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对那位借钱给我的邻居大叔,我到现在都忘不了他的恩情。这五毛钱在我小的时候也没能给他还上,因为父亲那时候很严厉,我回家以后就没敢在他跟前再提过借人家钱的事。以致于后来有一段时间里,见了这位邻居叔叔,我都要躲着过去。我也不知道他是否给父亲说过这个事,父亲是不是给他还过这个钱,反正也没见父亲提起过,也没见邻居大叔在什么场合再说过这个事。总之,这件事成了我和那位叔叔之间的一个秘密。
邻居大叔是个很好的人,后来父亲去世了,我和母亲孤儿寡母地过日子,也多亏了他对我们家方方面面的照顾。也许他当时给我借钱的时候,压根就没想着我会还他,他当时只是把我当着自家小孩一样地去看了!古人有一句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以致于我参加工作以后,心底里确定的第一个要报答的人就是他。后来虽然每次回家,我都带着很重的礼物去看望他,但我知道,他的这份情,是我这一辈子用金钱还也还不了的!
从我这一次独特的买书经历之后,后面我们经常读到的课外书就是连环画了!母亲是最疼我们的,她总是能想方设法地给我们弄点钱。我就用这些钱买回了一些小人书,同时和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在这个期间读小人书是我们最大的乐事,我们总是乐滔滔地徜徉在连环画的精彩世界里,迷恋到有时忘记了吃饭睡觉。从那些精美的图画文字中,我了解到了那么多的历史故事,学到了那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沉醉在那薄薄的一本本小人书里,我就像一个刚刚跳进水里的泳者,为大千世界的无奇不有而新奇,为知识海洋的浩瀚无际而惊叹。
就是那些薄薄的书页,对我们开始了一次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初级普及,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它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可惜现在小孩看的书越来越洋气,已经很少能看到以前的那种小人书了。也许是一种历史的见证,还有它独特的艺术价值,小人书现在已成为被人追捧的一种艺术品,像文物一样被那些收藏家去收藏,我们那时候看过的好多经典版本的连环画,现在在市面上已经价格不菲了,远远超出了它的原值。每次看见它们,我总会激起一种深深的怀旧情结,觉得它上面承载着我少年时多少读书的欢乐,记录着我最早悉心阅读的轨迹。
后来就是可以去看报了!乡上有一个文化站,也算是我们这个乡上唯一的一块文化阵地,里面也没几本书,但报纸不少,每到逢集的时候就对外开放供人们阅读。有集的日子,里面总是钻满了那些被父母称之为的“识文”之人,要知道,在那时的农村,这号人还真是不多的,所以能在里面读书看报也成为一种荣耀!当时还流传着一个笑话,说某某人白丁一个,却也去滥竽充数,报纸都拿反了还在那儿装模作样地去读,一时间竟然成了不识字的农村人之间互相开涮的一种“笑谈”。
我那时影响最深刻的就是,总有一个老师摸样的人,每次集散了的时候,他总要拿着一大沓从文化站借来的报纸,目不斜视地眼睛一直盯在报纸上,边走边看地经过我家门口,每当他走过的时候,我们一帮小孩就会跑前跑后地看他热闹,唯恐他看报不看路碰到了树上或掉进了路边的沟里。他也不管我们的嬉闹,自顾自地只管走路看自己的报纸。经过我们好多次的观察,发现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这老夫子走路读书看报的的功夫极为了得,没见他一次发生过我们担心的事情。
后面我们从大人的嘴里,了解到他是个所谓的“作家”,经常在我们县上所办的一种文艺刊物“晓钟”上发表文章。大人们说,他写的稿纸,家里都装了几麻袋,是个典型的“书呆子”,除了读书,什么事都不会干。虽然大人们都带着揶揄的口气在评论他,但自那从后,他却在我的心目中陡然高大起来,觉得他真是个人物,他边走路边看书的形象也深深地刻在了我幼时的脑海里。
那时候我就在经常想,我什么时候才能有他那个水平,在县上出的书上,印上我的名字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