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藩—朱允炆,没学好的历史课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一位宅心仁厚的君王,一个不善于借古鉴今的学生,尤其是对待历史遗留问题上,许是每上历史课时神游了罢。


早在唐朝年间,太宗皇帝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潜,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后来到北宋神宗年间,大才子司马光将宋之前历代君王在政治、经济以及衰亡教训等方面的内容整理编撰成书,呈给皇帝看。当朝天子阅览后,有感于司马学士的良苦用心,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之意,赐其书名为《资治通鉴》。不论是李世民还是神宗皇帝都知这学习前人的经验、吸取前人教训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历朝历代在皇宫的图书馆里面都有众多历史典籍,供皇帝、皇子们学习,我想为不仅仅是附庸风雅吧,更重要的是借古鉴今。历代开国皇帝甚至将自己如何披荆斩棘打下江山?前朝统治者如何失败的?自己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不厌其烦的一遍遍讲给儿孙们听,希望他们能固守祖宗江山。


比方说,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建国后极为重视皇子、皇孙们的教育,让他们研读前朝历史、到基层锻炼,几乎把自己挨饿受冻不得已当和尚的悲惨经历讲个儿孙们,真是用心良苦。

不知道还是皇长孙的朱允炆听到爷爷这样碎碎念,是否会像我们听到父母唠叨时那样,暗自说:“真烦人,没完没了”。每读到建文帝为巩固权利采取的“削藩”政策、而后发生靖难之役这段历史时,总忍不住想:咋就不好好学下历史、咋就不学汉武帝?

朱允炆,朱元璋的孙子也是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按照“立嫡立长”的传统这个皇位是他父亲朱标的。只是朱标因病英年早逝,加上朱标的大儿子也就是朱允炆的哥哥朱雄英也早就去世了,所以朱元璋就将自己宠爱的这个皇孙立位皇储。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21岁的朱允炆顺理成章的登上皇位。


年轻的朱允炆颇有一番儒者范儿,和雷厉风行的朱元璋相差甚远。毕竟爷爷、父亲那代南征北战的经历早已过去,富贵乡里出生的他多和儒家书籍打交道,论起政治实践经验远不及他的那些叔叔们,特别是四叔燕王朱棣。爷爷在时那些不按本分的皇子不敢造次,就算是父亲继位那些叔叔们恐怕也不敢多说一二,可这千金江山偏偏就落在文弱书生朱允炆的头上,没见过多少战场上的刀光血影,没有为这锦绣江山留过一血一汗,这样的他怎能让叔叔们臣服。

相信在这点上朱允炆是清楚地,要不然就不会在皇位尚未稳固时,因担心手握兵权的叔叔们对自己不利,就要用削藩这样的方式了可惜他高估了自己,也低估叔叔,反而给他们制造了“清君侧”的借口,最终导致被迫退位的下场,也给历史留下一道谜题。至今其每次看建文削藩时,常惋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那么多的历史教训,怎么就学不会,怎么就不能学学汉武帝。


翻开历史扉页,关于“削藩”历史并非没有过先例

刘邦开创大汉江山后,为维护统治,通过种种手段消灭韩愈、彭越在内的异姓王,并大力封刘姓侄子为王,且留下“非刘姓,不得封王”的昭命。此举固然维护了刘姓将山,也使得中央的权力无形中被分散,为后期埋下隐患,到汉文帝、景帝时期中央与地方藩国的矛盾日益突出。

文帝时,政治眼光长远的贾谊,看到若藩国继续瓜分权力,那么中央恐有被架空的危险,于是给皇帝上书《治安策》提出防止藩王恶性发展的举措,不过文帝对这位贾太傅的欣赏不在苍生,而在其所知晓的鬼神之说(不问苍生问鬼神),削藩问题未能解决。

到景帝继位,不怕死的晁错也认识到藩王权力日益膨胀对于中央的危害,于是极力鼓动景帝削夺藩王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这种伤害到藩王们利益的事情,谁会乐意接受。结果没等汉景帝的举措推行到位,以刘濞为首的藩王联合各地刘姓王打着“清君侧”(清除皇帝身边的奸佞小人晁错)的名义发动叛乱,也就是历史上的“七国之乱”。

面对诸王叛乱,汉景帝权衡利弊下将那么忠心耿耿的晁错腰斩于市,然后派周亚夫出兵镇压。前后持续约三个月才将叛乱平息,景帝趁机收回了部分藩王的权力,提升了集权统治,但个人认为藩王问题没有在根本上的得到解决。

直到遇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接受了一名叫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个人看来,像这样绵里藏针的措施是在吸收前面两帝对削藩教训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举措是这样的:如果爹是藩王,那么除了将权利给到大儿子外,其他的小儿子也有权利在藩国的地盘上建立小国,而且这个小国是可以独立的只需向中央负责就可以了。

一个多么狡猾的措施,如此一来将原本属于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暂时转化为地方内部的矛盾,这不是明显的让人“窝里斗”吗?斗得差不多,藩国权利被瓜分的差不多,刘彻再来悄悄地收割果实。

如此一来,削藩的问题解决了,中央的政治权利也加大了。


可惜,这点谋略上建文帝朱允炆是欠缺的,个人眼中对于这段历史的教训他并没有真正领悟。

继位不久的建文帝,面对爷爷曾经分封的那些藩王,在没有列出详细的削藩清单的情况下,就开始了简单粗暴的削藩。

知道藩王里面最难对付的就是四叔朱棣,或是软弱作祟、或是缺乏信心,建文帝就先捏了一些相对较软的柿子,废的废、杀的杀,结果弄得人心不稳不说,关键是打草惊蛇。看到诸位兄弟的下场,能力最强的朱棣知道,若在不自保就要大难临头,更何况皇宫里的那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就不该登上皇位。

就这样,公元1399年,同样打出“清君侧”的名号起兵反抗,可惜此时的朱允炆身边可没有像周亚夫这样能打的将军,那些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徐达、蓝玉等将领都被他的爷爷杀了,一眼望去,几乎是些纸上谈兵的儒生。建文帝本人是一个重文轻武的人,他依赖的是像齐泰、方孝孺这样的书生,事实证明,这些书生是不能帮朱允炆打天下的。

一场以“清君侧”为名义的战争持续了四年,最终江山易主,朱棣称帝,朱允炆不知所踪。

我常想,如果朱允炆能够审时度势,积攒实力,不操之过急,不会给人起兵借口,这龙椅丢的也就不那么快。即使是这场叔侄之战不可避免,想必也不会输的如此吧。

削藩,到底是他没有学好的历史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214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07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543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2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24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07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1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5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4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25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1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85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4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64评论 1 26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67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6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