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对自己绝望、情绪低落的时候,最好的治愈方式就是照镜子。因为一眼就能看出美丑。想想自己这样一张丑陋的脸,居然能好好活到今天,实在幸运。人生最感恩的时刻莫过于此。
——一只没有名字的猫
每年的2月22日,是日本的猫节。据说是因为日本的“2”音,与猫叫的声音很像,所以就定这一天。可见日本真是一个猫霸天下的国度。
就连那位头像曾经印在1000日元纸钞上的夏目漱石,也是一枚妥妥的猫奴。
被称为日本“国民大作家”的夏目漱石,在他的38岁写出成名作《我是猫》。作品以一只猫的眼光观看人世。
在这只至死都不会捉老鼠的猫大人眼中,人类愚蠢又无聊。
“人类再怎么进化也是白搭。他们根本没有他们自认为的那样伟大。”
它的主人苦沙弥是个无甚真才实学,但又抱持着清高度日的穷老师。苦沙弥经常与他的几个学生和朋友清谈身边的人事,偶尔抒发不满,却又没什么定论。
这几个人都各有各的脾性,唯一的共通之处就是想要保持自我,然而意志又不够坚定。尤其是苦沙弥,生活态度是有的,却总是糊里糊涂,想不明白任何事情。
“主人是一个性格如此古怪的人,连抚摸我都逆着毛发的生长方向。”
偏偏这样的人,最容易受人欺负。
苦沙弥无意中怠慢了实业家金田的夫人。得罪了有钱人,苦沙弥的生活开始不安生。金田雇人去找他的麻烦。目的是要这个穷老师对自己卑躬屈膝。
作为一个不纯粹的书呆子,苦沙弥虽然没钱,但书生的骨气还是有几分。他不妥协,后果就是被金田雇来的人弄得筋疲力尽、生无可恋。
苦沙弥家的猫对他很是同情,但有什么办法呢。尽管这只猫生来就学贯中西,拥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具有广博深邃的哲学思想,能够看透自己、看透人心、看透世情,但它毕竟只是一只不会说人话,甚至没有名字的猫。
“猫的悲哀就在于力量无法与人类抗衡。但凡“力量即正义”这句话在这俗世存在一天,猫再有道理,都没道理。”
所以,它也只能和主人一样,凡事牢骚一番,然后得过且过了。
《我是猫》的原型,来自于一只偶然走进夏目漱石家的猫。当时的夏目漱石正经受神经衰弱之苦。他收养了这只猫后,症状居然慢慢有所好转。
于是,他童心迸发,从猫看世界的角度,写出一本书来。
《我是猫》的创作背景
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开始推行“明治维新”改革,从封建特权统治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改革使日本从原始农耕的自然经济,往工业化经济方向发展。国家阶层重新分化,“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越发严重。
商人只要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甚至是收买侦探等国家工作人员,随意对付其他阶层的人,导致社会矛盾越见尖锐。
夏目漱石对这种改革的弊端相当不满,却无能为力。他苦思不得其法,反而得了神经衰弱,唯有落笔成文,创作出《我是猫》,稍稍抒发胸中的郁闷。
在这只自视甚高的猫眼里,看到三种人:
一、过时的知识分子
书中一开始便用了多个篇章,讲述脑筋转不过弯的迂腐读书人,面对汹涌而至的拜金主义,惶惶不知如何招架。他们整天沉迷于坐而论道,尽谈一些没有价值的人和事。
这些人分别代表了对社会变革拥有不同接受方式的知识分子。他们既看不起穷苦阶层的农民,也瞧不上暴富的新贵。他们对社会变革各有想法:
有人死守旧式生活和世界观,穷酸到底,如猫的主人苦沙弥。
有人看似满心乐观,守住自我,却仍不得不接受风潮,如凡事嬉笑作弄的美学家迷亭。
有人装作没看见社会变化,鸵鸟般地缩在故纸堆里做毫无用处的研究,如理学士水岛寒月。
有人热衷于新风气的文学,但对其他新事物充耳不闻,懒做评论,如新体诗诗人东风。
有人满口超凡脱俗,一副不为富贵所羁绊的架势,却不过是陷入虚无的自我感化,如哲学家八木独仙。
他们有意无意地回避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冲击,但内里仍是抱着不安的心情,连猫都看出来了:
“这些人虽然看起来快活,如果叩问他们心底,却总能听到悲凉的回响。”
二、横行无忌的商人
金田是在资本主义浪潮中涌起的一名新型商人。他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当他女儿看上寒月,他就像以家世来要求寒月考上博士,然后去娶自己的女儿。
当金田夫人在苦沙弥家中碰壁,金田就收买一帮学生,不断捉弄苦沙弥,以示自己的财雄势大、为所欲为。
苦沙弥被整得苦不堪言,愤怒不已:
“本来疯子是独立的个体,疯子多了,形成了团体势力,反倒变成了正常人。大疯子可以滥用金钱武力,指使小疯子四处搞破坏,到头来还被别人赞为伟人。”
金田是当时日本资本家的典型。他做人做事的准则就是三不——不讲义气、不讲人情、不讲廉耻。连猫都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坏的人类”。
三、向现实低头的读书人
并非所有人都苦沙弥那样呆硬。圆滑的铃木一早就洞悉“大势所趋”道理。他作为金田的说客,去找苦沙弥,讲出一番肺腑之言:
“跟有钱人对着干,只能自己吃亏。你看你天天不得安宁,身体也不好,几乎众叛亲离,对方却平心静气地过得好好的。因为他坐在家里就能指使别人整你。寡不敌众懂不懂?你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
简直是句句在理。
而苦沙弥的学生多多良三平,更是早就以娶富家小姐作为人生目标。最终他如愿以偿,娶到金田的女儿。
夏目漱石把讨论多多良的婚事作为《我是猫》的结尾。除了苦沙弥仍在苦苦挣扎之外,每个人都对现实作了妥协,成了“万象奴役之下的庸俗之人”。
这一切在猫的眼中,更感无趣。它跑去厨房偷喝啤酒,一醉就掉进水缸里。朦胧中它想到人世间的悲哀与无聊,于是放弃了挣扎,结束了它伟大的猫生。
“我一边受折磨,一边思考。之所以自己这么痛苦,就是因为想尽快爬出水缸。想爬出去的心情虽然急迫,但是心里清楚根本爬不出去。如果明知出不去,再努力挣扎,就是强求。所有痛苦都是来源于强求。”
猫这种芜杂的心情,与它主人苦沙弥心中的挣扎是何其相似!
结语
《我是猫》清新脱俗、嬉笑怒骂的文风,让日本文坛耳目一新,奠定了夏目漱石的江湖地位。
鲁迅先生对夏目漱石非常推崇,他的犀利文风也明显受到夏目漱石的影响,“毒舌”是他们文章的共同点。
不过鲁迅先生是决意要以笔为剑,怀着救国之心,直刺国民痛处。夏目漱石则主要从本位出发,以自嘲而嘲他,以嘲他而自嘲,别具一格。
尤其是《我是猫》,里面的猫与苦沙弥二者的合体,明显就是夏目漱石本人。一人分饰两角,甚有余味,值得一品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