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快捷」「最重要是方便」「不合适立刻就跑」「完成了就行」仿佛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标准,一切都在追求低廉成本的快节奏,追求低投入快速回报的高效产出比。
这也难怪,随着节奏越来越快速的当代社会,几乎挤满除了睡眠以外时间的工作,光是为了生存已经花光了大部分的力气,其他的事情,固然是能花的心思越少越好。
然而,在这不断追求生存速度的途中,却越来越搞不懂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生活。
(1)一次性爱情
这个年头,碰上心动的人容易,但遇到真正的爱情很难。
毕竟,在经历过被伤害、被出轨和被多次拒绝之后,不是没什么谁愿意再花时间经营爱情,就是一提到“爱情”二字便感到疲惫。
那感觉像极了微博上面挺火的一段话:关于恋爱这件事儿,我需要再从头到尾地,跟他讲一遍我二十几年的人生经历,需要去告诉他我的喜好和禁忌都有什么,需要去了解他的习惯和性格,需要两个拥有各自性格脾性的人,慢慢磨合成适合的人,太复杂了。
所以为了避免麻烦,有人选择将性和爱直接分开,觉得谈性容易,谈爱太麻烦;有人也会再次遇到心动的人,但在强烈荷尔蒙的激情逝去,直面生活的柴米油盐之后,还是觉得“算了”。
之前在跟一位女性朋友聊天时,她就直接表示,以前都是用生命去谈的恋爱,每段恋爱都想从一而终,但每次都是撞破南墙无所得的遗憾。
现在啊,心里的小鹿老了,跑不动了,即便是遇到喜欢的人也撑不了多少天,一开始觉得非那个人不可,但相处了几个月后,又觉得一个人的生活更适合自己,取而代之的是在对方身上挑毛病,分手也是随之而至的事情。
说是对恋爱无感吧,也没有那么严重,只是对一辈子的爱情,很难再提起什么兴趣了。
(2)一次性健身
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10个人里面就有1个人办了健身卡,但在整整的1年里面,真正会到健身房打卡的,次数也是少得可怜。
当然,在这部分「一次性健身者」来说,不健身的理由可以说是非常合理:今天加班到九点,回到洗澡搞卫生什么的都已经接近12点,第二天还要上班;今天工作内容实在太多,身心疲惫,还是回家休息下更重要。
好不容易当天不用加班,但面对六七点的下班高峰期,觉得光是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已经够我在家跳半小时的郑多燕,不都是健身,还是回家更高效。
然而回到家却是:健身5分钟,玩手机2小时。
想起我一位已经买了n张健身卡,却甚少去打卡的朋友统计,建议大家还是办个次卡,这样看似很不划算,但一整年统计下来,比年卡划算多了。
毕竟,大部分人都不过是一次性的喊口号健身。
(3)一次性记忆力
看过一个段子:“为什么工作效率会低?刚才明明想找个文件,然后不小心点开浏览器,觉得还是刷个微博看看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吧,然后刷着刷着看到到一只好看的包,点进去看了各种搭配,嗯不错,再看看评论好像大家都觉得好看,好的,收藏了。
然后继续再刷刷微博,看到一个特好笑的段子,不能让快乐停下来,然后进入这个博主的页面,非常上头,非常开心。后来看完了,有一瞬间的不知所措,我tm的在干嘛,终于想起来了,我要找份文件,可看看时间,大半个小时已经过去,我终于找到文件了。“
人们常说金鱼的记忆力有7秒,但对于这部分「一次性记忆力者」来说,脑子却是随时随地短路。
(4)一次性读书
对于买书不读这件事来说,跟微信信息已读不回一个意思,觉得买了=读了,意念式觉得,总有天我会读完。
但随着书柜上的书越堆越高,真正能看完一整本的却寥寥无几。
其实这种现象在东野圭吾《超·杀人事件》一书里,也有所阐述:“身处当今这个社会,有充足时间优哉游哉地看书的人不可能存在,有的只是那些不看书就会产生罪恶感、曾经有过读书爱好或希望自己看上去更知性一些的人。
只有这些人才会去书店买书,而他们追求的也只是看过书这一结果。这真是一个稀奇古怪的时代!不看书却渴望成为作家的人有增无减,一般读者不了解的文学奖项有增无减,销量并不好的书却能进入排行榜前十名。书籍这一实体正逐渐消失,萦绕着它的种种幻象却异常繁荣。
读书究竟是什么?”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在买书的那刻开始,已经算是讲书读完了。
在被「一次性生活」充斥的今天,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感觉?
每天都格外忙碌充实,但每次回忆起当天的生活,却又找不到实际的进程;看似拥有了许多,短暂爱情所带来的快感,物质上大幅度的堆砌,扎堆朋友萦绕在身边的虚荣,但内心却依然无法拥有满足的幸福感。
因为你也清楚明白,这样的快餐式爱情虽然上头却快逝,物质的快感仅存于一瞬间,认识三两天便称兄道弟的友谊并非真正的友情。
如果为了“快速”而丢了做一件事的本身,那么这件事即将毫无意义。
而我还是希望,不管生活的进程多快,社会的发展多迅猛,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依然固守着那么的一两件事,譬如对爱情的期待,譬如对向往生活的认真追逐。
简书ID:我是塞洛,合作请私信。