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一个微信关于社交电商的分享交流,演讲稿经过阉割后,里面保留了一些关于社交的思考和笔记,整理成这篇文章。
在分享时,我分享了三个关于“社交电商”和“小程序”的小观点:
- 电商小程序仅是小程序的开始
- 社交需要叙事连接点
- 社交零售是门店效率的归宿
电商小程序仅是小程序的开始
在来到线下行业以前,我有6年的软件工程师经历,也曾经是个互联网的圈内人。与互联网公司相比,在线下零售行业,有什么最大的不一样的感觉?
现在最大的感觉是,互联网行业,很多时候都在「轻功水上飘」。
我举个例子,到前天为止,还有人通过企业微信找到我,问到:
“诶,你好,我的电脑坏了,启动不了,能帮我看看吗。”
对,这就是很大一部分传统行业的人,对IT互联网的认知,IT男就是修电脑的。
就像我读书的时候,以前,看过很多相关书籍,什么《世界是平的》,什么《长尾理论》,我一度以为,互联网将要统治世界,什么线下传统行业都会烟消云散。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回头却发现,那些朴素的生意,不但没有凋零,反而野蛮生长、高歌猛进。
即使今天已经2017年,很大一部分的普通人,对互联网认知,还停留非常浅的阶段。
传统线下门店,要做app,做互联网玩法,实在太难了。
其中一个原因,手机上安装app应用程序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让普通用户,去费神安装一个app到自己的手机上,非常困难。
线下品牌那么多,用户对品牌的认知成本也很高,很难利用app进行切入。所以我们也看到,很多线下品牌砸了千万投资做的app,往往很多时候都打水漂了。
可是我们回顾着计算机的历史,从需要安装的Windows强客户端到Web浏览器程序,它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用户的应用程序使用成本与效率,总是在不断地降低的」。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手机上,必定有一个遵循历史轨迹的事情要出现,这个可能就是小程序。
线上与线下缺少一种肌肤之亲,而小程序,是一条线上与线下真正建立联系的桥梁。
既然我相信这些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那么社交电商小程序,就仅仅是我们对未来一系列东西的新开始。
社交需要叙事连接点
我经常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每天下楼、上楼,遇到的很多人,天天都见着他们,可是我都不认识。
偏偏我们对一些远在他乡的人,常常怀有思念之情。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通过一个「叙事连接点」来组成的。
它可以是线下的兴趣、爱好、学校、同学、酒吧,也可以是后来进化了的线上的陌陌、探探、附近的人。
不论怎样,人们通过「叙事连接点」,走到了一起。
这个点,非常重要,比方说,很多人会问别人一些问题,类似“你跟你女朋友怎么认识的?”
如果你回答说,诶,我是在某个XX名字的app上认识的,那他们就会给你一脸的鄙视和诧异。
如果你回答说,诶,我是在某个高大上的场合认识的,这些你会接收到不一样的目光。
有没有一种叙事连接点,既连接线上,也连接线下呢?我还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我知道那是可以存在的,并且那应该基于强烈的品牌情感的,那是也必定是一个叙事连接点。
这两年来,我发现街边上越来越多的茶饮小店、奶茶小店。很多的茶饮店里,人们其实都在玩着「王者荣耀」。
我觉得这是茶饮行业能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就是手机游戏起势了,茶饮店成了「新式网吧」。它能把人聚在一起,也因为人聚在一起,它自然就是一个天然的社交场景。
不一样的是,他既融合了线上,也融合了线下。我觉得,这里面会有故事发生。
社交零售是门店效率的归宿
我觉得社交电商的出现,更多是一个成本与效率博弈的发展结果。
比如,电商刚出来的时候,上面的卖家不多,你在上面卖东西,很容易就能赚到钱,投放广告的成本也比较低,效率也比较高。
后来做电商的人多了,变成一片红海,经营成本,就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低。
这时候社交电商,就出现了,因为通过社交来做电商,是一个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途径。
它是成本与效率博弈之后的结果。
事实也是如此,线上的成本变得越来越大了,那只能要降低成本,同时也保证效率。
我们再是通过各种打广告的方式,那显然已经不行了,太贵了。
将成本降低,同时扩大整个业态的运转效率,通过社交,人传人,让成本更低,自然是个必然的选择。
同样的,我们把这一个历史发展规律应用到线下门店,我觉得不单只是有社交电商,而是说会有社交零售——一种线上融合线上,再搭配社交的场景。
社交零售,这是一种类似于社交电商的延伸,无非也是成本与效率博弈的结果,不过是针对线下的。
我也不能说清楚那个是什么,可是我觉得,我们可以利用小程序,去做更多的一些尝试,
线上与线下的联姻
面对IT、互联网,传统线下行业经常对待互联网是一种对待炮友的态度:我买你一个软件,你就像一个工具,就用你一下子,用完就走;
这不对,传统线下行业,对待互联网,应该是一种婚姻关系,它就像真正的爱情,彼此之间应该是共同成长的灵魂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