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成人礼一冠礼
上节课我们选读了上古文化史的宝库周礼,初步了解了古人打官司的流程和制度。其实结婚 宴饮 祭祀朝聘等活动都有礼的制约。而这些制约是面向所有人的。只不过由于庶人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就只能礼不下庶人了。但是对于士这个贵族的最低等级,还是有相当多的规定的。比如士这个阶层中的男子要有名,到了20岁要行加冠礼,要赐字,表示他已经成人了。
这个加冠礼是个什么样的流程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初步了解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段文字是选自《仪礼·士冠礼》,这段文字讲了加冠要加三次冠,那我们看具体的流程。
《仪礼·士冠礼》始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gài尔景福。”
始加,就是最开始 第一遍。加是加冠。就把这个冠带在这个男子的头上。第一道冠加的是缁布冠,就是用这个黑布做成的冠,加了这样的冠,就表示男子可以去从事管理这样的工作。
祝,是通过卜筮求得一个给他加冠的嘉宾。甲骨文的祝,就是一个人跪在一个神主的旁边,张着口念念有词的样子。祝有祷的意思,这个人在念很吉祥的话,实际上是一套已经固定形成的这样的熟语,加冠的时候都要这样说。
那么令月,这个令也有人读为ling。这个令是好的意思善的意思。吉,吉祥。令月吉日就是好月好日。那么某年某月某日,这个月和日是怎么得来的呢?也是通过卜筮得来的。就是在加冠之前要筮日要筮宾。这个筮日就是用筮草来推算出加冠具体要在哪一天举行?筮宾就是用筮草来占卜出邀请哪个人来做这个孩子加冠的嘉宾。
在这个月在这一日始加元服。什么是元服呢?元的甲骨文很形象,一个人站在那里,然后上面一个很大的头,所以元就表示人头的意思。元服就是头上穿的衣服,实际就是帽子。我们古人称作冠称作冕。我们现在人叫做帽子就是元服。
要抛弃你小时候的那些行为习惯和想法。尔:第二人称,你。
顺,是敬慎。你以后要很谨慎的成就你的美德,开始做一个大人了。
寿考惟祺,这个是祝颂这个男子受冠者长寿。寿:长寿。考老也,老,考也。寿考都是长寿。祺是吉祥。又长寿又吉祥。
介尔景福。介通丐。介读gài。因为介和丐的音是古音相通的。有人说乞丐的丐不是讨求的意思吗?实际上这个丐在上古汉语里面也有给的意思。就是给你景福。景有大的意思,所以景福就是大福。
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寿胡福。”
再:在上古汉语里面主要是表示第二次,和我们现代汉语不一样。现代汉语表示重复,古代汉语表示第二次。所以有一而再再而三这样的说法。
第二次加冠加的皮弁,它是用鹿皮做的,有点像我们的瓜皮帽。像手合在一起一样。往一块儿拼合,然后再缝上。中间可能在缀上一些宝石。所以《诗经》说“会弁如星”,这个皮弁上面装饰的宝石看着特别的漂亮,这个皮弁实际上指一个武冠,表示这个人可以有兵权,可以掌管军队。
吉月令辰,这个是好月好时辰,穿上你的这个服装,就要敬慎你的这个仪态,要谨慎地修养你的品德。
眉寿,这个寿是什么寿呢?我们古人认为一个人的眉毛很长很白很亮,这样的人一般都长寿,所以就把它叫做眉寿。
《诗经·幽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就是喝了那个用糯米酿的酒,它对身体比较好,这样就有可能这个人很长寿,达到眉寿的状态。
眉寿万年。这个万年他实际上是一个祈福用语。我们知道每个人也不可能活万年,只不过他是个虚数,表示活得很长很长一段时间。
永就是长,长久地接受胡服。什么是胡服呢?《广雅·释诂》:胡,大也。所以胡服就是大福,也是景福,就是长久地接受很大的福气,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很好的祝颂的话,对受冠者说的。
三加,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
我们看这个三加,就是第三次加冠,第三次冠加的什么冠呢?要加爵弁。这个爵弁有点像我们后代戴的那个冕。
加这个冠它又有一个象征意义,象征这个男子他可以有祭祀权。那么又有什么祝词呢?
