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什么年代,读书阶段都是令我们难以忘怀的阶段。或许是因为这个阶段很漫长,或许是因为这个阶段很辛苦,或许是因为这个阶段很迷茫,或许是因为很多经历和感悟让我们百感交集……
但我相信很多人在毕业那天,仍然有一种遗憾,即不知道自己漫长的读书生涯,自己的拼命努力,为的是什么?
而事实上,这个问题从我们进入学校,或者把子女送进学校的那天,我们开始了不断拷问:读书是为了什么?读书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从读书生涯中获得一种持续的生存能力?
实际上读书生涯,赋予我们的实在太多,多到我们没办法用一句话总结和形容。
但是,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鲁.福斯特给出了一个答案,她告诉了我们读书要学习的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做出判断和评估事实的能力。
其中,“明辨之”就是判断和评估事实的能力,即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是哈佛校长德鲁.福斯特认为最至关重要的能力。
明辨是非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呢?
哈佛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前任院长杰里米·诺尔斯(Jeremy Knowles)曾描述过他所认为的教育最重要目标,他说那就是确保毕业生能够辨别“有人在胡说八道”。
在我们的一生中,能清楚“有人在胡说八道”实在太重要了。这样我们不会人云亦云,被牵着鼻子走,也不会过于相信和依赖别人,更不会陷入上当受骗、助纣为虐、危害他人的漩涡。
能够明辨是非,着实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少挨了很多教训。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知识传播便捷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知识和新闻”,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真实的,我们必须进行判断和评估。
譬如这次新型肺炎疫情,涌现出很多不实的谣言、传言,如果我们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那就容易陷入绝望、哄抢等境地。
我们在明辨是非的过程中,首先看传播者的身份和来历;其次看论述依据和证据;第三是对比验证,与官方网站、权威媒体进行对照验证。这个过程就是明辨是非的过程,也是我们在受教育过程中可以获得的科学态度。
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地进行选择,我们选择的依据,就是明白此刻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德鲁.福斯特认为,你们提出的很多问题,学习解决的挑战,以及接受的新视角,都将是你们跟其他人进行互动的结果。
学校是关于知识和对真理的追寻,这意味着当你们开始学习,你们也被邀请成为这趟探索之旅的一员,在教室和实验室,在图书馆和博物馆,还有在除此之外的广阔天地里。
我们知道对知识的探索永无止境,所以我们必须对新的想法、新的观点以及犯错的可能性持开放态度。这要求我们在新事实面前虚心学习和自我成长的意愿。
我们明白这个世界更新换代很快,明白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所以我们要保持明辨是非的能力,必须不断学习。
多年以来,哈佛大学的教授经常给新生讲这个小故事:
奥斯勒是一位加拿大医生,他为了从忙碌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读书,规定自己在每晚睡觉之前必须读15分钟的书,不管忙到多晚,一概雷打不动。他天天读书,坚持了半个世纪,共读了8000多万字、1000多本书。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种血细胞。
格劳福特·格林瓦特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的总裁。他每天挤出一小时来研究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并用专门的设备给蜂鸟拍照。权威人士把他撰写的关于蜂鸟的书,称为自然历史丛书中的杰作。
哈佛教授用上面两个故事来解释哈佛图书馆墙上的一句名言: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地成功,它来自严格的自我管理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