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参考的是傅佩荣老师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学习《论语》八佾篇第十九则。
1、原文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傅佩荣译文
鲁定公问:“君主使唤臣子,臣子服事君主,要怎么做才好?”孔子回答说:“君主按照礼制来使唤臣子,臣子尽忠职守来服事君主。”
“定公”即鲁定公,接续其兄鲁昭公而即位,在位十五年。他是因为季氏的支持而得位,对于三家的势力更是无可奈何。定公十三年,孔子五十五岁,担任司寇之职,政绩卓越。后因故去职,开始为期十四年的周游教化。
“君使臣,臣事君”,古代讲究礼仪、名分,用词都要符合身份,“使”即使唤,“事”即下对上。君主必须按照礼制来使唤臣子,臣子则尽忠职守来服侍君主。一个是礼,一个是忠。
傅佩荣:礼是对双方的尊重
“君使臣以礼”,这说明君使臣不能凭个人的好恶行事。今天心情好,就让部下做轻松一点的事情;一旦心情不好,就乱发脾气,或者故意不公平。礼是规范,礼不但让上位者受到合适的尊重,对于平民百姓或者是做臣下的人也是一种保障和尊重。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鲁定公询问孔子,君主差使臣下、臣下侍奉君主,所应遵守的原则是什么?孔子回答说,君主要按照礼制来差使臣下,臣子要用忠诚的态度侍奉君主。短短的一段话,其实有很多可以推敲的地方。君主按照礼来差使臣下,那不仁之君如果不按照礼来差使臣下,是不是臣下就可以不听从了呢?臣子要忠诚地侍奉君主,那对不仁之君呢是否也需要一以贯之?成汤伐桀,因为夏桀不仁,成汤就不再忠诚事之。想来,君臣之间相处应该是双方各守其原则,而不应该是单方面的遵守原则。
4、弘丹学习心得
为什么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会在封建社会会成为主流文化?我觉得从这一段论语中可以看出端倪。
孔子是维护礼仪和秩序的,他提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在维护的礼制也是反映尊卑的礼制,对统治阶级是有利的。所以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君主身份,会推崇儒家文化。
虽然孔子的礼制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而且“君使臣以礼”在前面,孔子强调的是君主和臣子双方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礼制。但是,统治阶级会故意强调臣子的忠心,演变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样的死忠,却弱化君主使唤臣子的礼制。这样,礼就不再是对双方的尊重,而演变成强势一方对弱方的压榨。
即使在现代,公司职员面对企业领导时,也要记住,礼是对双方的尊重,如果上司对于职员没有表现出相应的礼制,这样的上司也是没有礼貌的。
5、都市隐居人解读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定公是鲁国国君,哀公的父亲,是孔子壮年时侍奉的君主。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使唤臣下,臣下侍奉君主,有什么讲究吗?”孔子回到说:“君主让臣下做事要讲究礼貌,臣下侍奉君主要讲究忠诚。”
这段话让我想起以前一本很热门的书——《给加西亚的信》——号称是世界前十名的畅销书。如果鲁定公看到这本书应该也会很喜欢,会买来给他所有的臣下学习吧?而孔子的答案就未必有那么吸引老板了。
礼是用来分别上下的,但是孔子也讲究“礼之用和为贵”,人群相处,如果各方都讲究做好自己,尽到自己的责任,这样就是相对平等地合作,就能形成团队的合力。如果身居高位的觉得自己应该居于优势地位来支使别人,那身为下属的就会感到不受尊重;如果下属觉得自己只是拿多少钱干多少事,缺乏责任感,那也不要指望上级能够委以重任,能够考虑你的发展。这样的团队,相互之间合作的诚意肯定缺乏。所以孔子的回答,其实是强调君臣之间是个相互的关系。君主要用符合礼仪的方式来使唤臣下,对臣下的付出要给予符合礼仪的回报和尊重;臣下应该以忠诚之心来侍奉君主,而不是像个工具一样的完全听命于君主,那样不是忠诚,而是在迎合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