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食色性也。故而,饮食文化是人生存的根本。
饮食文化,骄傲莫过于炎黄子孙。从燧人钻木取火,到易牙烹子而食,再到红白两案、满汉全席的完善,最终到今日八大菜系的形成,无不与食色相关。
当然,最痛心疾首的,莫过于花酒艳饮文化的遗失。从秦淮八艳的青楼宴,到肉台盘的明末王公贵族宴,如今只能从日本的女体盛略窥端倪了。
说到菜系,不得不提筵席,除满汉全席类的贵族宴以外,还有诸如曲江宴、烧尾宴一类的节令宴,然后就是著名的如九大碗、水八碗、三套碗、十三花等一类的地方筵席。
我家这个地方,地处秦巴古道的咽喉之地,过去曾名西城郡,就是诸葛武侯空城计的地方。就这么一个尴尬的地方,因为战争和移民,多次出现东西南北的文化大冲撞。饮食文化更奇葩,兼具川湘浙及大西北共有的特征,而川系特征尤为明显。
从我记事起,我所目睹的虽然是贫穷与落后,却也饱尝口食之欲。三蒸九扣宴、西城县三套碗、九碗十三花等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宴席,常常能在农村的婚丧嫁娶寿的活动中碰到。
我今天重点想说的,是两道同存于几大宴席的特色菜,咸烧白和甜烧白。这两道菜名因为专业性太强,并不为人所熟知,但是说起另外两个通俗的名字,大家都不会陌生。咸烧白即是梅菜扣肉,甜烧白则是夹沙肉。
1、咸烧白
梅菜扣肉(咸烧白),盛行于各大菜系,然而尤以四川宜宾的最为出名。江浙的梅菜,在宜宾叫芽菜,宜宾古称叙府,故而川菜里的叙府芽菜扣肉非常出名。叙府芽菜,取料相当广泛,菜头、豆苗、树芽皆可一用。
然而,到了我家这边,梅菜既不叫梅菜,又不叫芽菜,而是叫茶菜,大概因为其外观形似茶末而名。而取料多以菠菜、萝卜或香椿芽为主,椿芽最佳。
带皮五花肉洗净,在烧红的铁锅中,将肉皮烙糊,然后刮去表皮糊的,加山奈、八角、花椒、姜片和盐,入水锅中煮到八成熟。
水发茶菜,挤干水分,用少量油炒一下。注意炒之前可以加一点花椒和干海椒熬出味道不要,炒的时候用酱油,为的是提味增色增香。
锅中热少许油,放适量红糖,熬出泡泡,然后将煮好的肉在里面将皮烙成黑红色,然后切片,将每片肉在预先用酱油、醋、红糖调好的汁里面过一下,目的同样是提味增色,肉皮向下在土钵子蒸碗里码好。没用完的汁可以倒进肉碗里。
在码好的肉上面均匀的放上炒好的茶菜,均匀地放上姜片、山奈、八角、干红椒,上蒸锅或笼屉开始蒸,蒸的时间大概是旺火20分钟、中小火20分钟再加旺火5分钟。用更大的一个碗或盘子盖在上面,快速翻转即可成菜。
2、甜烧白
夹沙肉(甜烧白),是九大碗之一,主要食材也是五花肉,以及糯米,豆沙。将豆沙夹入肉片,蒸至酥软作甜食上桌。菜名因其口感鲜香甜糯、丰腴形美,色泽红亮,咸鲜味浓,趴软适度,肥而不腻而得名。
将保肋肉(五花肉)刮洗干净用清水煮热捞出,抹去皮上油水,趁热抹上一层糖红晾凉。将糯米淘洗干净,上笼蒸成糯米饭,趁热拌入红糖,同时放熟猪油适量拌匀。将豆沙在锅内用熟猪油翻炒,下红糖再炒几下铲起,晾凉备用。
将肉切成5厘米长、3厘米宽、0.5厘米厚的夹层连刀片,每片肉中间夹上一份炒熟的豆沙,装入土钵子蒸碗,4片一组,成万字形,再填入糯米饭,上笼屉隔水蒸至熟透。吃时翻扣入盘,洒上白糖即可。
3、土钵子、笼屉
好的咸烧白或甜烧白,除了上好的材料,还得必备上好的设备,诸如:竹制笼屉,传说中的土钵子蒸碗。上好的土钵子,为陶制,质轻,透气性好,导热快,受热均匀,去除腥臊味性能好,非常难得。
附:扣肉烙皮上色图
4、茶碗蒸
说完老家的两种蒸碗菜,不得不提及茶碗蒸。茶碗蒸,据说是日本料理里很具有日本风味的一种小吃,其实就是日式炖鸡蛋,和江浙一带的花蛤炖蛋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做工细腻一些罢了。我喜欢它的原因,或许就是因为一本道或苍井空的影响罢了。
茶碗蒸的主要食材是香菇、火腿、蛋、盐、清水。具体来说,茶碗蒸的做法和一般蒸蛋没什么两样,只是容器用的是小茶杯,讲究一人一份餐。貌似清淡,却有很深沉的口感。
通常,香菇泡发切片备用、火腿切碎。蛋加盐及水1杯打成稀蛋汁,分盛在两只小盅内,用隔水蒸的方式,用文火12分钟。再将香菇放在蒸蛋上,用隔水蒸的方式,用文火5分钟,然后淋上麻油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蛋汁先加热至凝固,再放入其它材料,可避免所有材料都沉在蛋汁内,比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