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任重而道远。
鸡蛋不要放到同一个篮子里,理财也一样,理财结构越复杂,也就越安全。大致分类有:不动产、基金、股票、债券、黄金。。。很多很多。
不动产,嗯,暂时不考虑,因为买不起。黄金往往会受国际局势、黄金产量影响,波谲云诡,不易把握,理财总会讲,不要投资不熟悉的类别,总是没错的。
对一个“八十六”(上下班时间加一周上班天数)来说,基金因为不需要总去看,往往是投资股票和债券的门户(当然也有投资房地产黄金石油的基金这里不细说)。
我应该在公众号里说过一个共同基金常识,被动管理的基金业绩会超过80%的主动管理的基金,相关不展开了。
下面说说我投资的基金分类2016年的变化和2017前半年的投资总体策略。
起初投资:沪深300、中证500、恒生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国内纯债、海外债。股票类是每周都会投的,债券是有闲钱的时候投一些。
后来人民币持续贬值,导致券商海外投资额度告罄,纳斯达克指数已经没有投资渠道了,去掉了纳斯达克指数。
美联储加息预期升高,就是所谓剪羊毛的时候,海外债不能那么随意投了,于是赎回了免费赎回的海外债券,比如香港摩根亚洲债券。
国内去杠杆,国内债券随之下跌。跌的最狠的就是纯债,比如纯债里业绩超级好的广发纯债债券A。所以有闲钱的时候不再投国内纯债。
港股是一个投资洼地,后来发现H股是洼地中的洼地,于是将恒生替换成了H股。
于是后来的投资策略是这样的:沪深300、中证500、H股指数、标普500。咦?美股配置有点低啊,但是也没有什么好的股指可选,挑了一个门槛低业绩还可以的富国全球债券,就当抗汇率了。当然,之前投进去的,也是不能取出来的, 否则一来一去手续费非常高。
那么问题来了,之前闲钱投债券,后来不能投了,那投什么?我投了一部分京东季度盈,当时季度盈年化利率5%,很不错的选择,所谓季度盈就是每三个月才能取出来。我这么操作了一下:把要投进去的钱分成6笔,每半个月投一次,这样每个月就可以有两笔到期以备不时之需。其他钱投了京东日日盈,3.5%年化利率,每天都可以取出来,作为日常用的钱,比余额宝强很多,日日盈的本质是个意外险,不过这个保险属性的好处也没什么值得提的。
沪深300+中证500+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国内纯债各1:1的配置方法,据有人统计,如果2016年年初配置1:1,年末收益率是12%,如果等比例12个月定投,收益率是20%。我的投资配置比较复杂,单独的收益率是这样的:沪深300 2.68%,中证500 0.28%,纳斯达克24.21%+10.42%平均下来13.48%,标普500 6.84%,H股指数 5.36%,恒生指数 13.89%,国内纯债 -2.00%,海外债6.79%+4.77%平均下来6.12%。京东金融都是固定收益不用计算。
定投由于每个月都有投入,收益率计算不是简单的收益除以总数,而是每个月收益的求幂之和,这里不细算了。
2017年,经济继续下行,传说中用来养老的红利指数体现出更好的价值,同时中小盘相应的收益率会相对降低些,中证500暂停几个月,改投基本面50。关于债券有这么一条逻辑:经济下行,应该降息,刺激企业借贷,债券就会上涨;现在国内经济仍然下行并且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下行,但是政策却加息了,导致债券大跌,然而政策的目的在于收紧楼市,把钱压到实体经济,所以预计债券经过一段调整期,仍然会继续上涨。纳斯达克指数是美国科技股,但是苦于找不到投资渠道,刚刚发现大成纳斯达克仍然可以购买,但是单笔最低限额偏高,还需要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