这一年很好,这一月很好。咸:都的意思,是一个表范围的副词。把你的这些服都加到你头上。不是说三个冠都摞到一块,实际上说这三个元服都加了一遍。
先加缁布冠 再加皮弁 再加爵弁,这就是咸加尔服。
在他加冠的时候还有人在旁观,都要学习观摩,也是一个见证。那么这是古代礼制的一个规定。包括结婚也是有这个讲究,就是兄弟姊妹亲族都要在现场,来见证这个隆重的时刻。
具:是一个表范围的副词,表示都。都在这里以成就厥德。厥:相当于其,以成其德。其:代指这个受冠的。把这个冠给你加上了,你的兄弟姐妹、亲族都在,就完成了你的加冠的这个事情。
黄:是指黄发,古人认为特别长寿的时候头发不是白的,而是发黄的。耇:可能有点像现代人说的这个老年斑。就是面色变得有点发灰暗,又有老年斑。古人注释说冻黎,就是那种颜色,有点儿老年斑的颜色,有老年人的那个特征。
无疆就是没有疆界,虽然他年纪大了,但是永远没有疆界,就是长寿。庆:接受上天的庆。我们现在说庆是庆贺的意思,在上古汉语这个庆最开始他是拿着礼品去祝贺别人,后来这个庆又引申出来有福泽的意思。
《易经·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就是你经常行善,一定会有余福,你福泽长存。
那么经过这三次加冠,这个冠礼最主要的步骤就完成了。授予他冠了,他就成人了。但是我们古人加冠还有一些手续。
礼辞曰:“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而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这个醴它是一晚上就酿成的酒,是一个糯米酿的甜酒。在喝这个酒的时候要祝辞:“甘甜的醴它非常醇厚,这个很美好的进献的物品它很芳香。”
荐:推荐。在上古汉语它是表示进献的物品。把这个物品进献给天神,进献给祖先,所以它又有敬献物品的意思。
拜受,就是要下拜。祭之,祭祀祖先。以定尔祥,来获得这个福泽。承受上天的休,这个休我们现在汉语说是休息。从甲骨文金文的字形来看,这个休就是人在树荫下休息。这个动词的意思,它有引申出来表示树荫,然后又引申出来表示尊贵的人来荫蔽卑贱的人,再引申出来就是给别人一种赏赐,引申出来一个福泽的意思。它像一根链条一样逐渐引申出来福泽。所以承天之休就是承天之福。寿考不忘,那就是一直到老都不忘。
醮辞曰:“旨酒即清,嘉荐亶时。始加元服,兄弟具来。孝友时格,永乃保之。”
醮:就是敬给别人酒,别人不用回敬的。那么敬这个酒的时候说什么呢?这个好喝的酒它很清澈。旨:美味。
说这个酒很清澈有什么特别含义呢?中国的酿酒术是逐渐发展的。在中国上古时代,它实际上主要是发酵酒,它不是蒸馏酒。这个发酵酒它要过滤才清澈。一般人酿的这个酒都有渣子。我们看诗人的诗里面说。
宋·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
那么浊酒和腊酒浑。都是说的这个酒没有经过过滤,它都是浑的。那么要对上天要对祖先,浑的就有点不敬,所以要进行过滤,才会变清澈。
在举行冠礼的时候,这个酒它是经过反复过滤的,表示对上天的尊敬,对祖先的尊敬。那么很美好的进献的物品,这个时候长的最好的动物,他都拿过来是正当其时。
孝友这是对父母对兄弟。对父母顺敬这叫做孝,对兄弟有爱是叫做友。时:通假字,通寔。实际上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是非的是,是一个结构助词。格:通假字,通双人旁一个各的通假字。格就是到。孝友时格,就是到达了孝和友的最高状态。这是对这个受冠者的一种祝愿。永乃保之,保有这样一个状态。
再醮曰:“旨酒既湑,嘉荐伊脯。乃申尔服,礼仪有序。祭此嘉爵,承天之祜。”
那么第二次醮,这个湑实际上还是清。湑:莤酒也。把那个肉干给贡献上来。把这个冠戴正。用这个爵敬献美酒给上天给祖先。爵最开始是象形字,描摹的是古代的一种酒器,下面是三只脚,上面的箭头形,表示从侧面看到的柱子的形象,后来慢慢变成我们现在这样的写法。承天之祜,这个祜也是福。
三醮,曰:“旨酒令芳,笾豆有楚。咸加尔服,肴升折俎。承天之庆,受福无疆。”
三醮,第三次再敬酒。这个笾和豆是古代的礼器,《尔雅》说:“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豋”
用木头做的叫做豆,用竹子做的叫做笾。
有楚什么意思啊?郑玄注:楚,陈列之貌。就是说笾和豆陈列在那里很整齐。有:它是个词头,可以放在形容词名词动词的前面。一般认为它没有具体的意思。把你的三个冠都加过了,这个美味佳肴都给端上来。
这个俎是什么呢?就是一个案板。
什么叫折俎呢?古代祭祀的时候要把这个动物进献上去。但是整头牛或者整只猪,上去的时候不好放,就把那个动物的肢体给肢解了,或者把它折一下,把它放在俎上面,这就叫折俎。把它放在上面,祭祀祖先。承天之庆,受福无疆,就是永远接受福泽这样的一个意思。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古人行加冠礼有多个步骤和程序。那么这么繁复,其实就是为了强调这个仪式感,让受冠者感受到这个浓重。因为加冠之后他就成人了,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了。从此以后正式场合他都要戴冠了,而且还要戴正。
在中国民间对成人还有另外一个解释,就是结婚。比如说某某成人了,意思就是说他结婚了。冠礼在现在民间已经看不到了,但是婚礼在民间还是相当隆重。那么两千年前的婚礼和现在的婚礼有什么不同?请看下一讲新媳妇见公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