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笑薇读书”,每天带你一起学习和成长。
什么是阅读?
在没有翻开《如何阅读这本书》之前,也许很多人跟我一样,所理解的阅读一本书就是把书读一遍,干嘛要去想上面提到的这个问题呢?
从阅读定义来说,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
身边对我们好的人,总是会鼓励你多阅读,但很少有人会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读一本书。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 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这本书的作者是莫提默•J. 艾德勒与查尔斯•范多伦。
莫提默·J. 艾德勒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曾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而闻名于世。
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查尔斯·范多伦,离任后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而,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独特署名。
初探阅读的人,爱阅读的人,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都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因为,这是一本让你不论什么时候读,都不得不叹服作者对阅读用心之深,视野之广的书籍。
作者对阅读深有体会,为了让阅读者有更深的印证与领悟,因此在书中用了很多语言、对应的比喻、以及实用策略去帮助读者来把阅读当做一门艺术。
本真是阅读本质的前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你在看完一本书之后,仅对书名有印象;或是认得书中文句,但怎么都读不懂文章的意思;虽然有读书意愿,但是只想去读更容易读懂的书。
这不是好的阅读,好的阅读前提是本真的去阅读,并在阅读时增进理解能力,在阅读中思考内化,在阅读后辩以致用。
在阅读完成这本书之后,‘本真’这个词最先在我的脑海当中跳出。
因为在书的开篇第一章,作者就告诉‘阅读的人’:“现代社会,太多的资讯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被爆炸性的资讯充斥大脑时,接触大量信息后仍误以为得到很多知识,很多人每天都在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听课、读书,但结果却往往是事倍功半。
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
第一种无知是说,书中的字词句很多都没学会,自然无法去阅读;第二种无知说的是,读了很多书,但很多书都没有读通读懂,这就是在假阅读、浅阅读。
学习离不开阅读,阅读同样需要学习。
只有真的阅读才能得到质的成果,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或者说没有质的基准,阅读出现事倍功半的问题也就不能回避。
扫清不良习惯,才能不被阅读困惑
在书中的第二章开始,你会慢慢觉悟到,这本书不仅能够帮助你去刷新阅读理念,还能助力你扫清(整理)影响阅读品质的不良习惯。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阅读的一部分本质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
如果我们过多去阅读外表华丽、无营养的信息,长此以往,除了会出现‘精神营养不良’之外,你会焦虑、迷茫或困惑!
“猫坐在帽子上”,是本书中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同样这也是一句不同读者能有不同阅意的话。
借用此话并结合书中内容,把阅读方式当作帽子,而读者就是一只猫,引申如下内容:
1、总是坐在帽子上(被动阅读),显然是我们要扫清的第一种阅读的不良习惯。
表象来看阅读是反人性的,当你真正阅读时你会发现,其实阅读是反本能的——反抗本能的已识!
在阅读过程当中,要把自己当作一名在书中寻找宝藏的探险家,只有主动探索,才能在资源当中找到我们需要的精神新知。
2、其次,作为一只喜欢戴帽子(喜欢阅读)的猫(读者),缺少自我要求,不看情况总是去戴一顶帽子(不管读什么书都用一种阅读方式),这种在阅读时不能对书籍进行分层次阅读,就是第二种不良的阅读习惯。
作者想要说明的阅读,这里的‘阅’是指省思,‘读’是通过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种层次递进的方式,来让自己成为有能力寻得新知宝藏的人。
例如: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的出炉,引发很多人的关注,很多人惊呼题目看不懂。
如果平时没下功夫积累,只学几个作文套路,那作文必然会很难写出来。而这给我们的预示是:未来的阅读会更加考验分析阅读的能力。
“我知道了什么?我有什么问题?我想到了什么?”这种分析阅读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在这个浮躁与喧嚣的社会中,找到合适的“思考姿势”。
3、再有,尝试去戴不同的帽子(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会发现更多可能,但随便拿起一顶帽子(一本书)就戴(阅读)的猫(读者),缺少帽子主线(主题阅读),缺少深度诠释的能力,就会阻碍心智成长。
不同类型的书籍会有不同的知识营养,但阅读多并不代表就一定会懂的多。拿起一本书就读不是一个好的阅读者,好的阅读者都明白阅读看起来是线性过程,好像很是“唾手可得”,实质上阅读是在知识海洋里不断深潜的过程。
从上学到现在毕业工作很多年,一直记得一位语文老师曾经对班上同学说过的一句话:“你吃下(阅读)的书籍越多,要替代你的成本就越大,你就越有价值。”
在同一主题下吃下(阅读)多的书籍,越能让你尽快在一个领域内去增加个人发光的能量。
为了告诉我们行进在阅读这条路上如何去规避困惑,注意看见什么,作者在书中用了很多内容去详细叙述,以此可见作者的用心。
阅读一本书就像认识一个人(作者),通过与其对话或是作为一名倾听者,听作者诉说他所遇到的、经历的、感悟的本质内容,来让自己知道是在困惑当中,还是将要被困惑。
阅读是为了“孤独”
曾经看过比尔盖茨的一个视频,其在视频中说到的一句话印象深刻:“读书不是这挤五分钟,那挤十分钟就能完成的事情,只要开始阅读就要去完成,哪怕这本书会有很多难以理解的内容。”
完成阅读就是在去追寻作者的心迹,也是为了解惑未知。同时,在我们阅读的过程,能通过书籍这种介质,去获得与世界沟通的张力。
哪怕读不懂也要接着读,一直读下去是为了懂得多,但坚持阅读可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满足感,而是要做一个“孤独”者。
从哲学的角度看,孤独不是一种心理状态,而是客观事实,是人存在的本质。
阅读当中的“孤独”,不是说一个人沉浸在无声无边的静默读书当中;不是用单一感官来体验作者描述的一切。
阅读当中的“孤独”是独立思考去找出文章的脉络,判断文章的背后含义;是运用想象力尝试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来体验作者描述的一切。
阅读的“孤独”,其本身就是为了重拾阅读的初心。
总结
除此之外,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不同章节当中,作者用插叙的方式提示读者,在阅读时要有一种“下位者”的视角,书中的内容都是‘真知’,其实不然,不管自己喜欢与否或是能不能完全阅读理解,作为合格的读者需要带上自己的已有认知去批评式阅读。
在这其中,要善于通过记读书笔记,发问自己,并学会结合自己的想法。
善于阅读的人,都不喧嚣,不浮躁,能够用“静听雨声”的心境将阅读过的知识有效转化为自我内在的省思,变得眼界开阔、明智通透。
而不善于阅读的人,阅读就像竹篮打水一样,与其读过不如没有读过。
随着时代的快速革新发展,如何在海量信息中阅读,更加凸显了阅读能力的重要。
作者在书的最后写到:“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
阅读是思索的体操,好的阅读是开启心智的最佳方式,在阅读时保持开启的思维状态,时刻明晰这本书想探究的是什么,我能够如何去应用,这样的阅读才能在这个时代帮你打开更多可能。
作者:俊达,笑薇书评私教写作班二期学员,80后职场人,DISC认证讲师及顾问。
更多阅读:
对,我就是那个“远嫁的女儿”,一直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路和生活 - 简书
全职妈妈的人生,究竟是悲剧,还是喜剧?取决于这一点 - 简书
读完一本书后,如何写一篇书评?掌握5个阅读技巧,写作不再难产 - 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