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以前的北方乡村都会养狗,那时的犬只有两种功能,一为看家护院,守护财产安全;二为帮助打猎或者牧羊,起到辅助功能。这些犬几乎都是中华田园犬,也就是人们口中的土狗。垂耳(或折耳)、中等体型、花色不一是它们共有的特征。养犬的人家通常都是散养,最常见的一番景象就是大黄或是大黑慵懒地躺在门口,路人经过或是家里来客,它们必然大声吠叫向主人报警。夜里一有风吹草动,一狗叫则众狗叫,家家户户都会听得见犬吠声。
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夜吹遍神州,南来北往的人们把各国各地的新鲜事物带回了自己的家乡。北京狮子狗、哈巴狗(巴哥犬,西施犬及杂交小型折耳犬)、泰迪、德国牧羊犬等等都涌进了田园犬的家园。人总是对新鲜事物充满着渴望,于是乎,“洋狗”之风盛行,看到自己家的田园犬发情,都会牵到有名狗的人家让其交配,期望出一窝好的品种狗。这股风气刚开始还在兴盛,没几年,人们已经不用操心了。大街小巷的狗变得越来越小,毛越来越长,嘴越来越短平,自然,狗的体型越小就越能为勤俭节约的乡民们节省一笔开支。唯有一些场院、机关、林场还在养大型犬来看守财物,而这些凶猛的大狗大都是些德牧、狼青、苏联红之类,似乎在这个物质的社会再去养田园犬是有失身份的。
我从小就极其热爱养狗,特别是越大的狗越喜欢,总觉得越凶的狗越有面子。自小到大的经历让我对各个犬种都了如指掌,每到一个地方总会用心留意一下这个地方的狗。在青农的这两年,也曾对学校的流浪狗做过一次调研,让我小小惆怅的是,校园里同学们称为“土狗”的狗子们,其实只不过是串串犬的后代,血液里不知留着多少种犬的基因,他们不是土狗。
我也曾试图在省内寻找一些纯种的田园犬,我想,应该可以在经济落后的地区找到一些残存的不被其他犬种所扰乱的种群。17年的夏天,我去了菏泽的曹县地区做社会实践,在我心里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来这里看能不能找到曾经记忆中的的田园犬。在经历了将近十天的走访观察,在这片民风略有些彪悍的土地上,街头巷尾经常能见到各种大狗,可这些狗无外乎都是些德牧、狼青、苏联红之类的狼系犬,或者他们杂交出的带有它们明显特征的后代。在与当地老乡和同学的攀谈中,他们告诉我,这里的地面上并不那么安定,所以家家户户都选择养狼狗来看家护院,而这些狼狗也都是上面所提到的那些犬种。因为这些狼狗比田园犬更为凶悍,所以当地乡民大都选择养这些犬种来护卫。
有人曾对田园犬做了相对系统的研究,将其分为北方品系、两广品系、江浙品系(或称南方品系)。北方品系主要是东北、华北地区的田园犬的统称,其显著特点就是垂耳(折耳)、中等偏上体型,民间多称之为“笨狗”,现在几乎见不到了。南方品系是大家经常在网络中见到的长相和日本柴犬如出一辙的那种田园犬,其显著特征就是虎头猫脸,憨态可掬。两广品系多为身体瘦削的猎犬,如箭毛犬、广西土猎、沙皮犬等。前段时间朋友自驾游去了南方,给我发回一系列的田园犬照片,从这些照片和我所了解的资料中,南方品系的田园犬种群保持得相对较稳定,至少不像北方品系这般濒临消失。两广品系的几种猎犬则在狩猎爱好者追求良好性能的改造下加入了梗犬或是外来狩猎犬种的基因。尽管这些改良过的猎犬在本代或许能表现出极强的狩猎能力,可他们体内混合的基因在后代繁殖中又造成了混乱。
田园犬的祖先是东亚狼,其血统的优秀在于它既保留了东亚狼的优势,又躲过了西方人对犬类血统的祸害。西方白人有很强的“血统观”,众所周知,他们不仅重视人的血统,还重视狗的血统,一味地近亲繁殖只为追求犬的血统纯正。外国犬种易走失、爱得病、撒手丢、人尽可主、各种不能吃,退化的主要原因便是近亲繁殖。中国田园犬在这方面来看或许是幸运的。即便中国土狗有独立血统与优势,却依然没能得到FCI (世界畜犬联盟)的认证,也就意味着田园犬是不被正式组织认可的,加之现今社会的崇洋媚外,外国犬种逐渐取代、同化中国田园犬,中华田园犬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孙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