真的可怕,对别人苛刻,对自己无限放低要求,这不是观念问题,这有关他的本性——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本性,所有事情都必须他占据好处,如果他占据不到好处,就是别人的错。和这种双标男人结婚才是恶梦的开始。
我很喜欢的情感公众号说到,只要中国关于处女的讨论还存在,那我们就该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听起来似乎是气话,是一种死磕到底的任性。实际上,这种做法非常有效。
首先,大部分的适婚青年的择偶观会受当下择偶主流思想所影响,因此,当舆论环境抨击“处女情结”的想法时,适婚青年就不会把“没有性经历”当成重要的标准。
其次,我们改变不了根深蒂固的直男(及思想被奴役的女孩),但希望下一代孩子不要再受“处女情结思想”的熏陶,因此需要更多正确的“声音”去引导他们建立更健康的爱情观。
因此中国只要还存在关于“处女”的讨论,就应该值得天天讲。
今天和师姐在地铁上起了争执,我们就“爱情,到底要不要太理智”这个观点成为对立方。
之前师姐为情所困,我给她推荐了很喜欢的情感公众号。师姐看了以后,感觉那个公众号分析得太过现实,太容易让人对爱情持悲观态度,所以她决定不再看那些文章。
她认为爱情不应该太多顾虑,爱情讲究感觉的,爱就是爱了,哪有那么多计较。
但我认为爱情不过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并不神秘,男女交往过程中的所有表现,同样也是人类寻常的心理活动的结果,所以即使TA陷入热恋,一切行为并没有因为沾染了爱情而显得高尚,所以透过TA的行为去认识TA内心所想的,个人认为对自己利远远大于弊。
爱情的力量很伟大,能激发人的潜能,同时也能毁灭一个人。有些人看透渣人的本性,是通过自身的经历,付出青春、情感甚至身体的伤害,是拿血一样的代价换来的经验。
难道看人的本领一定要亲身经历才能获得吗?不一定。既然爱情是人类的心理活动之一,万变不离其宗,总有规律可言,学习它的规律就好。有学习的渠道,有避开这些坑的方法,为什么一定要自己亲身经历苦难,难道想自虐?
那些学习爱情规律的人能避开所有渣人吗?不一定能避开,因为爱情会让人失去理智,但我相信受伤害的机率一定会低于那些“因为害怕理智冲淡爱情滋味,而拒绝看清事实”的人。
你也许会摆出,那谁谁谁,也是傻呼呼的一个人,现在也嫁得挺好的,过得很幸福。
这是个概率问题。
古人云,傻人有傻福,这句话里有暗藏的含义:傻人运气好,找对了傻人,所以有傻福。那没找对傻人呢?可能就是悲剧了。再说了,当今这个社会遇到渣人的机率可比从前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