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认为“吃乃人生一大要事”,《中庸》中也曾说道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现在每个人都说自己是吃货,可真真将吃发挥到极致,上升到大家的层面真是寥寥无几。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认识一位清朝的老饕——袁枚,他不仅是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更是留下了许多关于吃的名著。
随着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新思想观念势如泉涌,既刺激了饮食业和烹饪艺术的发展,也为大美食家的产生提供了时代条件。袁枚少年及第,曾任江宁等地知县,三十八岁致仕。长期优游诗酒、风流倜傥的生活,加上为其掌勺的家厨王小余乃一代名厨,使他得以遍尝各式美味。他的《随园食单》中的菜谱,自海鲜单至菜酒单,包括了中国从十四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叶流行的326种菜肴、饭点、茶酒的制作方法,为我国的饮食史保存了不少宝贵的史料。
这本《随园食单》出版后,也在日本广为流传,书中许多的烹饪秘笈更被称赞为中餐的杰作。拜读这些大家的美食之作,不仅能够品味美食所提供的精神意象;更能体会古人通过饮食所传达的生活哲思和解读。
吃货不止是贪吃和饭桶啊,更重要是要懂得吃!与其追求高热量的食物,吃时惬意,吃完失意,不如选吃货们吃了也不会后悔的美食,比如万岁果园枣有心上仁系列的枣夹核桃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枣能补血,现代科学也表明枣富含多种维生素,是滋补的上品,这是大自然的馈赠。
核桃,又称胡桃,两千多年前从西亚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入秋打下的核桃,囤积起来,盖上草席和秸秆,任由微生物恣意腐败发酵,将青皮沤烂,剩下坚硬的种子就是我们所说的核桃。将核桃码放在干燥通风处晾干,去除水分,使核仁酥脆,这一过程需要持续一周左右。
用小刀将枣剖开,剔除枣核,再将核桃砸开,剥出核仁。将核仁嵌进枣肉中,就是枣夹核桃。这一过程并不复杂,但极其耗费时间,即使在工业化如此发达的今天,枣夹核桃的制作仍然依赖最原始的手工。精选大颗饱满的核桃,不辞辛苦,一颗颗挑,一颗颗剥,保证核桃仁不苦不涩,每块都有50%以上足量核桃,每一口都能品尝到浓浓的核桃香。
万岁果园,真正好枣。让味蕾跳舞,在舌尖狂欢,给你能量爆棚、元气满满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