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后,发布了蒋介石亲笔提写的《首都计划》。这是一份城市规划文件,其中之一就是上层人士住宅区。
于是,风格各异的别墅陆续建造起来,云集在此的都是国民党高级名流、达官显贵和外国公使。
这里共矗立着225幢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建筑。分别以颐和路为中轴,被“珞珈”、“灵隐”、“普陀”等道路分割成12个片区,颐和公馆所在地即为第十二片区。
第十二片区面积约为整个公馆区的十分之一,位于宁海路与江苏路相交的三角地带,也是公馆区最东面的地块。虽然南京政府对破损状况相对严重的第十二片区启动过整治工程,但整体风貌、空间尺度等,基本保持了民国时期的格局。
第十二片区占地约2万平方米,现有26栋花园洋房,薛岳、陈布雷、熊斌等民国名人的旧居都在这里。
那天,我一走进这个院落,就被它美丽的景色所吸引:青石板路宽阔整洁,茂密的法国梧桐和雪松随处可见,绿茵茵的矮树球遍布院中,各种形状、各种颜色、错落有致的花卉和矮树球相互映衬。
我更喜欢这里的民国建筑:一栋栋二三层小楼,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曾经居住在这里的每一位名人,都有不同的故事。这些名人故事,展露着民国时期的历史底蕴。
感言
头天上午乘滴滴快车时,司机师傅得知我喜欢古建筑,喜欢民国时期的建筑,特意向我介绍了这个第十二片区。他告诉我,“阿姨,如果您有时间,最好是傍晚去,拍那里的落日景观,非常漂亮。”
因为赶时间,翌日早饭后,我乘滴滴快车来到这里,虽然没有拍到落日的民国小院,却也欣赏到了这里雅致的民国建筑。虽有遗憾,但终还是满足的。
我由衷地感谢那位热心的滴滴快车司机,那位年轻、英俊、帅气,又热情洋溢的南京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