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和电商盛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公司喜欢做平台,认为平台才是发展的未来。
平台是众包行为,需要多方的支持才能盘活一个平台。对于以中间商为角色的电商平台,是用技术和广告将
用户吸引到平台上,通过商家在平台上达成的交易额进行抽成。如果抽成高了,商家就会离席;如果抽成少了,平台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技术维护、广告推广和用户服务。一手托两家的生意不是想做就能做成的,无论是淘宝还是拼多多也好,都在极力地限制商家绕过平台直接与用户交易。看似坐地收钱的好生意,实则在于打通信息流、构建交易场所。随着信息流越发透明,平台的生意会异常艰难,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商平台近几年呈现出疲态。
对于商家,在发展初期,可能平台的一个店就是商家所有用户和生计的来源。商家做的是生产卖货或者买进卖出生意,产生的差价用于平台交租、团队开支和自留利润。运营不当,广告超支或者亏卖,就会导致商家入不敷出;品牌起来后,平台只是商家的一个渠道,商家甚至可以同时推进线上线下渠道。商家经营的本质是生意,无论是第三方平台还是自建渠道,目的都是能否获得订单产生利润。
商城系统技术越发成熟,任何一个公司都可以通过免费或者很少的费用搭建自己的线上渠道。有些说是线上店,有些说是线上平台,可能他们自己也都很难说清其中的区别。以墨柚先生的个人见解,如果目的是赚差价利润,那就是线上店,商品多就是大店,商品少就是小店。早期的京东就是从一个线上小店做成了自营商品丰富的线上大店。随着用户日益增多和技术升级改造,京东开放生态,引入非自营商家,共享平台流量和用户,进一步丰富用户的商品选择,从而形成了“平台”。
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好好做店,多成单多赚钱;“达则兼济天下”,开放做平台,在自己赚钱的同时带着别人赚钱,顺便“雁过拔毛”。
大店的供应商不一定比小平台的入驻商家少,大店的商品数可能比小平台的商品数还多,还能多赚商品利润,比百分之几的平台提成高出不少。
商业的本质是赚钱。实则大可谦虚一些,诚实一点,做个挣钱的线上大店,总好过打肿脸充胖子,做个亏钱的小平台。
墨柚先生/2022年4月20日 写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