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章节归结了5位大家名人—莎士比亚、拉里·佩奇、巴菲特、司马迁和王晓峰的智慧之言和吴军博士的感悟。
在这边,我就说说我自己的感悟。
第一是:做事情,持之以恒。做自己懂的事情,不做不懂的事情,人可以成长,现在不懂,就不做,懂了或许就可以做。
也是说:术业有专攻,把应该要做的事情交给懂得的人去做,比如教育,家庭教育,孩子在家里要学的是什么?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那么就清楚了自己到底能不能,可以不可以做到,是不是需要利用外部资源?为父母者,到底要给孩子是什么?教育?陪伴?金钱?责任?
第二是:不要去赌明天的运气。做事情三思而后行。(不做空股票,不买杠杆)因为贪婪而经历不必要的失败,少犯错比多成功几次更重要。尝试用自己的的运气去赌孩子的明天,在孩子面前犯错犯多了,而且不去改正。赌的是孩子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里面去学习和改正?这个运气的成分有多高?
有句话,你的孩子你不会教育,那么等到成年后,社会会帮你教育。这个教育的结果是做父母、做孩子的是否否愿意,能够承受?不管愿不愿意,能不能,责任总是要有归属的。
第三是在史记,太史公开篇: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以教育为例:1因孩子的特长而行,2用利益来引导,3、填鸭式的教育引导,4、盯着教育,管住行为(人在心离),5与孩子对峙。
这一句很清楚的说出,什么叫顺势而为,什么是无为而治,这就是!不用去勉强自己盯着孩子,不用和孩子讲大道理,实实在在的在生活中运用孩子的优势,让孩子在自信心上提升,内心充满了希望和未来。孩子知道自己是谁!要做的是什么?孩子就不会迷茫,内心就有自驱力。这份知道就是教育最好的种子,会开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花朵,结出自己的果子。
然,绝大多数的父母会觉得孩子走的路需要规划,需要适应社会!是的,确实是需要适应社会。社会是不是以一种飞速的状态在发展?是不是每个做父母的都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教育是不是也进入一种飞速发展状态?没有最标准的答案,在每个人的心中的定义都不一样,在前面的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教育中最可怕的一件事就是,用上一辈的思想教育这一辈的人如何去迎接20年后的未来。
孩子眼中的社会,和作为父母眼中的社会是不一样的,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把我们人生中所反复经历后得出的感悟告诉他们,而不是用我们的想法去套在他们的身上成为他们的思想。
让孩子有自己的思考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的去面对社会。这样,无论我们是否还在他们的身边,我们都能够有信心去相信我们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明辨能力,有自己的竞争能力存活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