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长安
晨钟暮鼓,斑驳城墙
烽火高台,万里长廊
秦王兵俑,卫护东方
丝路无痕,大漠苍茫
雁塔拔起,经文回响
大明宫中,沙土飞扬
华清池水,碧波荡漾
芙蓉园内,荒草争长
碑文铭刻,功过难讲
山高路远,盛衰无常
爷爷喜欢历史,去过很多地方,从小就跟我讲各个朝代,爷爷也修家谱,找到了祖先居住的地方,我便也喜欢追溯每个地方的历史,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使得民俗风情都不一样,了解才会让人更能接纳包容彼此的不同,也许正是这种兼容并包的儒家思想让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屹立东方。还好用了“也许”这个词来对待儒家这一文化思想,回来后和西安朋友聊的时候又很受启发,讲到秦,我问超哥为什么在这多么朝代中,你唯独对秦情有独钟?
如果纵观历史来说,秦朝是华夏文明最早的统一国家,在几千年前的那时候没有谁有始皇帝的雄才和抱负,统一国家、文字、货币,用法“治”国而非历代的法制。正因为是第一个真正意义统一国家,所以没有借鉴,没有道路,更没有指导,在这种背景下,始皇帝作为开创者肯定要饱受非议和诟病,中国历史向来是下个朝代写前朝,周朝的史官还敢冒着被杀的危险如实记录,但后来真的少有客观真实了。去到陕西说到秦,其实我是有些惧怕的,在我的印象里秦兵是不怕死的,是好战的。可是我又有多少偏见呢?秦以法治国,其实兼容百家,为什么这么说,史书没有提到,可是汉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可是清清楚楚,那秦就不是单单以法治国了。始皇把战败的各国士大夫接到咸阳来共同治理国家,不仅说明他不残暴,而且确实是想做一番大事。这种开放性包容性正事之后历朝历代都效仿学习的模样,儒家是讲究阶级的,不能越级,法家是要定规矩的,天子与庶民同罪。放弃多样性,独尊儒,也并未让社会稳定,而恰恰遏制了社会进步的根本:物质与生产力!不夸张的说秦以前中华文明是走上坡路的,而秦以后真的是没有什么朝代企及这样的高度。现在还在追赶,因为接受了很多西方优秀的东西,再有我们文化中扎实的功底,在不断地追赶!只是曾经是世界第一。伟大的失败者不应该被某些汲汲营营者抹黑!
其实我们又都是歧视的,如果抛开贬义情感,这个词的意思就是选择对待,文人的傲气,因为觉得和白丁没有话题,但这种歧视是可以不带感情的,化作一种接纳一种承认。
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说过,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人不为己,xxxx,但有信仰有所爱,人又可以很崇高。看似矛盾,其实不然,我喜欢用中庸思想告诫自己不要非黑即白,虽然有断章取义之嫌,至少不至于不知为知。
如果修史可以令后人受益无穷,司马迁作史记就算说真话受酷刑也甘愿忍受。
如果杀敌可以让家人过得更好,秦人或者是革命先烈们就不觉得死亡很可怕。
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
以前见得少,每每写到这些观点或引言都无法理解,但现在走得渐多便愈发感觉道理真的是那个道理,只是见得多了,便都能联系得上了。
西北粗犷豪放,南方柔美细腻,刚柔并济为中华之魂。
秦风唐韵周文汉字,十三朝古都更有味道。
文明兴起的地方是千年的脉源,闪耀着华夏最璀璨的光芒。
去机场的路上,听司机师傅讲着自己的故事,更是深深地感受到了西北人的平常生活。师傅聊着平常的日子,和妻子的相爱和岳父的交往,儿子看着父母吵架在一旁笑着,岳父吊着旱烟袋气的跺脚出了门,吵起来的时候有什么,打一架就好了!第二天还是和和睦睦地经营着日子。西北人很粗,有什么关系,日子幸福才是真。一杯一杯的二锅头上了头,听着岳父讲着老故事一遍又一遍,日子平凡,却温暖在心。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看着电子屏播着我们当今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或是百年梦想,或是中华复兴。
细节如此丰富,信息如此之多的现在,让我们看到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即合理,记得我的高中物理老师曾经说过,现在报道着那么多社会黑暗的地方,可是为什么社会还在进步着,生活水平没有下降反倒在上升,历史细节我们并看不到,在万年尺度下人性自然几千年的变化能有多快,可是我们的学习能力,自制能力却没有上限,只要你能想到只要你肯相信。
本没有那么多规则,只是做的人多了,就这么定了,少数破坏规则的人逍遥法外让人不公,可是你曾否想过幸存者偏差和黑天鹅理论,能看到的黑暗都是万中有一,大多数不守规矩破坏大家幸福的人事都被消灭了。那年轻人要怎么选择,是继续抱怨那些不公那些阴暗还是去改变自己,朝着能达到的最好的日子奋斗。用自己的眼去看,用自己的耳去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会有看清的一刻,而我希望那一刻初心勿忘。
骄阳烈日,寒风朔雪,
大漠孤烟,明月长安,
四季更迭,日夜交替,
世世轮回,生生不息!
叮铃……
一声驼铃,千年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